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周人的天命起源地「周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0
0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為「棄」的人。

他出生時就沒有爸爸,也不受媽媽寵愛,但他沒有自暴自棄,他發揮天生的綠手指才能,不僅鄰居都來向他學習,最後連國王都請他去教導國民種菜。棄飛黃騰達後,有了自己的家庭,他的子孫們謹守祖訓,即使一度落魄了,還是心繫著要恢復祖業。

俗話說,「皇天不負苦心人」,當傳到名為公劉的孫子時,終於重振家業,在豳這個地方定居,過著安穩的日子。公劉的玄孫古公亶父也是個好人,大家都很喜歡他,可是附近有一群人眼紅他有這麼多朋友和財產,因此時時來騷擾。

古公亶父知道他們要的是朋友、土地和財產,為了讓大家有平靜的生活,他帶著家人默默離開,搬到岐山腳下,被稱為「周原」的地方。

於是,周人祖先冒險的新一章要開始了……但今天的重點不是在冒險,而是「周原」。

好棒的周原

「周原」,顧名思義,是一片平坦的土地。

《詩經》是這麼描述這片土地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簡單來說,就是「周原超讚 der!」周原座落在岐山南邊的巨大山前沖積扇上,大家中學時的地理課都教過「沖積扇」,大概可以想像這片區域是由北往南微微傾斜的平地,地上佈滿了一道道由北往南沖刷的溝渠。位在起伏平緩的山前沖積扇上的周原在周人入住時,是森林草原區,或是以森林為主的森林區,自然資源豐富,適宜人居。

この番組はご覧のスポンサーの提供で送りします──開玩笑的,背景圖為宜蘭平原一景。周原也是類似的山前沖積扇,但海拔較高。圖片來源:小邦周攝+後製。

當然,大家都會想到,這麼讚的周原,怎麼可能之前都沒有人住呢?

是的,這片周原當時是有居民的。從仰韶時期開始,周原就一直有聚落存在,古公亶父進入周原時,這裡應當至少有三種文化不同的住民,同時商人在此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周人先祖正是在這種複雜、多種勢力並存的環境裡發跡。

當時周人遷到這個地方的過程不可詳考,但可以想見會有一些衝突。不管周人先祖當時是怎麼個搶法,總之他們就這麼在這裡住下來,甚至還把這塊土地命名為「周」,在此散枝開葉,儲備力量。

經過了兩三代的發展,周部族的力量逐漸壯大,勢力跨出了周原,不僅附近的小國來歸,文王更在「豐地」──西安西南的灃水兩岸──建立了新據點。接著,武王伐紂,成為天下新共主,並在豐邑附近建立了鎬京。

成王之世,為了遙控東部新領地,周公又在當時國家的中心營建東都雒邑。隨著周人一步步往東擴張,那他們的老家周原又有什麼變化呢?

考古學家發現周原地區仍然持續發展,所以即使國家的政治重心往東方移動,但周原在整個西周時期仍舊是非常繁盛的地區。

周原位置與範圍示意圖。史載周原在「岐山之陽」、「岐山之下」,就也是岐山南邊的區域。「岐山」有廣義的山脈與狹義的山峰兩種解釋,周原也相對應有廣狹二義。即使在考古有重大收穫的今日,「周原」所涵蓋的範圍還是有大小之別。有學者認為周原只含括扶風縣法門鎮及岐山縣京當鄉為核心的遺址群,東西寬度約6公里;有學者則根據文獻與考古發現,認為「周原」包括了以法門鎮─京當鄉遺址群,以及以岐山縣北郭村、周公廟為核心的遺址群,東西寬超過20公里。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殷周青銅器地理資訊系統」。

什麼樣的周原?

來自北方岐山的清澈泉水在周原上展開成數條南北向的水道,為了利用這些寶貴的水源,周人可能修築若干蓄水設施,以供生活所需。而在縱向的天然水道間,周人又開挖了東西向人工水渠,連通天然的南北向水道,形成一片水道網。有了基礎水利設施後,在這片水道網之間,開始出現了貴族的宅第、宗廟、手工業作坊,以及墓葬。

從龍山時期開始,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就一直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進入西周時期,周原的產業結構似乎發生了點變化,一方面來自城市擴張及社會結構改變,另一方面,被遷入此地的大量商遺民中,有一部份以工匠身分在此定居,因此手工業取代農業而繁盛發展。

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周國家的發展,不僅使產業結構改變,隨之帶來居住區域的擴張,周原的核心區域不斷由西往東逐漸擴張,人工溝渠的修築工程橫跨了整個西周時期,有些溝渠可能是在西周晚期才完工。經歷整個西周時期,周原從自然農村逐漸發展為大城市。

誰的周原?

在這個經過規劃、高度發展的城市裡,住的是什麼樣的人?

商代末期居住在周原的人群主要是包含羌人在內的戎狄族群、周人的祖先,周人與其他族群有多方面的交流與聯合,最終以周人為首,集結成一個集團;周克商之後,周人對殷商舊部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不僅出封的貴族們──如齊、魯──各自帶一部分殷人就封國,有一批商朝遺民被周人遷至周人的大本營周原,其中一部分是工匠。

這些「移工」繼續過往的營生,在成規模的手工業作坊中勞動。手工業勞動者有等級之別,他們就住在作坊附近,死後在作坊附近依照身分下葬。目前發現的手工業作坊,多數成品是提供給中下階層的貴族與平民。

除了手工業勞動者外,還有不同等級的貴族住在周原,他們在周原擁有房屋、部屬,多數貴族在朝廷各有職司:收發中央政府命令、處理王畿行政事務、巡查山林、到東方諸侯國出差、軍事訓練、管理手工業作坊……等。貴族們不只在周原的蛋黃區活動,他們的采邑可能根本在周原以外的蛋白區,平時由家臣負責管理。

幸運的話,還有機會在此一睹周天子的巨星風采呢!

永遠的周原?

於是,我們可以如此想像周原: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縱橫交錯著天然與人工修築的水道,這些水道供應了日常與手工業用水;成規模的骨器、石器、銅器作坊彼此相距不甚遠,工匠們每日辛勤地製作供不同等級貴族使用的奢侈品或日用品;屬於不同家族的貴族各自聚居,可能有數個家族被統合在名為「里」的行政區劃下。

貴族們可能忙著處理遠在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外領地的事務,可能忙著與其他貴族交際應酬,可能正在宗廟或是社舉行祭祀。

 

鳳雛甲組建築復原想像圖。西周貴族在這類建築裡從事各種禮儀活動。(圖片來源

但是,這樣的場景也不是永遠不變的。在我們的想像中,古代人們是重土、不隨意遷徙的,但居住在周原的人群,因為政治或是其他原因,曾經數度遷徙;人們的居址、工作與祭祀的場所也不一定能持續使用。西周中晚期之際周原似乎有一場政治變革,在此影響下,手工業作坊的擁有者(或說是手工業生產的監督者)可能一度易主,連帶造成了生產內容以及生產者的變動;同時有大批家族離開了,另一批新興的家族進駐周原。

岐山腳下的周原見證了周人的興衰史,儘管周原上人群的悲歡離合早已掩埋在歷史的餘燼中,我們仍在考古出土的資料中略窺一二。

周人的「天命」起於周原,最終卻落得倉皇離開的下場,從此以後,就是別人的天命了。

參考資料:

  1. 朱鳳瀚,《商周家族型態研究(增訂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 曹瑋,〈太王都邑與周公封邑〉,收入氏著,《周原遺址與西周銅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 周原考古隊,〈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2014-2015年的勘探與發掘〉,《考古》2016年第7期,頁32-44。
  4. 馬賽,〈從手工業作坊看周原遺址西周晚期的變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3期,頁18-27。
  5. 馬賽,〈聚落與社會:商周時期周原遺址的考古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論文,2009。
  6. 雷興山,〈論周原遺址西周時期手工業者的居與葬──兼談特殊器物在聚落結構研究中的作用〉,《華夏考古》2009年第4期,頁95-101。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