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韓國國寶「太平城市圖」與朝鮮王國的盛世想像

$
0
0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所藏《太平城市圖》屏風畫】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所藏《太平城市圖》屏風畫】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平城市圖》屏風畫,根據學者們的考證這組屏風組畫,大約繪成於十八世紀的朝鮮後期。圖面描繪著繁華都市中的各種人、事、物 ,即有商家店舖、茶館書肆,同時也有小販走卒,男女老少在巷弄街道間串流不息。

根據韓國首爾大學李秀美博士的學位論文《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太平城市圖》屏風研究》(국립중앙박물관소장 <태평성시도> 병풍 연구),李博士指出這組屏風圖源自於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各種明清時期摹本。當時的畫師透過《清明上河圖》的構圖形式,呈現出朝鮮人們心中對於太平盛世繁華都會的想像。

【太平城市圖中的牌樓】

null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若是綜合晚明相關城市圖畫的研究成果,我們更能理解到這組《太平城市圖》屏風畫,應該和朝鮮使節們常年出使北京的燕行活動有關。晚明以來,各種《清明上河圖》的摹寫帖本,漸漸成為市場上的「文化商品」,蘇州一帶各類仿作紛出,甚至出現了一種「商品化」的現象。

根據晚明文士李日華《味水軒日記》的記載,當時北京的書肆中就常能見到《清明上河圖》的各種圖式帖卷,而且索價不貴,一般士子皆能購置入手一部。

若是將這兩點串連起來,我們或者可以作一個大膽的推斷,這組屏風畫的文化創意源頭,很可能就來自於燕行使節在北京畫肆中的訪求圖書文獻活動。

根據朝鮮日報記者李先敏七月五日報導,最近韓國學者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發現十八世紀朝鮮水原華城的相關圖畫文獻。朝鮮正祖所營造的「水原華城」是韓國重要的文化財,也是正祖為了向父親莊獻世子表示孝心,以及顯示經濟實力而建造的新城市。華城建設時參考了實學家柳馨遠(1622~1673 年)和丁若鏞(1762~1836 年)的意見,並以此爲設計的基本方針,被認爲是韓國城牆中最科學的城牆,特別是修建城牆時同時使用了石材和磚塊,其結構既能防禦敵人的弓箭和長槍,也能向敵人開槍發炮,十分優秀。

最近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BNF)發現了營建這都城的相關歷史文獻:《整理儀軌三十九城役図》。書中收錄了『華城城役儀軌』等文獻。這批圖書係朝鮮晚期,駐朝法國公使收集珍藏,後來帶回法國。

一些研究認為「華城」的營造設計概念,可能與明清傳入的各種以「清明上河圖」為摹本的「城市圖」、「都城圖」有關。

【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發現十八世紀 朝鮮水原華城的相關圖畫文獻】

於是源自於宋代的太平盛世文化願景,也就隨著燕行使的腳步,由中原大地來到了朝鮮半島。

這組屏風畫作中的物事,也間接映證了這種推論,因為畫中的一角恰巧出現了燕行使金正中《燕行錄》筆下記錄的「西洋鞦韆」。這種源自於燕行使在旅程中聞見的異國物事,隨著文字記錄流傳到朝鮮,進而轉化成為了朝鮮畫師筆下的一種想像素材,並在畫作中加以重現。

【金正中《燕行錄》筆下記錄的「西洋鞦韆」】

於是時至今日,在韓國中央博物館裡,我們不僅看了一組美麗的藝術作品,而更看到了宋代文化中,有關太平盛世理想圖景,如何透過各種不同的渠道,輾轉流傳,影響了域外的文化理想與藝術創作。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