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要將「未知」的期待與惶懼發揮的淋漓盡致,則以「意識不清(夢/潛意識/意識不清/失憶/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混淆錯亂等)」狀態的操弄。既有單一要素的延展如單純夢境的堆疊,或失憶為題來推進劇情;亦有交相混雜以營造「朦朧不明」、「搞不清楚狀況」或「情況未明」的情節架構。
失憶
關於記憶的操弄方面,「失憶」此梗甚為常見,幾乎與「離魂」老梗平起平坐而不顯遜色[1]。一般架構以失憶主人翁為引,不管是一覺醒來莫名其妙天翻地覆,抑或是車禍、重大創傷或刺激等身心狀態影響,主角會以一種對過去茫然無知的無助階段,開始尋求周遭人物的幫助,倒敘式開展冒險歷程,慢慢恢復記憶,最後抽絲剝繭,於結尾處還原震撼真相。
經由對人物過往的好奇與疑問心,以此帶領讀者觀照此一人物被隱藏的過去事件或形象,來講述與現今狀態的因果關聯;亦有可能藉此經歷拋卻過去,由新生與新時期相伴人物,走入嶄新的人生風采等,著重主題則依作品各異。
身兼香港作家與台灣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得主陳浩基,除精彩變化的《13.67》或與寵物先生合著的《S.T.E.P.》等作,其早期榮獲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首獎的作品—《遺忘.刑警》,便屬此類。
《遺忘.刑警》謎團佈局以創傷壓力後症候群(PTSD)導致的失憶,與類似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入戲》(The Galton Case)「角色扮演與自我身份認同的混淆」來進行懸念的推理布置。
講述刑警許友一一覺醒來,竟失去了六年記憶,唯一清晰的片段是「上星期」正著手調查的重大命案,然而行走於現實,他才驚覺那似曾相識卻詭譎的陌生感,解開謎團的關鍵與僅存記憶皆指向早已了結多年的刑案。
刑警友一就在這樣的迷茫困惑中,巧遇撰寫專欄而必得重啟「陳年舊案」的嬌俏女記者,兩人攜手挖出震撼萬分,「不為人知」甚且「不為己知」的沈冤真相與命案拼圖。
全書共七章,前六章分別插敘「意識不明」斷續的記憶片段來推進情節,然後以第六片段作為所有關係謎團的揭露,其中亦涉有「年代物事的分辨詭計」(年代專屬流行音樂與明星等),大抵與乾胡桃《愛的成人式》,用時代流行物件作為分辨標記的詭計有異曲同工之效。
由心理創傷導致的記憶混淆,自我認同、角色扮演與真實身份的交相出界,虛實間層層疊疊的拼湊出真相來。
另外還有臥斧的《碎夢大道》,雙線分述一名遺忘過去,但具備有「在他人未具意識的情況下,探知他人夢線,進而閱讀記憶」能力的男子,與老闆旗下以希臘神話波瑟芬妮命名的舞孃玻玻,其失蹤前後來由作交叉敘述,冷冽筆法建構出台灣都更裡,政治、黑道與小市民對峙角力為題的刑案。
不過,本書意在表達一種對自我的迷失與追尋,劇情中雖有失憶、讀取夢線能力等設計,但卻較無大篇幅「夢境」與「意識不清」等深層的操弄。
「被偷走的人生」或「被偷走的那幾年」架構法
關於不明外力/內力而導致失憶的主題,多以「被偷走的人生」或「被偷走的那幾年」作為「強調失去記憶的歷程片段,對主角人生挹注的關鍵作用或因果關係」,以提耶希.柯恩(Thierry Cohen)《被偷走的人生》、費德莉克.德格特 (Frederique Deghelt)《被偷走的十二年》與導演黃真真所執導,八月長安作小說改寫的同名小說《被偷走的那五年》作介紹。
《被偷走的人生》為提耶希.柯恩小說處女作,2007 年一經發表則榮獲 Jean d’Ormesson夏季法文小說大獎。故事講述一名癡心男子,因示愛於青梅竹馬卻受拒,而對方即將成婚的事實更使他萬念俱灰,於是他憤世嫉俗地以諸多惡言囈語來憎詛全世界與質疑神,然後自殺。怪異的是,吞食大量安眠藥的他,卻非前往死去的世界,反而在古老猶太教希伯來文聖詩的祝禱聲中,活了下來。
醒來後,他夢想成真地與愛人成婚,還有了孩子。但弔詭的是,不知是因為重生的代價,抑或是咒神的懲罰意旨,爾後每年的生日他都會在失憶中醒來,僅存的記憶卻永遠停留在自殺那年,陰魂不散的祝禱聲總困擾著他。
且失去記憶的那段時間,他體內宛若有魔鬼的進駐,不僅個性變異不說,還不停地以外遇、家暴與不孝等行為,傷害了周遭深愛他的父母妻兒及摯友,魔鬼紮紮實實地佔據住他大部分的軀殼人生。為了不再傷害自己所愛,於是在某年唯一的清醒之日,他設計讓自己入獄,並尋求神父解救。然而入獄後的日子與神父的驚懼言詞,將會慢慢揭露他不敢面對的殘酷事實。
《被偷走的人生》讀來彷彿有法蘭克.波瑞提(Frank Peretti)《生死魔幻》(Illusion)穿越至未來的幻想色彩,更兼具有 S. J. 華森(S.J. Watson)《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醒來對周遭一切全然忘卻的恐慌。
記憶停留於自殺那年的主角,每次醒來人生階段卻都已往前推進許多,像是穿越至未來的每年生日,但令人驚恐的是,他對一切變化不僅渾然無所覺,還身不由己,無力去控制或阻止自身「惡魔」行為的發生。全書以男性視角鋪陳,偏重於強調生命真諦的體會,與對宗教信仰的虔誠信念,以下二書則不同。
費德莉克.德格特《被偷走的十二年》出版遠早於 S. J. 華森《別相信任何人》(2007 VS. 2011年),同樣以失憶女子(12/20年)於陌生房間及「自稱為丈夫」的男人臂彎裡醒來,開始以記事本/日記與他人敘述(精神醫師、友人與親人等)拼湊過去,卻充滿個人對全世界的不安全感之情節展開鋪敘,字裡行間皆充滿「別相信任何人」的勸誡警示與恐慌意味。
不過《別相信任何人》內容歸屬於犯罪懸疑類,以無能儲放記憶的困難造就每日「日復一日」重展記憶的過程,去追索遭丈夫或情人背叛的事實真相。但《被偷走的十二年》反倒與導演黃真真執導,八月長安改寫同名小說《被偷走的那五年》類似,偏重於女性在步入婚姻後,面臨公私領域(婚姻與職場)的衝突、兩人世界裡生活的各式難題衍生友情愛情等的變化及回顧。
《被偷走的十二年》講述女子清醒過後失去十二年記憶,記憶僅停留於未婚女孩的時代,面對接踵而來的「已婚」生活,她只得硬著頭皮,努力去詮釋這樣的「新角色」,並試著適應三個孩子與深愛丈夫共處的「新鮮」情境。
由通訊錄、薪資明細、信件、眾人口述、相簿與藏於鄉村小屋的記事本等,終於拼湊出她由女孩—女人—母親的生命歷程,與丈夫從豔羨鴛鴦至貌合神離、彼此出軌的變化。
而具有類同書名與關注領域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則是講述幸福美滿的女子何蔓,一場車禍過後,卻發現落入離婚、與同事朋友失和且反目的境況,惶然恐懼間,求助於離婚已有新女友的前夫與惡言相向的前閨蜜,一步步抽絲剝繭去找回關鍵失憶的那五年,她所失落的友誼與愛情。
不過兩書雖同以「失憶」為題,去回溯感情經營上,由「幸福美滿」佳偶狀態,變質為「貌合神離」怨偶情境的過程,另外則更延伸女人生命歷程裡,兩性婚姻與職場碰撞時的相處課題、閨蜜互動關係的變化等。然而前者著重在「忘記,即為寬恕」、婚姻久長的經營秘訣,而者則偏向「患難真情」愛情真諦的展現。
分別點出活水婚姻經營之道,除全然奉獻家庭外,仍須具有自我空間喘息的互動與關係、現代女強人在家庭工作兩頭燒如何轉換角色的困境、面臨同領域或辦公室的夫妻,如何在男性自尊心與妻子自我事業成就上作取捨,並在「男主外女主內」傳統隨潮流破滅後,彼此適應調適雙方角色的經營之道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後二書因在標題、情節與主題的關注上,過於類同,而使後者被譏有「抄襲」之嫌。恰恰亦可以此例提醒寫作者,觀摩「暢銷小說公式」之筆法佈局雖好,但創作同時也必須兼具自我風貌、個人文字特色或創意魅力等的變化配置。否則純然僵化的公式套用,反而易流於重複老套,甚至被控有抄襲之嫌了。
本文摘自釀出版之《小說之神就是你:暢銷作家百萬滾錢術,你不可不知的寫作心機》 乾坤大挪移的暢銷心法:「讀/寫/評」, 叫你橫行小說江湖! 萬用小說SOP:隨套隨用, 四百本以上暢銷小說秘籍任你選! 兩招打天下: 「暢銷長篇佈局技法」與「角色人物心理變化」! 從書中實例邊玩邊學心理學, 相互推理歸納出好棒棒作品!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暢銷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