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全國被命名為「清水寺」的寺廟不下數十間,但一提起「清水寺」,一般人指的都是位於京都市音羽山的清水寺。
「音羽山清水寺」建於奈良時代,至今有逾 1200 年歷史,自平安時代起,就有很多文學作品提及清水寺,如《源氏物語》、《枕草子》及《梁塵秘抄》等,令到這幢逾千年歷史的寺廟成為日本文學愛好者的朝拜勝地。
清水寺除了與文學作品有淵源外,亦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日本的傳統活動如能劇表演,就會在清水寺內舉行。更特別的是,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每年的 12 月,均會於清水寺選出該年度的年度漢字(2015 年度的漢字為「安」)。
仁王門
西門
三重塔、經堂
穿過西門後就是三重塔和經堂。三重塔內裏供奉的是大日如來佛像,塔的每層簷的四角都有鬼瓦,其中每層面向東南角的鬼瓦都是龍的額飾,保祐寺廟遠離火災。據說,東南角之所以用上龍神作鬼瓦,是因為京都西北面的愛宕山早有防火的神靈鎮着,而京都東南處的清水寺在風水上屬於火患的地方,需要由水屬性的龍神鎮著防火。
至於經堂,則是清水寺自開寺以來藏經和講經的地方,堂內供奉着三尊佛像,並掛有一幅名為「大涅槃圖」的墨畫。「大涅槃圖」為江戸時代的畫家山口雪溪所畫,現時每年二月在清水寺舉辦的涅槃會,都會展出該畫作,有機會在二月參觀清水寺的朋友不容錯過。
轟門
參觀三重塔和經堂後,就會來到清水寺售票處的所在地──轟門,亦是通往寺內本堂的真正入口。
在轟門的門前,訪客會經過一條名為「轟橋」的石橋,轟橋下雖然沒有水流,卻有為每位進寺前過橋的訪客洗滌心靈的寓意。過橋後,訪客來到轟門時,與仁王門一樣,見到兩旁置有持國天和増長天的雕像。
朝倉堂
在轟橋後方,有一幢名為朝倉堂的建築。熟悉戰國時代歷史的朋友或許會對「朝倉」二字很有印象。朝倉堂正是與越前大名朝倉家有關,由朝倉家第九代當主朝倉貞景(朝倉義景的祖父)所建,起初名為法華堂,現時內裏供奉着三尊千手觀音像。在朝倉堂的側面迴廊,有一塊印有足印的大石,相傳是源平合戰期間,猛將平景清的腳印所印成。
本堂(清水舞台)
經過朝倉堂後,就會來到清水寺的本堂和清水舞台。在本堂的入口處,豎立了一根大鐵杖(重約90公斤)、一根小鐵杖(重約 14 公斤),分別給參拜的男士和女士挑戰自己力量所用。
力度挑戰過後,可以進入清水寺本堂,寺內供奉千手觀音像,其左右分別另供奉毘沙門天和地藏菩薩像,每天都有不少善信來此祈福。從本堂向外走,就是相連的清水舞台,亦是清水寺每天吸引逾百遊客到訪的代表地標。清水舞台主要是由逾百根的大圓木所搭建和支撐而成,而且沒有用上一根釘子,結構巧妙;加上舞台屹立在懸崖邊,能眺望京都請全景,氣勢更顯得宏偉。
百体地蔵堂、奧の院
從舞台欣賞京都市的風景後,再往寺內走到盡頭,就見到有座百體地藏堂。百體地藏堂安放了約百個孩子模樣的地藏菩薩像,非常趣怪。
在百體地藏堂的附近,附近有一幢名為奧の院的草庵,相傳它是古時一位上人為了修行而建設的。奧の院亦稱「奧の千手堂」,裏面供奉了各種神佛,包括千手觀音、地藏菩薩、毘沙門天、風神、雷神等。此外,奧の院與本堂一樣,建造了一個小舞台,從舞台向外看正好見到清水舞台和整個京都市市景,不少遊人拍攝清水舞台都是從站在奧の院的舞台所拍攝呢!
音羽の瀧
從奧の院沿路往下走,就會走到奧の院正下方的音羽の瀧。自古時起,音羽の瀧的流水被美稱為「黃金水」或「延命水」。流水從音羽山流到音羽の瀧,分三條流水瀉落,那三條流水分別代表學問、戀愛、健康,保佑參拜者在這三方面的運勢。遊客可以排隊拿起鐵勺,選擇其中一條流水盛水飲用(注意:只可以選一種水柱和只能飲一口),寓意所庇護那方面的運勢會更好。
飲過音羽の瀧的幸運水後,沿路向下走就可以回到仁王門附近離開,結束清水寺之旅。
清水寺經過千年文化的洗禮後,被聯合國以古京都遺址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這裡我們至今仍然能感受到平安時代、江戶時代的味道。
原文為《陸奥紀行物語》的〈清水寺──不費一釘的木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