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正是二十世紀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代表思想家之一,他一生從事跨學科的探索,整合經濟學、方法學、理論心理學、政治學、思想史、法哲學等學理,建構出一套發人深省的社會哲學。此外,他更為個人自由、自由市場法則等主張尋找理論根據強化辯護,論證何以中央規畫、高度集權、迷信科學理性萬能的社會主義非僅是通往奴役之路,尤且在理論上得以論證出是不可能成立的。
弗雷德里希.海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Source:Wikimedia)
海耶克回憶這場大戰時說道,戰場上的奧匈帝國部隊,由不同民族組成,混雜著十一種語言,在當時民族主義興起的背景下,他看著多民族的奧匈帝國走向瓦解,不由得深深關注起維繫政治群體的問題:例如,究竟是什麼因素把不同的個體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政治社群或邦國的呢?政治上的我者和他者的劃分是基於什麼因素造成的呢?另外,他也表示,自己置身義大利戰場時才決定日後要研習經濟學,特別是讀到奧地利經濟學派創立人卡爾.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書時,更為他的論說著迷。
可是,由於維也納大學兩位重要心理學教授在戰時辭世,餘下的一位也患重病,所以海耶克當時沒能進一步在心理學上發展,但他在撰寫此篇論文草稿時,懷疑起當時在自然科學方法上影響如日中天的恩斯特・馬赫的理念大有問題。海耶克相關的看法,成為了日後其社會科學方法論上的重要基礎,這篇草稿也是他 1952 年所出版《感覺秩序:理論心理學基礎的探索》(The Sensory Order: 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一書的藍本。
The Sensory Order: 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 F. A. Hayek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2.
1948 年出版的《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一書,在海耶克的思想發展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本書收集了海耶克 1937 年發表的〈經濟學與知識〉(“Economics and Knowledge”),文章被廣泛認為是海氏在經濟學上最有原創貢獻的。從這篇文章起,海耶克日漸察見到純經濟理論的不足,認為要真的了解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由市場得以運作的基礎,必須從經濟學領域擴展到社會、政治哲學及知識論的範疇。
因此,海耶克於 1941 至 1944 年間,在他主編的《經濟學報》(Economica)上先後發表了〈科學主義與社會研究〉(“Scientism and the Study of Society”)以及〈科學的反革命〉(“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兩篇長文,批評唯理主義。這兩篇文章加上一篇論述孔德和黑格爾的文章在 1952 年合編成《科學的反革命:對濫用理性的研究》(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on the Abuse of Reason)一書 。
與此同時,海耶克最為人知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在 1944 年戰爭期間寫成出版,標誌著海氏思想從純經濟學往政治和社會哲學的轉向。
海耶克 1950 年加入芝加哥大學的社會思想委員會,直至 1962 年退休,才到了德國的佛萊堡大學任教。在美國期間,他於 1960 年出版了重新闡述古典自由主義的鉅著《自由的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此外,前文提到的《感覺秩序》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版的。
1951 年,海耶克彙編十九世紀自由主義大師約翰・米爾和他的夫人哈麗葉・泰勒間往復的書信成書(John Stuart Mill and Harriet Taylor: Their Correspondence [i.e. friendship] and Subsequent Marriage)。此書屬思想史範疇,除了研究米爾是怎樣受到泰勒的影響,使其後期逐漸傾向社會主義思潮頗有參考價值之外,對海耶克個人來說也獨具意義。泰勒女士認識米爾以前已是他人之妻,兩人相識後一見如故,在思想交流中更是高山流水,彼此深覺相逢恨晚。後來泰勒女士的丈夫去世,米爾終於可以和她結為夫妻,讓理性、感情一併結合,譜成哲學界佳話。
晚年的海耶克儘管 1974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還是不斷為自由社會的道理進行哲學探索。1973 至1979 年期間,陸續出版了他在政治哲學上的三冊經典:《法、立法與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Volumes 1-3)。1988 年,他又以近九十歲高齡出版了《致命的自負:社會主義的錯誤》(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
1967、1978 年,先後出版兩冊重要的論文集(Studies in 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 和 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1978 年返回到貨幣議題的本行,發表極為大膽和打破成規的《貨幣非國有化:修正了的論據》(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 The Argument R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