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左傳的錦囊妙計】為何春秋戰爭喜歡搞「團戰」?

$
0
0

「團戰」是時下年輕人玩線上遊戲創造的詞彙,意指一群玩家組成隊伍,一同闖關、殺敵、打怪。

春秋時代其實已流行團戰,而且盟友多多益善。擴張隊伍不僅能增加聲勢,讓更多國家攪和進來綁在一起,對有心人操控國際局勢越有利。魯僖公二十八年(632 B.C.)爆發的晉、楚城濮之戰,就是春秋著名的大規模「團戰」之一。至於「亂鬥」可不是真的亂打一通,其實是亂中有序、亂中有計。

前章言及晉文公攻曹、伐衛,使齊、魯為之震懾。但在晉師發兵前一年,也就是魯僖公二十七年(633 B.C.)時,楚成王已和陳、蔡、鄭、許等盟國大軍包圍宋都。晉國大夫狐偃向晉文公獻策,讓晉師先攻曹、衛,迫使楚軍撤宋圍以救之。

豈知楚成王老謀深算,料得晉國乃用「圍魏救趙」之計,只肯分兵救衛,聊表對親家的情義相挺。楚軍救衛之師自然難敵晉國主力,以楚國為首的聯軍仍團團包圍宋都,絲毫不肯鬆懈。此時宋國危在旦夕,連忙再遣人往晉師大營告急。晉文公深知救宋是扼止楚國勢力北侵的關鍵,若捨棄宋國,則齊、魯、衛、曹、宋等中原諸侯將全面倒向楚國。

加上已與楚國結盟的陳、蔡、鄭、許,當時檯面上喊得出名號的諸侯,將以楚國馬首是瞻,僅存位處今日陝西省中部的秦國與晉友好。秦國畢竟偏居西北,對成就晉國霸業幫助有限。除非晉國君臣甘於自守疆土,不再涉足中原事務,否則晉、楚對決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晉文公在大營詢問諸臣:「我欲戰矣,齊、秦未可,若之何?」意指此役非戰不可,但齊、秦態度未明,不知如何是好。

讀者大概有所懷疑:此年稍早,齊侯與晉文公已在斂盂會盟,不是表態與晉國同一戰線嗎?晉文公又何必懷疑齊國立場呢?況且晉、楚對壘需要齊、秦同意嗎?此問題得回到本章的主體:為何春秋戰爭喜歡搞「團戰」呢?

首先,「團戰」可以壯大聲勢、增加兵馬,因此在精神上與實質上皆有其需要。其次,發動戰爭的國家邀請盟國出兵「團戰」,有時更具體要求動員多少兵車投入沙場,藉此檢視盟國對自己的忠誠。

第三,尤其要求鄰國出兵參戰,不僅令其表明立場,更是防其趁隙偷襲。當時齊、秦、晉是同等實力的大國,晉師幾乎全軍出動侵曹、伐衛、救宋。若晉之鄰國齊、秦不表態支持,晉師豈能放心全力戰楚?雖然齊、秦是晉之盟友,但國際政治現實無情,若對自身無利,又豈能平白無故讓自家軍隊替人賣命呢?

因此齊、秦仍在觀望晉之動向,或者換句話說,他們在等晉國開條件讓他們加入「團戰」。以晉國的立場而言,齊、秦若攪和進來與楚為敵,便讓當時所有大諸侯沒有閃避或搞曖昧的空間。如此一來就沒人能置身事外,不管站在晉國這邊或晉國對立面,晉國的事就是天下的事了。

晉國大夫先軫獻計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執曹君,而分曹、衛之田以賜宋人。楚愛曹、衛,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乎?」先軫之意乃讓宋國賄賂齊、秦,請二國向楚國說和,讓楚成王撤走圍宋之兵。

晉國則拘執曹君,將曹、衛土地賜予宋國,補貼其賄賂齊、秦的損失。楚成王不願曹、衛土地被宋佔領,定然不許釋宋之圍。齊、秦樂收宋國賄賂,楚國又不願撤軍,如此便讓大家摻和進來了。晉文公依計而行果然奏效,反倒楚成王卻在這節骨眼縮手。《左傳》記載其理由,說晉文公出奔在外十九年而坐上君位,什麼險阻艱難、人情真偽沒有見過呢?上天既然讓他坐穩寶座,大概也難以撼動他的江山了吧?

所以還是撤走圍宋之兵,暫時不與晉師交鋒為好。筆者認為這番議論不會是實情,楚成王擔心的是,齊、秦既然與晉綁在一起,三國實力的確不容小覷。楚國好不容易在中原插旗,若在此役與晉國硬碰硬,在贏面只有一半的情況下陰溝裡翻船,多年的經營就前功盡棄了。但楚國令尹子玉躍躍欲試,不肯就此罷手而執意請戰。楚成王甚為憤怒,只願增撥少許兵馬讓子玉率領,加以包圍宋都的楚師與諸國聯軍,全權交給子玉指揮。

子玉遣楚國大夫宛春向晉師通報:晉國若願恢復曹、衛領土,楚國可撤走圍宋之兵。晉國內部本不同意楚國的提議,但晉卿先軫分析情勢:子玉一言而安定曹、衛、宋三國,我若拒絕則三國皆亡,如此三國君民必與我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先軫建議不如先下手為強:趕緊派人私下通知曹、衛,晉國願恢復二國領土,但條件是與楚絕交而加入晉國陣線。又拘質楚國來使宛春,激怒子玉出戰。

晉文公依計而行,果然曹、衛絕楚友晉。以晉為首的晉、齊、秦、宋聯軍,與子玉所率楚、陳、蔡、鄭諸國部隊於城濮會戰,結局是晉勝楚敗,子玉自殺。城濮戰後晉文公向周襄王獻上楚國俘虜,周天子正式冊命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同年五月於踐土召開晉、齊、魯、宋、蔡、鄭、衛、莒等國的盟會,冬季在溫召開盟會,陳、邾、秦三國又加入晉之陣營。城濮一戰逆轉局勢,讓晉文公登上霸主寶座,也成就晉國盛世的第一波高峰。

「團戰亂鬥」是將眾人聯成一氣敵愾同仇,說穿了就是拉幫結黨共禦外辱。當對方人多勢眾時,我方更需拉攏旁人一起「團戰」。尤其是抱持事不關己、冷眼旁觀的人,無論如何得想方設法讓他們攪和進來。旁人看來這是場「亂鬥」,但這正是《左傳》告訴我們的策略:「團戰」沒有中立空間,沒人能置身事外。當大家都是局內人時,才有機會創造最大的勝利,晉文公和晉國就是最好的例證。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