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哈里發的使者: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

$
0
0
作者: 斯圖亞特.戈登(Stewart Gordon) 伊斯蘭信仰在發展的頭幾十年(西元六二〇年至六八〇年),是以穆斯林應有的行為來決定誰能成為「烏瑪」(umma,信徒社群之意)的一份子:要表明接受一神信仰,還要祈禱、齋戒、朝聖,扶助貧困的穆斯林,更要有合宜的 飲食、衣著以及個人儀態。 在伊斯蘭信仰裡,無論氏族、家族還是地方,所有順服神的信徒在神的面前都一律平等;事實也證明這種想法很能吸引人。 依法而治的做法不僅支配著整個「烏瑪」,也適用於男人和妻子、奴隸主與奴隸,以及買賣雙方之間等各式各樣的道德與名分關係。比方說,法律就禁止穆斯林殺害或奴役另一位穆斯林,甚至還禁止跟別的穆斯林結怨。 這條法律為終結阿拉伯遊牧氏族間不時出現的血海深仇帶來了可能。 伊斯蘭信仰有更遼闊的眼界,要轉化過去只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忠誠;從這一點看來,伊斯蘭信仰也能與佛教為中亞、東南亞商路沿線以及中國的王者所提供的視野相提並論。 而同一套法律也為非伊斯蘭信徒明確劃定了分際,整體而言,他們的日子遠比在前一個帝國治下來得輕鬆。只要繳交特定且有限額的稅,非穆斯林就能繼續過自己的生活。政治跟宗教在伊斯蘭信仰裡是永遠分不開的。 打從穆罕默德那時起,伊斯蘭就同時既是一套個人的信仰,也是個信徒的社群,更是個囊括了一大群非信徒且不斷在擴張征服的國家。 到了伊本.法德蘭的時代,伊斯蘭信仰發展還不滿三百年,但伊斯蘭統治者卻統有一大片領土。十世紀時,伊斯蘭帝國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首都巴格達便與德里、北京以及君士坦丁堡並列為世界上最大、最富有,也最精雕細琢的城市。 新建於西元七五〇年的巴格達是一座包圍在城牆裡的環型城市,而花園與宮殿很快就延伸到了城牆外,還跨越了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城裡的市集、圖書館與各種盛會也都是歐洲地區傳奇裡的題材。絲袍在宮廷裡可謂司空見慣,哈里發在王宮邊甚至還有個倉庫,用來放他要賜給臣下的袍服。 權貴們贊助了各種學術活動與創新,其中就包括翻譯那些談科學、數學、地理、天文、農業以及醫學的古希臘文獻。宗教評論活動同樣也很活躍。 但在政治上,哈里發這位伊斯蘭帝國領袖的位子卻並不安穩。 邊遠省分老是出亂子。路途遙遠,訊息傳遞也慢,反抗活動又多。回到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多數的哈里發還是有敵對的親戚在虎視眈眈。 政治派系與教派衝突在伊斯蘭信仰發展初期就已經開始了,而且還持續到三百年後伊本.法德蘭(Ibn Fadlan)的時代,其間未曾稍減。 由於伊斯蘭信仰將世俗與宗教領導權合而為一,「由誰來領導伊斯蘭帝國」的問題不僅會影響政策的有效推動,更關係到「誰才是真正能領導信徒上天堂的道德領袖」此爭論。 由於穆罕默德死前沒有定下選擇領導人的方式,領導權問題因而讓氏族與氏族間、阿拉伯人與非阿拉伯人間,以及牧民與城裡人間結下樑子。 這些夙怨的結果,就是伊斯蘭教義的不同詮釋。前四個哈里發裡,有三個被人謀殺。戰爭也隨之而來。人們在穆罕默德身後的頭一個世紀中,就見證了幾個主要派系的誕生。遜尼派(Sunni)的信念是,即便有過王朝更迭與其他衝突,但所有哈里發都是穆罕默德精神權威與俗世權威的合法傳人。 什葉派(Shia)則偏好自穆罕默德的堂弟,也就是西元六六一年被暗殺的阿里(Ali)而來的繼承線。有些什葉派的人只接受前五個或前七個哈里發為合法繼承人,也有人接受前十二個哈里發。排斥遜尼派詮釋的幾個派系,在像波斯這樣的邊遠省分,勢力都比較強大。 哈里發不斷尋找新的盟友,尤其是會為伊斯蘭而戰、奉獻生命,並制衡巴格達周遭各股稱不上可靠勢力的新入教者。到了西元八〇〇年,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用自個兒以為會更忠心的奴隸士兵取代了首都周邊的氏族部隊。 可惜這項政策卻事與願違。 奴隸軍隊迅速成為一股自行其是的政治勢力,到了西元八五〇年時,更是常常扶植或撤換統治者。哈里發需要所有他能動員的盟友,不時還會派遣使團到伊斯蘭邊界外的非信徒那去。下面要說的故事,講的就是其中一趟艱險的任務。 哈里發為代表團選了伊本.法德蘭,而後者最有可能是個習慣了巴格達城內舒適生活的中階廷臣。當時的傳記名單上以及現存的官方文書裡都不曾提到他,到了歷史舞台上,他肯定也不是什麼大人物。 我們會知道他,完全是因為他所寫的出使任務的回憶錄,但這份回憶錄寫得實在了不起。 對於一路上見識到的風俗與人民來說,伊本.法德蘭是個好奇心與細心兼備的觀察家。氣候、作物、食物和買賣,他都感興趣。有時候,他會描述自己面對陌生情境時的感受。不過,雖然回憶錄裡有些個人意見顯示伊本.法德蘭受過伊斯蘭律法的訓練,但他的反應從來不會墨守成規。 他毋寧更像個人類學家,富求知慾、聚精會神,為返回巴格達之後的聽眾記錄其見聞。伊本.法德蘭很可能曾注意到不斷湧入首都的地理相關知識,也希望這份回憶錄能在這些知識中添入幾筆他在路上看到的風土人情。 西元九二一年六月中,伊本.法德蘭帶著一小群隨員離開了,團員裡有一位宗教講師、一名法學家,還有一位大使。帶給保加爾王阿爾米許的禮物則有絲袍、旗幟,以及一副製作精美的馬鞍。鏢人則會在路上跟他會合,負責帶去足夠蓋座大小差不多的碉堡的銀幣。 政治上與宗教上的現實讓伊本.法德蘭無法選擇往北直達阿爾米許處的路。北路橫跨了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以及拜占廷帝國的幾個部分,而這兩個國家都是與巴格達纏鬥不休的宿敵。伊本.法德蘭為了完成任務,只好多走上千英哩的路,先往東走,接著往北,然後再回頭向西繞過這些敵人。 整個使團的人騎著駱駝,離開了底格里斯河谷的繁榮農業,攀上更乾燥的西波斯高原,接著「在直達的路上行腳」,往東北穿越豐饒的農業省分克爾曼沙赫(Kermanshah),爬過哈瑪丹(Hamadan)的山區,抵達雷伊(Rayy,靠近今德黑蘭)。 使團的人是大隊伍中的一部分,而且這樣的龐大隊伍幾乎肯定在日出前就得起身,一邊聽著駝鈴與車伕的咧咧罵聲,一邊為白天的行程集合起來。這樣的大隊伍就算沒有上千頭駱駝,至少也有個百來頭,在風塵僕僕的來路上綿延個一英哩,甚至更長。 一般來說,這樣的大隊伍一天要走大概二十英哩的路,從一個綠洲到下一個綠洲,通常還會在下午中段時停步,好避開一天最熱的時候。 使節團的人通過了更乾燥的草原地帶,經內沙布爾(Nishapur)沙卡(Sarkh)與梅爾夫(Merv)東向穿過波斯,這幾個地方都是綠洲,也都是商隊路線上的貿易都市。當時的波斯地區就像塊宗教信仰百衲布,而且多半跟當地的政治勢力緊緊交織在一起。有幾個孤立的瑣羅亞斯德信仰群體,也有各式各樣的非遜尼派信徒,其中包括早期形式的什葉派伊斯蘭信仰。 伊本.法德蘭記述說,在通過由宰德派(Zaidi)教派所掌控的領土時,身為遜尼派穆斯林的他們都得「把我們的身分藏在篷車裡」。 到了九二一年秋天,伊本.法德蘭和手下的人已經走了兩百英哩的沙漠,渡過阿姆河,抵達了近乎於獨立的伊斯蘭帝國呼羅珊(Khurasan)省省會布哈拉。 他說,那裡的埃米爾(Amīr)「確保我們的房子安全無虞,還指派了個人來負責我們的需要」。當伊本.法德蘭還在等待信使,以及要給阿爾米許蓋堡壘的現金送到時,他才得知旅途的前頭還有什麼——超過兩千英哩長的大片空曠草原,以及草原地區無情的冬日。 歐亞草原上這一大片少雨的草地從中國的邊境開始,向西延伸到高加索與俄羅斯,往南則到波斯與土耳其。這片大草原上的人也憑藉貿易與征服,將影響力拓展到中國北方、印度平原、中東地區以及地中海東部。伊本.法德蘭必須走超過兩千哩的路,以穿越草原的西部。 伊本.法德蘭決定,就算建堡壘的資金還沒有送達,也要先往大草原推進,而且秋天就走。使團返回了阿姆河。伊本.法德蘭僱了條船,往北航行超過四百英哩,抵達花刺子模市。 「因為天氣嚴寒,我們習慣只有在一天裡的某段時間才會往前走」。 他們在伊斯蘭世界的北緣遭遇了阻礙。 花剌子模的埃米爾警告伊本.法德蘭,「從你現在的所在地到你說要去的地方之間,有上千個部落的人都不信神」。他告訴伊本.法德蘭,哈里發受騙了,阿爾米許的信不過是個圈套,要騙手無寸鐵的使團團員走進危險之地。 雖然花剌子模形式上是哈里發國的省分,但實際上卻不受控制。 對哈里發的新盟友——即阿爾米許——來說,花剌子模統治者在其地盤上可說是一無是處。而一旦有阿爾米許這個盟友,哈里發也就有可能南北同時夾擊花剌子模。於此,花剌子模統治者為何希望伊本.法德蘭的使節團走不下去,也就不難理解了。伊本.法德蘭則在接下來幾次會面中一再懇求,才終於說服埃米爾讓他們一行人離開。  ※※※※※※※※※※ 但法學家和老師們已經怕到不敢繼續走了。 嚇倒他們的不光是冷冽的天氣和遙遠的距離。過了戈爾干,就不再有公共澡堂,沒有市場,沒有清真寺,也沒有伊斯蘭律法的保護,更沒有伊斯蘭君王的庇護。對從小生活在伊斯蘭世界的人來說,外面的世界確實嚇人。 伊本.法德蘭決定自個兒繼續前進。 備好了「夠吃三個月的麵包、小米與醃肉」以後,他加入了某個超過一千人和三千隻牲口的商隊,朝北方前進。「鎮裡的人對我們很好……他們[強調]繼續走下去的困難,還誇大這件事[的危險]。但等到我們身歷其境,才知道情況比他們跟我們描述的還要糟糕好幾倍」。 早在伊本.法德蘭穿過這個地區的兩百年以前,穆斯林世界的整塊版圖就已經在人類史上最迅速、也最大片的一次征服中定了下來。 就在西元六三〇年至六八〇年間,伊斯蘭大軍從麥加往北出發,橫掃了今天的約旦、巴勒斯坦與敘利亞,朝東越過伊拉克,接著在波斯作戰並南向攻打葉門。截至西元七二〇年為止,穆斯林軍隊已經成功拿下了埃及、北非與西班牙,還征服了好幾座商旅城市,如撒馬爾罕、塔什干、布哈拉與花剌子模。然而征服行動就在這裡止步了。 伊斯蘭信仰就和早先的佛教一樣,都在商旅城市得到成功,但卻匪夷所思地無法讓歐亞草原遊牧氏族與家族改信。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