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過公民課的讀者,應該都聽過:中華民國是立基於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民主共和國,而且憲法明文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但你知道嗎?
中華民國不但曾有「大總統下令任命公爵」的事件,甚至今天都還有個世襲官職:「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奉祀官」?這是個專門拜拜的官員嗎?
為什麼民主共和的國家會有專門祭拜「大成至聖先師」的官職呢?
這就要說到中國歷代政權與儒家傳統的關係了。
大家都知道,儒家的創始者孔丘(孔仲尼,也就是「孔子」)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享有極高的地位,他的各個稱號「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聖之時者」等稱號都顯示了後人對他的尊禮;中國各朝代的統治者除了追封、追諡孔丘之外,也都優待孔家後裔以表尊崇。
即使是尊法抑儒的秦始皇,也曾封孔鮒(孔子第九世孫)為「文通君」,此後直到唐代,孔家嫡系後裔幾乎一直都能在不同朝代享有公爵或侯爵的待遇。
北宋時期,朝廷尊孔子為「至聖文宣王」,封其嫡裔為「衍聖公」(有繁衍聖裔之意),這個爵位自此之後就被孔家嫡系世代繼承,歷經明、清而不改。
空前絕後:唯一一個被中華民國元首任命的公爵
1912 年中華民國建立,次年首位正式大總統袁世凱在《崇聖典例》中保留「衍聖公」的爵位,頗有繼承歷朝正統的意味。1919年(民國八年),第三十一代衍聖公孔令貽無子而逝;為了維持聖人血脈,其遺腹子孔德成將誕生之際,北洋政府出動軍隊護衛孔府,當孔德成出生時,政府甚至鳴炮十三響慶祝「聖裔不輟」,並在其滿百日時,由大總統徐世昌以大統總令任命為三十二代衍聖公,然而這也是中國最後一任的衍聖公。
孔德成出生三個月就繼承爵位,人生看似光輝降世,實則前途多艱。
在西風東漸的當時,孔德成除了傳統家學,也學習英文等新學。但隨著五四運動等社會變遷,儒學傳統一再受到輿論的質疑和挑戰,甚至連知名學者蔡元培也主張,政府應該廢止祭孔並取消對孔府的優待(這是去中國化!抓到了,蔡元培是綠的!)。
1928 年(民國 17 年,孔德成八歲),孔府以孔德成的名義請求政府取消「衍聖公」的爵位。1935 年(民國 24 年),國民政府下令將「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位階極高,相當於部長等級,口語上常簡稱為孔子奉祀官)。
當時 15 歲的孔德成在南京繼任為第一位「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在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孔德成兩度離開山東曲阜,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來到臺灣之後,這位孔子奉祀官再也沒能回到山東孔府。
「孔子傳人」在台灣
來到臺灣的孔德成與道教的張天師、佛教的章嘉活佛等,被中國民國政府視為其中華道統所在(剛好湊成儒、道、釋三教傳人),因此在艱困的時局中仍備受蔣介石總統禮遇。孔德成的兩個兒子都曾在成績不足的情況下,經政府同意保送政大、臺大兩間學校,當時還曾引起不少輿論。
隨著時代變遷,在民間抨擊(如李敖、柏陽)和政界異議(如尤清、朱高正)下,政府也逐漸縮減孔子奉祀官的相關預算,例如 1998 年裁撤台中的「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臺灣在二十世紀末還有「官府」耶!)、2008 年將孔子奉祀官改為無給職。同時政府也順應時勢修改相關的規定,孔子奉祀官不限定由男性擔任,現行規定「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由孔子後裔承襲。」(〈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及紀念要點〉第二條)釋出了由女性擔任奉祀官的可能性。
到了今天,孔子奉祀官雖然不若以往地位尊榮、待遇優渥,但每年教師節在台北市孔廟舉行的釋奠典禮,仍然可以看到現任的奉祀官孔垂長與其他聖人後裔(如孟子、曾子的後代)在典禮中擔任要角。
讀到這裡,讀者們是否會驚嘆於這個古老家族超越千年的傳承?或者訝異於原來中華民國也有世襲官職的存在?如果政府有個專門祭孔的奉祀官,是否表示「儒教」是中華民國的國教?各縣市用公帑舉行的祭孔儀式,究竟該視為宗教祭典或是文化活動呢?歡迎各位讀者們歡迎在底下分享想法喔!
冷知識週刊,我們下週見!
〔Mr.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