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示意圖,非當事海鮮。 自從深夜食堂連載以來,編輯部接到無數次客訴。 諸如:「這時候放這個是想逼死誰」、「你們要為我的減肥失敗負責!(怒吃雞排)」.....等等。 為了避免害人害己,並促使大家在端午節來臨之前減肥,編輯部特別策劃了食不下嚥深夜食堂。 以下的食物真的很倒胃口,看了會吃不下雞排喝不下奶茶的。 你們真的不要看喔!!!!! 在諸位的國文與歷史課本上,韓柳元白是四尊中唐文學的神主牌,韓愈跟柳宗元這一對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人被奉上神桌,絕非所願。而元稹這個矯情賤人的文章雖然寫得真他媽好,但賤人就是賤人……至於略有點神經大條的白居易被糊得道貌岸然、高級不堪,實在令老夫深感困惑。 事實上,老韓跟老柳的感情比較好,老韓與老白雖然透過張籍認識,去見什麼人總是要打卡…….呃不是,是寫詩的老白,也有好幾首寫給老韓的詩,但是一律被已讀不回。 在中唐曾經引起軒然大波的「永貞革新」,影響了這四個人的早期生涯。這事的背景簡單說就是個當太子當太久的皇帝,一上來就找了一票自己的親信要改革,但是他最主要的兩個心腹不巧出身很低,因此引起了士族出身的權貴不滿,加上皇帝中風(你看身體真的要照顧好),於是宦官倒戈,擁立了新君。 在這件事上,老柳站錯了隊,原先爬最快的他,摔了個永不翻身。老韓與老柳,雖然政治立場相反,一度讓老韓覺得老柳在背後捅他,後來卻也無損於他們真摯的友情(好der,腐眾請不要激動),個性被說是偏激的老韓,後來仍殷殷地寫詩寫信安慰狀況比他更慘的老柳,甚至在老柳死後,收養了他的孩子。 許多人以老韓的詩作〈永貞行〉跟他後來修史時臭罵永貞黨人的記錄,說他對老朋友不厚道、刻薄,卻忽略了他和柳宗元一封封的詩文。柳宗元的貶謫人生中,經歷了一連串打擊,貶謫、媽媽去世、家裡失火、女兒去世、姊妹去世、堂兄弟去世……等等,人情冷暖,他不可能無感。 不過他跟老韓的來往,卻還是一樣不爽就要說,說完了還要說。如果只是客套,不可能打臉打得這麼大力,如果不是出於友情與尊重,也沒有必要說到這份上還要跟對方來往。這種互相漏氣求進步的交情,是足以託孤的信任,不亞於一直跟他站錯隊的難兄難弟劉禹錫。 許多人說唐代是個「大氣」的時代,好像每個唐人都很豪邁威武,其實,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池子深了什麼樣的王八蛋都有,用不著太迷信唐代,並不是每個唐人都有一樣的氣度。老柳的悲劇與他的個性有直接的關聯,而老韓也不只是蘇胖子吹捧的「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聖人,可是這兩個人的感情可以超越政治,確實是很難得的。 在老韓因為〈諫迎佛骨表〉被皇帝趕出長安、發往今日廣東的潮州為官時,老柳也沒好到哪裡去,他在永州的任期滿了後,被召回長安,一度以為否極泰來,正高興著,沒想到朝廷裡有人惡整他,明升暗降,把他送到更遙遠的柳州(今日廣西境內)當刺史。 潮州跟柳州都是唐帝國的南方邊疆,這兩人可說是陷入人生的嚴重低潮,不過在他們往來的詩文中,除了談人生、談環境、談挫折、談思想……等種種偉大的事情之外,他們也沒有忘記談吃的……. 他們吃什麼呢?羊肉?牛肉?豬肉?魚肉? kerokerokero~~~~~~~~ 都不是!是蛙肉!!!!! 是的!諸位在課本上讀到的冷豔高貴的柳宗元,他吃青蛙,而且他很愛吃…….愛吃到寫詩文告訴韓愈說:我愛吃蛙肉…….. 而韓愈則寫了一首〈答柳柳州食蝦蟆(唐代的蝦蟆包含了蛙和蟾蜍)〉回應他的好朋友說:「我一開始也不是很喜歡吃啦……最近稍微可以吃一些了,但是怕這種東西吃多了會染上南方的蠻夷之氣,只好暫時放下這個喜好了,不過你也太愛吃蛙肉了吧?竟然把它當作豹子胎這種高級的美食來吃???」 呃…..沒錯,中古時代的人覺得豹胎是美味珍饈,可能就像有人會吃越南的鴨仔蛋那樣。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在唐代只有親王、公主以上的超高級貴族才有資格擁有豹子,所以其實沒多少人會真的吃豹胎,這可能只是一種傳說,就像什麼龍髓鳳肝一樣。 不過,吃青蛙雖然聽起來有點噁心,但是我個人是還滿愛吃三杯田雞的啦,香酥滑嫩,反正不要讓你看到皮就沒關係。可是有一次去吃熱炒時,長輩點了號稱清熱解毒的田雞湯,結果端上來一看,大湯碗裡漂著翻肚的田雞,怎麼看都像命案現場…….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想,那麼,韓愈跟柳宗元到底是怎麼吃青蛙的?他們總不可能是抱著一桶炸田雞,一邊寫信一邊啃吧? 當然不會啦~唐代還不流行炸物,在長安的高級吃法,就是把青蛙剝皮之後,從中間剖半,像分開的豆莢這樣兩片平貼在盤子上,我猜是蒸熟了吃,這東西叫「雪嬰兒」,呃…….. 但是到了南方,可就不是這樣了。唐代的《南楚新聞》說,南方的一些部族(百越),會先煮一鍋滾水,然後丟小芋頭或小筍子,接著把蛙類丟進去,蛙類就會抱住水中的芋頭或筍子,煮好之後,就通通撈起來吃。尤其喜歡吃皮上有疙瘩的蟾蜍……要先丟進滾水,燙掉蟾蜍的皮,然後再煮,蟾蜍皮一般沒人在吃,但也有些人就愛吃皮……真是口味特殊…… 千萬不要以為唐代人都喜歡吃熟食,生長在北方的士族與貴族們,會吃生食或者半生熟的東西。河鮮類,像是新鮮的鯉魚,他們會把魚切成條狀,拌上佐料生吃,叫做「魚膾」。 但是,新鮮的魚類或者魚醬並不是常常有的,在北方最常吃的肉食還是雞肉和羊肉(牛要耕田不能隨便宰殺,豬比較少養),所以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韓愈從長安風塵僕僕、心如死灰地抵達南方,到了要放飯的時候,走進吃飯的廳堂一看!!! 這什麼東西!!!!!!!!! 面對著案上一大堆一大堆他沒看過的食物,韓愈都囧了……..於是他寫詩告訴在長安的朋友元集虛,自己看到的奇怪食物,順便給朋友補充一下生物知識(是有多愛當老師)。 「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 首先是鱟,這個長得很像MIB電影裡會出現的外星生物的生物,被稱為地球的活化石,由於繁殖的時候,雌雄會黏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就抓得到。現在因為是保育類動物所以不吃了,不過在韓愈的時代,潮州人才沒有在管什麼化石不化石呢!抓起來照樣吃。 「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 接著是蠔,也就是蚵仔、牡蠣,唐代潮州的蚵顯然是黏在石頭上,並不如現代的養殖蚵那樣串成一串放在海裡。吃蚵仔在現代台灣人真是超級生猛有勁的好東西呀!不過韓愈可是從沒見過這東西,在那個很多人一輩子沒見過海的時代,蚵是很多人想像之外的生物。 「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 第三種是蒲魚,也就是魟魚,這種在海底啪啪造的軟骨魚,在現代台灣也常看到,我曾經在東石的港邊看到人們分切大概有餐桌這麼大的巨大魟魚。不過,再強調一次,韓愈雖然小時候曾經住過南方,但是他大半輩子都生活在北方,以現在的話來說,是個「都市俗」,所以他對魟魚的第一印象,就是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因為他比較熟悉蛇嘛! 「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 第四種就是青蛙啦~注意囉,韓愈在這裡教大家,在唐代的南方,「蛤」不是現在我們吃的蚌殼文蛤,而是蛙類的統稱,雖然名字跟北方不一樣,不過是一樣的東西。 「章舉馬甲柱,鬥以怪自呈」 最後,章舉跟馬甲柱,其實就是章魚跟帆立貝/扇貝啦……..燙好的章魚沾點醬油生猛吃下肚,還有剛撬開的新鮮扇貝,滿口海味鮮美無比。但是…….不懂得欣賞的韓愈,竟然嫌這兩樣東西長得怪,然後在他眼前比怪…… 其餘還有數十種,韓愈就懶得解釋了,那麼他怎麼吃呢?他只好暫時按照南方的習慣吃了……「調以鹹與酸,芼以椒與橙」,也就是用酸跟鹹來調味,並摘了橙汁和椒來拌著吃,這裡的椒絕對不是辣椒(辣椒在唐代還沒進入中國),有可能是花椒也有可能是胡椒。 他說的一副很難吃的樣子,其實大家就把它想成淋了五味醬那樣鹹鹹酸酸,正好襯托出海鮮的滋味,不過韓愈卻說「腥臊始發越,嘴吞面汗騂」,意思是:「我吃下去之後發現更腥更臭了,嘴巴雖然把東西吞下,臉上卻狂冒汗而且臉色發紅」。 這狼狽的樣子,讓韓愈把目光從海鮮上轉開,看向了…… 蛇…….. 是的……. 韓愈看見的是活生生、在籠子裡的蛇……. 為什麼吃飯的時候還會看到蛇呢?啊就現宰現煮最新鮮啊!!!我小時候在中華路喝蛇湯都這樣的~~~ 韓愈跟這蛇你看我我看你,雖然認得蛇是什麼東西,卻覺得蛇真是面目猙獰啊…… 於是,韓愈開了籠子,把蛇放掉……而這尾很秋的蛇竟然還很不爽,繼續對韓愈示威。 韓愈只好跟蛇說:「賣掉你又不是我的錯,沒殺你也算是有情份吧,我也不求你拿顆靈珠來報答我啦,不要怨恨我就是萬幸囉!」 韓愈的這頓生猛海鮮,到這裡告一個段落。可是當他寫下那首吃青蛙詩的時候,他已經在潮州過了些日子,原先他不能接受的青蛙,也稍稍能夠入口,並懂得了食物的美味。 千里宦遊是唐代官員政治生涯的常態,或在天子腳下、吃著長安口味的駝峰、魚膾、雪嬰兒,或在山海邊緣、吞著一生從未見過的山產海鮮。 宦海中浮浮沉沉,誰都不得不學會忍耐,學會把嚥不下喉的吞入腹中,即便是韓愈、即便是柳宗元,即便是今日的你、今日的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