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臺灣歷史的十個轉捩點:(一)1568年.荷蘭獨立戰爭

$
0
0
前言:臺灣歷史的十個轉捩點:前言 今天我們所知道的荷蘭,原本是屬於西班牙統轄的低地行省。它所提供的稅收,佔了西班牙近半的收入,可見這個地方重要的經濟地位。不過,連年的苛稅與戰爭,終於讓幾個低地行省起而反抗西班牙,追求獨立。一五六八年。荷蘭獨立戰爭爆發,整整打了八十年。 一五八一年,荷蘭獨立戰爭爆發不久,其中七個低地行省就聯合起來,宣布成立「尼德蘭七省共和國」(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以下簡稱荷蘭),達成實質獨立,並開始對西班牙海外據點發動攻擊。 西班牙失去稅金來源,又遭到荷蘭迎頭痛擊。終於,在一六四八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簽下了《明斯特和約》(Peace of Münster)後,確立荷蘭的法理獨立地位。 其實,荷蘭獨立戰爭也是一六一八年開始的歐洲宗教戰爭(又稱三十年戰爭)的一部分。這場哈布斯堡王朝對上新教國家的大混戰,最後由新教國家獲勝,參戰各方簽訂了被視為現代國際條約濫觴的《西發里亞條約》(Treaty of of Westphalia),《明斯特和約》也包含在其中。 《西發里亞條約》讓荷蘭、瑞士等國家得以興起,也讓原先的海上霸主西班牙沒落,讓「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變得名存實亡,可說深深地影響了現代世界的樣貌。 不過,這場遠在歐洲的宗教戰爭,跟地球另一端的臺灣又有什麼關係呢? 台灣捲入荷、西之爭 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回倒一點。 十六世紀下半葉後,西班牙與荷蘭相繼來到東亞,西班牙駐守於今日菲律賓、荷蘭則經營著印尼。當時,統治日本的豐臣秀吉於一五九○年代出兵朝鮮半島時,就曾要提及攻打「南蠻」(即歐洲人)。從那時起,西班牙人就已經警覺臺灣作為防禦日本南下、經略東北亞貿易的地理優越性。 無獨有偶,荷蘭人也察覺了這件事。因此,他們改變原本在明帝國東南沿海侵擾西班牙商船的作法,企圖直接建立一個橫亙在明帝國與西屬馬尼拉據點之間的殖民地,打亂西班牙人的貿易布局。為此,荷蘭人接連嘗試攻擊澳門(當時葡萄牙人在亞洲的據點),還有明帝國統轄的澎湖,但都已失敗告終。 直到一六二二年,荷蘭與明帝國的官員談判,雙方達成共識,荷蘭轉向無人管轄的臺灣。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任總督宋克(Martinus Sonk),在海商李旦的幫助下,順利在安平建立了熱蘭遮城,開始經略「大員」──今天的臺南安平。 為了遏制荷蘭的擴張,西班牙人決定於一六二六年,在雞籠灣小島上建立「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位於今基隆和平島),隨後又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Santo Domingo)。 只是,西班牙沒有荷蘭幸運,一六三三年之後,西班牙被日本幕府逐出境外,無法拓展對日貿易。臺灣這個據點也無法經濟自主,更難以與荷蘭抗衡。 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西班牙捲入宗教戰爭多年, 再加上世界白銀減產,母國經濟疲軟,西屬馬尼拉當局毅然決然自廢「聖薩爾瓦多城」減少開支。在此消彼長的情勢下,一六四二年荷軍遂由雞籠入侵,西班牙從此全面棄守臺灣。 六年後,西班牙在歐洲徹底被擊敗,荷蘭宣告獨立成功。原先不屬於任何國家的臺灣,也被當成了荷蘭拓展遠東海運線的前哨站。 那是歐洲歷史上的大航海時代,也是荷蘭獨立革命的年代,而臺灣,就這樣捲進了國際洪流的浪花當中。 當時的荷蘭,還曾經到過位於大西洋西岸的另一座島嶼──後來變成了今天的紐約。如果打開一張世界地圖,或許我們會透過這段歷史,在臺灣與紐約畫出一條隱隱相連、卻又為人遺忘的路線。 平埔族與荷蘭、明帝國的移民 新來到臺灣的荷蘭人,首先遇上的居民是平埔族。荷蘭人所留下的記錄顯示,在荷蘭可控制的北台灣、西部平原、屏東平原、恆春半島以及台東等地區,平埔族的人口約在六到十萬人之間、總數約有三百多社,其中中包含了南部西拉雅、中部的水沙連、大肚王國……等各自為政的社群體制。 其中的大肚王,被他的人民稱為「白晝之王」,他所統治的「王國」其實是一個多部落、多族群的組織。以大肚社為中心,有二十餘個部落加入,包含了巴宰、巴布拉和洪雅等族群。不過大肚王對於人民沒有生殺大權,但可控制首獲獵物權、仲裁世俗紛爭、提供部份實質庇護、扮演祭儀中的象徵性等。 荷蘭人曾經和大肚王發生衝突,但由於勢力龐大,所以荷蘭人與大肚王最後達成協議,大肚王保留原有的權力,但需配合東印度公司,變成半獨立的部落聯盟。所謂的「大肚王國」在後來的時代遭到政權的強力打壓,於十八世紀消失。 至於與荷蘭要塞較為接近的南部西拉雅諸社,由於生活領域與荷蘭人重疊,雙方屢有衝突,荷蘭利用了諸社之間的不合,以武力進攻蕭壟、麻豆社後,迫使西拉雅人接受荷蘭制定的種種規定,以取得殖民的經濟利益。為了推行政令與宣揚基督新教,荷蘭在臺初期的宣教士,以羅馬拼音記錄了平埔族的語言。原先是為了控制的需要,不過這套文字系統後來被沿用了上百年,由於主要於新港一帶被發現,因此稱為「新港文書」。 此時,正值明末,荷蘭以武力取得了許多土地後,遂招募大量躲避戰禍的閩粵移民來臺,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不過,這些移民僅有繳稅義務,沒有土地所有權,當然也不會有集會結社自由。荷蘭人也對平埔族和移民分而治之,嚴禁雙方交流。這種高壓剝削的經營模式,終於在一六五二年引發「郭懷一事件」。 通曉荷蘭語的郭懷一,在日本曾經為鄭芝龍船隊代表,負責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平戶港商務館往來。後來他移居臺灣笨港(今雲林北港與嘉義新港),成為當地漢人領袖,特殊的出身引起在臺的荷蘭政府忌憚,因此授與他漢人領袖「大結首」地位(類似保甲),企圖攏絡以就近監視。 郭懷一對荷蘭人治台情況頗為不滿,所以早就曾向鄭芝龍、鄭成功提出過派兵來台,但鄭氏不予理會,郭懷一失望之餘,轉向寄望聯合好不容易逃離故鄉烽火、追求自由的移民。 一六五二年九月八日清晨,郭懷一率領約四千人的反抗軍,手拿農具、火把當武器,攻下荷蘭「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今赤崁樓)。只是在荷蘭火力的抵禦下,行動宣告失敗。 八年後,明亡清興,海盜出身又自認是明帝國忠臣的鄭成功失去在原先的根據地,一路敗退到澎湖,才終於決定奪取臺灣。 一六六一年四月底,鄭軍先將防禦力較弱的普羅民遮城攻破。一六六二年,熱蘭遮城也守不住了。該年二月一日,最後的荷蘭總督揆一(Frederick Coyett)代表荷蘭在降書上簽了字,荷蘭自此失去經營四十年的據點。 臺灣的命運,也走入了另一個方向。 下一篇:臺灣歷史的十個轉捩點:(二)1662年.鄭成功之死 更多故事: 【認識古埃及系列之六】新王國(1540-1070 B.C.) 2015-04-27 09:07:35 1 【歷史關鍵詞】啟蒙:理性與科學,真的讓我們更幸福了嗎? 2015-04-19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