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觀城 於剛過去的6月,香港人對香港足球的熱情暴漲。中國隊一張挑釁性的海報,激起了不少港人支持香港隊的心,令三場香港隊的主場門票均告售罄。香港人觀看的再不是別國的隊伍,而是自己地方的球隊。可能很多人對香港隊的認識就只有在2009年東亞運奪金和它最近的強勢,但是在這個曾經的「遠東足球王國」,足球歷史已逾百年。這篇文章將透過梳理香港足球的歷史脈絡,探討香港人主體性的建立,以及足球與香港民族的關係,並說明如何透過足球深化公民教育。 最先的他者:洋人 足球運動中的對手是確立自己身分認同過程中的「他者」。現代足球源於英國,足球也很快傳入香港這個英國殖民地。起初只有洋人才會踢足球,香港足球會於1886年創立,是香港第一個洋人足球會;香港第一個華人足球會──南華足球會則於1910年創立。當時大清國勢衰落,華人屢屢受壓於洋人,因而產生被欺負的感覺。因此,為了在運動賽場上擊倒心目中的他者──洋人,一班香港本地的華人便成立了足球隊。 有了洋人這個他者後,香港足球隊的身分識別很快浮現。在1918年開始,南華參加甲組聯賽,並於1923-24年的球季奪得聯賽冠軍。之後,洋人球隊對華人球隊都是輸多贏少,華人球隊的獨特和優越感亦逐漸從中建立。 足球明星與國族主義 雖然香港球會的實力漸增,但是球員並未因代表香港隊出賽而凝聚身分認同,因為最頂尖的球員不是為香港隊效力,而是為「中華民國」隊作賽,實力稍遜的球員才會代表香港。從1954到1971年間,已經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其足球隊當中大多是香港足球員。這隊以「中華民國」名義參賽的「香港隊」戰績十分輝煌,曾兩度奪得亞運足球金牌,更打入過奧運決賽週,實力在亞洲可說是首屈一指。那麼,這隊球員的身分認同究竟如何?對於球員選擇中華民國隊的原因,從球員口中可窺知一二:部分球員因為所屬球會背後是親台實力而選擇代表民國,或因為代表民國能有機會參加奧運決賽週,並有更好待遇,而非中華民族情操驅使。 至於一般香港人的反應,則實在難以判斷。若只根據親台報章的報導,香港人都支持球隊為中華民國爭光;可是報章的報導難以如實反應市民的真實感覺。其實通常中華民國隊裡二十多人中只有數名球員是台灣人,其餘球員都是香港居民,或根本全隊都是香港人;正選上陣的球員更大多屬香港人。當時香港人熱烈支持本地聯賽足球,例如對比去季香港足球聯賽的平均入場人數只有約一千,1951年南華對巴士的大戰,卻吸引超過三萬名球迷到只能容納一萬五千人的球場。 我們不能夠知道市民對中華民國隊的感覺,只能肯定球迷對本地聯賽的熱情。因此,可以推斷縱使在「中華民國」的旗號下,香港市民真正與足球運動建立了情感聯繫的關鍵,是表現出色的香港球星。 真正香港隊的主體意識高漲 上文提到的中華民國隊,隨著國際社會漸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1971年後就沒有香港人代表。1974年後「中華民國」隊更被逐出亞洲足協,從此退出一線球隊的行列。在七十年代前雖然也有正式的香港隊,但是香港的頂尖球星不是代表此香港隊的。自七十年代中起,正式的香港隊終於由香港的一線球星組成,引起香港人對球隊高漲的熱情,「香港人撐香港隊」的意識暗地裏種在球迷的心裏。 香港對中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場經典賽事是1975年的亞洲盃外圍賽。兩方在該場爭奪小組首名出線的資格,比賽中香港以0:1見負。事後,右派報章均報導香港人在主場熱烈為香港隊打氣,並指球迷不滿踢法粗野的中國隊,左派報章則沒有特別指球迷為香港或中國隊打氣。對比於1959年亞洲盃外圍賽前有報章指香港不應贏中華民國隊,是次香港對中國已經沒有如此描述。 香港球迷對香港隊的熱情緊接著在香港對北韓賽事窺見,該場比賽香港隊曾在加時下半場領先,後來才負2:3;從報章的報導可見,香港球迷為港隊熱烈打氣,更有「香港進軍德黑蘭」的字樣。在1977年和1986年世界盃外圍賽作客勝新加坡及中國後,香港隊回港時均有大量球迷接待,更有橫額寫著「香港隊亞洲最好波」,及到現時「香港隊勁揪」仍為香港球迷的頭號口號。這兩場作客比賽歷史性地從電視機直播,讓每一戶香港人都彷彿能與香港隊共同經歷賽事。 對比起六十年代,港人對香港隊的激情於七十年代中起到八十年代達到巔峰,香港人也明確的支持香港隊,而非以往的中華民國隊。香港人在足球方面的認同,從一開始簡單的種族華洋二元對立,到確立香港球星的亞洲地位,再演進到確確實實有「香港人」的強烈身分。 港足殞落與中華民族運動情意結崛起 可是,在九十年代開始,香港足球慢慢走下坡,從此不再是亞洲的足球王國。2012年11月,香港隊的世界排名更從90年代的歷史高位第90位跌至第172位。香港足球殞落的原因與足總政策和多種因素有關,在此不會探討。隨著香港球隊的實力下降,香港人對香港足球的熱情也消退得所剩無幾。加上世界球賽轉播的出現,港人自然會轉看更精彩的外地球賽。在主權移交前,親中派及民主派皆鼓吹「民主回歸」,香港人對中華民族的身分認同因而增加,甚至可以在運動方面看到。運動對牽動情緒和身份認同有很大的作用,不少香港人會在奧運會為中國隊打氣,並會為中國隊勝出跨欄、跳水、乒乓球等項而高興,甚至比留意香港隊更多。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資料,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年時,港人的「中國人」認同為1997年以來最高。體育和民眾情緒關係密切,例如韓國人會為足球賽中擊敗日本而高興,英格蘭對上蘇格蘭時,球迷的氣氛更是壁壘分明。「香港人」這身份認同在近數十年沒有體育運動之連結下不增反減,相反地,中華民族主義的「中國人」認同,卻隨著主流媒體不斷宣揚中國隊的佳績而上升。 港足與香港人身分重生 不過,在今年6月,中國隊一張寫着「這支球隊的人,有黑皮膚,有黃皮膚,有白皮膚/這麼有層次的球隊,得防着點!」的海報,嘲諷香港隊內有不同膚色的球員,引起軒然大波,更激發香港人支持香港隊的情緒。這張海報為香港民族的內涵提供了想像,一語道破香港民族的意義──公民民族社會。 香港隊有黑皮膚的人,有白皮膚的人,有中國出身的人,也有香港出身的人,但他們都是香港隊的一份子。放諸整個香港民族來看,香港人不是由種族界定,不同種族的人都可以是香港人;香港人是由公民性去建立。就如香港隊的入籍球員願意等待7年,並服從香港隊的訓練,就可以成為香港隊一員。球迷在香港對不丹的比賽中,無論是香港土生土長的球員,還是入籍球員入球,一樣會歡呼,為香港球員的身分自豪。球員跟球迷的連結不是單純的種族關 係,否則華人球迷在「白皮膚」球員入球時就不會慶祝;全場不同種族的人都為香港隊喝采,是由香港人的公民性所連結,而非種族觀點。 以足球運動建立香港實力 香港是位於帝國邊陲的小地方,難以透過硬實力來建立勢力和認同,只有文化與體育等軟實力能建立香港的主體性。就如韓國一樣,其硬實力不及中國和日本,遑論在世界舞台上的實力。因此,韓國藉由軟實力,透過輸出韓國文化和體育項目的實力(跆拳道和足球),成為世界上廣為人知的國家之一,使韓國人的身分在世界舞台上確立。 近年香港足球實力雖不如上世紀般強,但是令人驚喜的戰績也不時出現。香港代表隊方面,在2009年的東亞運動會,香港在全場逾三萬名觀眾前爆冷擊敗亞洲足球強國日本,首次在國際綜合運動會足球項目奪得金牌。香港的聯賽球隊在亞洲球會賽事的成績同樣不錯,於2009年的亞洲足協盃,香港球隊南華在四強於主場逾三萬七千名球迷打氣下,僅負科威特競技0:1;去年香港球隊傑志同樣晉身亞協四強,在旺角大球場全場爆滿下,兩回合僅以2:3見負。今年更是史上首次有兩間香港球會打入亞協盃八強賽事。 全職業的香港超級聯賽於去年正式成立,不少球會加緊宣傳,增添媲美澳洲球會的佈置;頂級的球會也各有長遠的計劃和遠大的目標,例如傑志的足球訓練中心已經開始使用,為香港足球提供更好的訓練場地;東方體育會更希望在五年內上市,並訂下4年內奪亞協盃冠軍和7年內贏得亞洲聯賽冠軍盃(亞洲球會的最高榮耀)的目標!足總更希望在2017年能建成大型的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提升香港的足球配套。加上球迷最近的熱情,相信香港足球在未來必定會繼續進步。香港在足球領域上有望成為大國。 回歸本土支持港足 近日一套香港留學生的紀錄片《尋找張子岱》,以尋回香港人遺忘的球星為敘事,讓香港人知道香港以往的足球英雄。張子岱為歷來第一位效力歐洲頂級聯賽球會的華人球員,曾在英甲(當時的英格蘭頂級聯賽)球隊黑池上陣,但香港人現在竟不知道這段歷史,實為足球歷史傳承不佳之故。 香港人要增加自己的民族認同,需要「自己的波自己撐」,不再只留意外地足球,然後重視本地球壇培育。要令香港足球進步,最基本的當然是香港人的支持。支持香港足球,最基本就是入場觀看香港的足球比賽,甚或透過關注本地球壇,提出令香港足球進步的方法。足球總會若有球迷的施壓,才會更絃易轍。 政策方面,政府應為球員培訓,並訂立長遠規劃。現時香港缺乏足球訓練場地,球會或港隊往往在質素欠佳的球場訓練,更被限制訓練時間。於此,香港政府應儘快興建大型的足球訓練場地,並配合良好的青訓系統,培育足球人才。比利時是以青訓和政策令足球實力大幅提升的最佳例子,憑著優良的政策,比利時的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十一位到近期的第二位,更出產了夏薩特和高圖爾斯等球星。回到香港,青訓計劃可以與學校合作,鼓勵學校讓學生參與足球運動,一改香港教育制度「重成績,輕體育」的方針。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改善足球場的質素。香港大球場於2013年外隊訪港時,本應是草地的地方變成一片泥地,草地質素惡劣令香港蒙羞國際。旺角大球場更於翻新時設計失誤,浪費空間,令容納人數減少。可以確定的是,沒有良好的場地,香港足球員受傷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政府應立即改善所有足球場地,並研究興建符合成本效益和國際標準的足球場。 再者,政府和足總亦要加強打擊假波,令球壇不至被金錢操控。於2014年一場球賽後,廉政公署人員帶走17名球員調查,疑是有人踢假波;2011年亦有香港年輕球員受認識的中共黨員指使,欲收買隊友操控賽果。其實不只是球壇,貪污在香港任何領域都是不能容忍的,廉潔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杜絕假波,方能使香港球壇在公平競爭下進步。香港人若支持香港足球,讓曾經引以為傲的足球不至消失,進而抵擋中國元素入侵,香港便能免於變成沒有價值和文化的孤城。 從1986年的5.19之役到2008年的東亞運奪金,香港隊屢創佳績。在此引用李峻嶸博士於《足球王國》開首的一句:「對某些人來說,足球可能只是一個22人追逐皮球的遊戲;但對足球迷來說,球場上發生的事當然不是無意義的追逐。」對我來說,足球就是追逐夢想的遊戲;即使未來陰霾歿港,香港人也要懷著夢想,創造奇蹟。 本文刊登於香港大學學生會學《學苑》2015年八月號〈香港新民族運動〉 更多故事: 《故鄉-灣生的回家故事》前導影片 2014-08-30 22:07:37 1 【國父「們」的故事】同盟會篇: 三二九,昨日黃花(四) 2015-05-01 13:05:55 1 「波波醫師」與臺灣人對海外習醫的超時代執著 2014-09-03 10:37:32 1 【深夜食堂】漢堡的前世今生 2015-05-09 08:00:47 1 「臺灣獨立了!把槍交出來!」──1970年2月8日.被遺忘的泰源事件 2015-02-08 08:56:34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