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了!罷工了!
西元 1942 年的夏天,美國剛淌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渾水,當時的人們沒有想到:那些在戰爭期間為他們帶來生活慰藉的音樂家們:說罷工,就罷工。
原小號手皮特里洛 ( James Petrillo ),在任職「北美國音樂家聯合工會 ( AFM ) 」的主席後,首要面臨的,就是「美國作曲家、作者和出版商協會 ( ASCAP ) 」希望廣播業者提高公播版權費的問題。儘管出版業的版權費用隨即提升,但音樂家們卻因為唱片公司提供的錄音取得容易,在版權費的協商上遲遲未有斬獲。為此,皮特洛里決定向眾多唱片公司宣戰,發動了近代音樂史上,歷時最久的音樂家罷工事件。
在媒體和輿論的撻伐下,沒有人相信音樂家們真的會罷工。直到皮特里洛宣布音樂家們一律禁止進行商業錄音,許多唱片公司才驚覺大事不妙。此後,這項禁令被稱為「皮特里洛禁令」。
第一時間,唱片公司打算將過去未發行的錄音重新整理發售,或將過去一些經典錄音重版出來,捱到音樂家們罷工結束。
然而,這個計畫並不順利。一來,在戰爭期間原物料短缺之下,用於製作黑膠唱片的蟲膠多用於軍事用途,唱片公司只好花錢回收實體店面或點唱機中的唱片,重新製作新專輯;二來,皮特里洛汲取前一年迪士尼動畫師罷工的經驗,已經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由於皮特里洛的禁令是「禁止進行商業錄音」,因此音樂家們的演出活動,甚至 LIVE 直播並不受影響。在不會斷炊的狀況下,音樂家們當然也沒有這麼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錄音室,而對於願意花錢欣賞現場演出的樂迷,影響也不大。
於是,唱片公司也秉持著「不爽不要錄」的想法祭出方案 B:開始尋找工會以外的素人。綽號「瘦皮猴」的歌手法蘭克.辛納區 ( Frank Sinatra ),就是在這時發跡。他當時所灌錄的唱片,由於音樂家罷工而使用了阿卡貝拉伴奏,在新唱片貧脊的期間大獲好評。只是,像辛納區這樣成功的案例畢竟只是少數。在沒有專業音樂家的演奏下,許多資深樂迷認為這段時間產出的錄音不忍卒聽,稱其「鄉巴佬音樂 ( Hillbilly Music )」。
持久戰打下來,皮特里洛略有小成。
首先投降的,是當時錄音存量不夠多的唱片公司。像是 1934 年創立的「迪卡唱片 ( Decca Records )」,在罷工一年之後同意了皮特里洛的條件。隨後,於 1942 年創立、並且在罷工前一個月才發行了第一張唱片的「國會唱片 ( Capitol Records )」,也跟著舉白旗投降。
不過,從 1887 年就參與留聲機技術的「哥倫比亞唱片 ( Columbia Records )」則是怎樣都不肯妥協,並開始率領其他唱片業者,向「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 ( NLRB )」和「國家戰爭勞力委員會 ( WLB ) 」施壓。終於,當時的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在煩憂二次世界大戰之餘,決定插手這自家音樂圈的內戰。
除了唱片業者,受到音樂家罷工影響的,還有廣播業。
雖然皮特里洛為了慰勞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士官,還是特許音樂家們錄製軍中流通的 V-Disc,供軍中廣播使用。但對於一般的廣播電台來說,「皮特里洛禁令」代表著沒有新的唱片可以播放。在當時,那些以流行音樂為主打的電台主持人,只能紛紛請人從英國寄新發行的唱片回來播放。
而相信廣播力量、並以「爐邊閒談」聞名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則為此在 1944 年十月,發了一封電報給皮特里洛。上面寫著:
在我們熱愛的民主制度以及公平競爭原則下,即便其中一方有可能是錯的,但發生爭執的各方皆須遵從委員會的裁定。因此,我請求你接受國家戰爭勞力委員會的指示。你所認為的損失,將會為國增光。
面對總統致電河蟹請託,皮特里洛的回應是:
「我呸!」
眼看音樂家聯合工會的態度強硬,「哥倫比亞唱片」終於在一個月之後宣布投降,接受錄音版權費的調整。為期兩年兩個月的罷工,就此落幕。
有些人認為,從 1942 年到 1944 年的時間內,改變了當代音樂的發展。例如,原本盛行的爵士大樂隊 (Big Band) 逐漸減少,而小編制的「咆勃爵士 (Bebop)」慢慢興起。可惜的是,因為音樂家的罷工,而缺乏了改變時的錄音紀錄。不過,至少在戰爭的背景下,這場罷工對於音樂家往後的權益,有了些許的建設性。
至於皮特里洛?西元 1948 年,他再次為音樂家們策劃了另一場罷工。這次,對手是當時的新媒體電視業者…
人生,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抗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