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年底到了大餐好多,「打牙祭」的台語怎麼說呢?

$
0
0

「今仔來食好料,來拜咱的牙槽王。」家人這樣說。

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拜牙槽王」(pài gê-tsô-ông)時,一頭霧水,應該說這幾個音節分別拆開來都懂,「拜」、「牙槽」、「王」,但全部組合在一起時,就完全沒頭緒。我想有不少詞彙都是這樣,也不只限於台語吧?

當時問了大人,得到的答案也就是祭五臟廟、打牙祭。

聽到「祭五臟廟」一詞,幼時記憶是似懂非懂,但當時聽到「打牙祭」又更是一頭霧水了,後來經一番解釋後,才知道是吃了一頓好料、大快朵頤的意思。

我們成長過程中,當時學校還沒有台語課程,有不少台語詞彙也就這樣東拼西湊、透過生活經驗吸收而來,回過頭以這個經驗來看,當時除了學到了台語「拜牙槽王」一詞,也反過來增加了國語詞「打牙祭」,透過生活經驗增加的詞彙,印象深刻,要忘也忘不了。

無論是「拜牙槽王」或是「打牙祭」,這個「牙」不能不提到每年年末,各大公司行號會陸續登場的「尾牙」傳統。

現在大家都知道「尾牙」是什麼,但其實還有所謂的「頭牙」。

傳統上的「頭牙」為農曆 2 月 2 日祭祀土地公的誕辰,而「尾牙」則是在12月16日這一天,這樣的祭祀活動都稱之為「做牙」,而這兩天分別在年首與年末的「做牙」都會擴大舉辦的很盛大。

譬如「頭牙」傳統上會捲「潤餅𩛩」(jūn-piánn-kauh),也就是「春捲」,「𩛩」字有夾進、捲入的意思,或是成卷狀的食物,而將所有食材包括花生粉捲在一起的春捲,象徵著將鈔票成捆捲起的吉祥意義,也是迎接新的一年象徵食物。而年末的「尾牙」在傳統上則吃「刈包」(kuah-pau),因為刈包造型像是錢財裝到滿出來的錢包,也是有吉祥的意義在。

過去在這兩天除了吃這些傳統付予吉祥意義的食物外,也會因祭典有不少額外的食物加菜,所以後來也把「做牙」之後的大快朵頤,稱之為「打牙祭」,台語則說「拜牙槽王」。

現在的尾牙,多半是公司行號為了犒賞員工一整年的辛勞,會在這一天舉辦大型活動甚至抽獎,成為一個固定且持續因應時代變遷更新的傳統。而現在只要平時吃到好料就可以說「打牙祭」或「拜牙槽王」,倒也不限於「做牙」的時候。

寫到這裡,身在台南的我,現在也該起身離開電腦外出覓食,去拜一下我的「牙槽王」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