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國父「們」的故事】武昌起義篇(2):革命的契機─新軍 前文提及 由於日本距離中國近、物價低 成為了清末學子及新軍軍官的留學聖地 總部位於日本的革命黨就趁此良機,吸收或影響了這些留學生 而最賣力推廣留學的湖北新軍 許多中下層軍官及士兵就在軍中成立許多小團體 這些團體 有的是以「學習新知」為宗旨 還有的目的根本就是要鬧革命! 在眾多小團體中,有兩個組織在軍中的影響力最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個組織─湖南的文學社 會長:蔣翊武、副會長:劉復基 看名字,文學社好像是個讀書會;事實上,它真就是個讀書會! 不過文學社的成員,大多是新軍士兵 讀的不是軍事教材就是革命書刊 所以別以為文學社成員手無縛雞之力 相反的,這個讀書會成員都有「碉堡」級的戰鬥力 當時文學社已經滲透湖北新軍 除在各單位有400多位會員外,並積極在暗處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個組織─湖北的共進會 主要領導人:孫武、劉公 共進會的成立 是由孫武在湖北統籌相關部門、劉公提供資金,然後招收會黨及新軍成員入會 不過最主要的組織份子 大多還是留日的軍校學生 而劉公為了團結同志,還設計了「鐵血十八星旗」作為組織的象徵 說起這「鐵血十八星旗」 是由紅底、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共十八顆黃星構成 紅與黑象徵「血」與「鐵」,即革命須抱鐵血主義 黑九角代表中國古代「九州」,十八星代表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 (不含東三省、西藏、蒙古、新疆) (之所以特地介紹這面旗,是因為它在民國初年,將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文學社、共進會都致力於革命 可麻煩的是: 這兩個革命團體 一個嫌對方是「沒有涵養的湖北丘八」(丘八=兵) 一個嫌對方是「只唱高調的湖南憤青」 這省籍情結加上雙方社會背景的不同,使雙方互看對方不順眼! 這時宋教仁的重要性就出現了! 為了能跟兩湖新軍內部的革命組織聯繫 宋教仁在上海成立了「同盟會中部總會」 這個組織最大的目的:就是統合不同意見,並試圖參雜同盟會的勢力 (文學社是新軍士兵自行成立的同體 共進會在跟同盟會接觸以前,都要自行籌措資金 所以他們都是獨立的革命組織,不屬同盟會系統 注意! 我再強調:文學社與共進會是獨立的革命體系! 這對民初的政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1911年4月~10月的這一段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