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廟應該是訪問京都時最常做的事情,有人喜賞櫻、有人好賞楓,也有歷史迷在廟裡思古幽情。但京都數百年來作為佛教國家的首都,許多寺廟也扮演著為政治服務的角色,或者和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作為軍營的寺廟 織田信長進京的時候(1582),因為沒有住所,所以住到本能寺內,卻因為手下明智光秀叛變而死於非命。有看過電影《清須會議》的人,應該都會對片頭信長硬要拔卡在木柱上的劍時,被火燙到大叫「燙燙燙」的場景有印象。 導演三谷幸喜想要塑造英雄詼諧人性的一面,不過今日的歷史迷,多半還是把信長視為英雄。今天的本能寺已經和當年的地點不同,不過裡面還是有著信長的紀念塚,供歷史迷憑弔。 幕末的「禁門之變」(1864)時,想著要「尊王攘夷」卻攻擊皇居的長州軍,則是以京都近郊的嵐山,現在大受歡迎的賞櫻景點天龍寺作為大本營。那一次天龍寺毀於兵災,和長州關聯深遠,於今還可以在天龍寺的塔頭弘源寺看到木柱上的刀痕。同樣作為軍營的寺廟,還有協助幕府維持京都秩序,讓維新志士聞風色變的「新選組」,他們所駐紮的壬生寺,也因為司馬遼太郎的小說《新選組血風錄》而成為知名觀光景點。 撫慰人心的寺廟 當然,寺廟終究是寺廟,除了政治之外,還是必須要有宗教功能。秀吉遺孀北政所寧寧所在的高台寺,是1606年所建。當時關原之戰已經結束,相傳在關原之戰前,與家康交好的北政所多次叮嚀來訪的尾張派軍人加藤清正等人「聽內府的話就對了」,而實質強化了東軍的實力。 北政所當初這麼做,原先可能是形勢比人強,認為家康會留下秀賴的小命,未料戰後不久,家康還是藉故挑起戰端,在大阪城冬夏兩次戰役後逼死了秀賴和生母親淀殿(1615)。當時的北政所已經無法扭轉情勢,也只能在高台寺為亡夫和秀賴誦經了。 另一個宗教撫慰人心的例子,則是秀吉的嫡子鶴松過世時(1591),聽聞消息的他正在東福寺為愛子祈福。死訊傳出之時,秀吉難過的割下髮髻,先後趕到的大名們為表同哀,也紛紛割下自己的髮髻,來悼念早逝的少君。鶴松的死對日本有重大影響,咸認當時秀吉為了轉移注意力,才作起征韓大夢。這場戰爭因為當時的明國介入,又師出無名,打得日本國窮民疲。也播下當時征韓的軍人和在朝的文官衝突的種子,日後的「關原之戰」也與這種文武關係的緊張相關。 有廟就有政治和尚 今天以「通天橋」上賞楓紅而出名的東福寺,除了是秀吉為愛子祈福的地方外,還出過一個有名的「政治和尚」安國寺惠瓊。惠瓊是戰國時代唯一以僧侶身分幹到大名的。能成為大名,主要的原因也是善於觀察風向。 本能寺之變後(1582),他揣測秀吉將會成為下一個天下人,極力說服當時正在和秀吉作戰的毛利家和秀吉和解。秀吉之所以能以「中國大返還」之姿,三天內不眠不休趕到天王山和光秀決戰,除了前陣子播出的連續劇主角軍師官兵衛想出奇計,若無安國寺惠瓊從旁協助也做不到。惠瓊也因此龍騰富貴,攀上政治高峰。不過秀吉死後,惠瓊判斷錯誤,在關原之戰時加入西軍,戰後被捕,死於非命,這又是後話了。 自我安慰,捐錢蓋廟 作為首都,京都及附近地區經歷的戰火無數,只要武士一打仗,市民就要倒大楣。大河連續劇《龍馬》中有一段話,是後來成為龍馬夫人的阿龍說的,大意是說她最討厭武士,武士不工作,整天打來打去,市民就得家破人亡。是以,打了很多仗的武士,為了彌補戰火殺生的罪孽,經常捐錢蓋廟,來自我安慰。 其中很有名的一座,就是戰國大名藤堂高虎斥資興建的南禪寺三門,理由是悼念把豐臣秀賴和把淀殿母子逼上絕路的「大阪夏之陣」(1615)陣亡將士。藤堂高虎原來是秀吉的屬下,但看家康情勢大好,一頭熱的投靠往家康來。堂堂大名之驅,要不親自當信差傳遞情報,要不全副武裝幫家康顧大門,馬屁拍到當時的大名都很看不起他。 跟高虎俸祿接近的加藤清正就覺得,自己是因為討厭文官派的石田三成,不想讓三成成為秀賴的唯一代理人而支持家康,和高虎一頭熱的馬屁大不相同。不過以後來藤堂和加藤兩家的命運來看,善於察言觀色的藤堂家,成為德川家得力的「外樣大名」;而加藤家兩代之後就被幕府藉故抄家了。若有機會去熊本城,就會看見清正公的塑像,但城邊的宅抵卻是細川家的,這便是因為加藤家被抄家之後轉封給細川家的緣故。 高虎的後代還有個故事,幕末決定維新軍和幕軍誰才是「官軍」的決定一戰「鳥羽伏見戰役」(1868)中,本來是幕軍的藤堂家部隊,看情勢好像比較有利於維新軍,把炮口一轉,決定了戰爭的勝敗,史家很愛開藤堂家的玩笑,認為倒戈「頗有先祖遺風」。不過如果仔細想想,關原之戰時戰敗的西軍,後來很多都成為維新力量的一員,也可能是歷史以另一種方式重現的經驗。 不過,儘管戰爭很多,京都倒是幸運逃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轟炸。今日京都遊覽時,很經常遇到美國人,不禁要想,要是當年盟軍決定轟炸京都,今天大家來這裡就沒廟可逛了。 本文原刊登於「自由評論網─李拓梓專欄:政治的日常」 更多故事: 【說書】一幅父子共構的歷史場景:閱讀小熊英二《活著回來的男人》 2015-10-05 04:00:43 1 【小的臺灣史】林爽文事件中的「仙姑」──番婦金娘 2015-06-30 16:02:38 1 【冷知識週刊】第二十號:來找茶吧!大航海時代與歐洲各國語言中的「茶」 2015-06-20 16:09:42 1 疏散、空襲、終戰詔書:臺灣人記憶中的戰前日本 2015-08-22 12:49:53 1 空難.車震.鬼故事──澳洲首都坎培拉的都市傳說 2015-10-22 09:00:04 1 【臺灣吧EP2】 六三法、三一法、法三號,傻傻分不清楚? 2014-12-08 17:43:07 1 【國父「們」】同盟會篇:消失的光復會(第三彈 安慶起義─大元帥與女俠的殞落) 2015-01-23 16:33:06 1 香港爭取民主的過程,走錯了方向嗎?──一個歷史的觀點 2015-08-10 11:09:32 1 【麻瓜的語言故事】為什麼會有文言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