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什麼!?金門曾經出過一位橫跨東亞的貿易航海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民間檔案看臺灣史

古人可能沒想到,後來的歷史學者和大眾,會那麼喜歡他們寫的書信、帳冊和日記!這是因為「個人」與「家族」檔案,比起官方觀點的公文書,更能真實呈現當代的生活樣貌。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保存許多「個人」與「家族」檔案,每翻開一頁彷彿掉入兔子洞,穿越奇幻隧道進入未曾體驗的情境。本文將打開一封封〈長崎泰益號文書〉的商業書信,一同回到 20 世紀初期的航海貿易時代。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長崎泰益號文書〉記載著兩個傳奇:金門陳氏家族建立跨國貿易網絡的傳奇,與檔案於二次大戰劫後餘生的傳奇。
攝影│張語辰

金門出身的跨國企業:泰益號

海賊王哥爾.D.羅傑在臨刑前說:「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此話一出,人們紛紛航向「偉大的航道」。真實世界雖然沒有哥爾.D.羅傑的大秘寶,然而 1860 年臺灣對外開港通商,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東西方的勢力在此交集,彷彿能聽到金銀財寶鏗鏘作響,而其中一股勢力是來自金門的陳氏家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貿易浪潮中,在金門長大的陳國樑跟著親戚出海習商,目的地是遙遠的日本長崎。
圖片來源│「陳國樑個人照」,泰益號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剛抵達長崎的陳國樑可能沒料到,多年後將在此和兒子陳世望、孫子陳金鐘等成員,攜手建立、經營傳奇的跨國獨資企業「泰益號」,於 1906 至 1930 年代達到事業高峰,掌握日本、臺灣、中國、東南亞至東北亞的貿易網絡,透過船運交易糖、米、雜穀、紗布、棉花、海味、火柴等商品。

這一切,發生在還沒有網路、電話的時代。辦公室設於日本長崎的泰益號,要如何和神戶、海參崴、上海、臺北、馬尼拉、新加坡等地的商人講價出貨?絕對不是心電感應。

貿易聯繫靠的是一封封的「商業書信」,而且是被船運來運去的紙本書信。

例如,1907 年俄國海參威的「三益隆」商號寄了一封信給泰益號,提及「鹹青魚」裝箱數量、價格與運送狀態。 1914 年新加坡的「正泰美」商號寄了一封信給陳世望,內容寫道想和泰益號建立貿易往來關係,但紙本書信往返不方便,希望能透過電報和暗碼來溝通。為了搶得商機,除了依賴紙本書信,泰益號也搭配使用電報,並與各商號訂定專屬的商品電報代碼、暗號,防止商機洩漏,例如 ACO 代表蟳肉、ACG 代表貝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泰益號與合作的商號,透過書信訂定商品電報代碼,找找看 ABY 代表什麼?
圖片來源│「 1918 年泰益號與福州長記洋行往來之電報密碼表」,泰益號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1907 年,三益隆商號從海參威寄了這封信給長崎的泰益號,找找看「鹹青魚」寫在哪裡?
圖片來源│「 1907 年泰益號與海參崴三益隆貿易書信」,泰益號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當時與泰益號來往的商號,有沒有現今仍存在的呢?有的!其中一間是臺北迪化街的百年老店──「乾元藥行」。

1917 年到 1936 年期間,乾元藥行曾向泰益號直接訂購中藥材,或向中國藥材商訂貨後,委託泰益號在日本報關納稅,再轉運至當時處於日治的臺灣。1928 年乾元藥行寄了一封信,提到所訂購的藥材因為潮濕腐壞、還有很多碎掉,會使藥行虧本,請泰益號提出解決辦法。也囑咐泰益號如果貨物運送有延遲,需先以書信通知,以免乾元藥行望呀望呀等呀等,等無心愛船入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1928 年乾元藥行寄給泰益號的信。左邊信封印著自家藥品宣傳,包含平安散(治霍亂)、ブルトーゼ (補血營養劑)等品項。
圖片來源│「 1928 年泰益號與臺北乾元大藥行貿易書信」,泰益號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這些古老的商號書信,除了能讓後人勾勒當時的國際貿易輪廓、海外華僑的活動,也能探討一些有趣的生活問題,例如,當時運送一封紙本書信,需要多久時間?比對信件內文的書寫日期、信封上的郵戳日期、商號收到信所紀錄的日期,就能大致推算。

但並非每封信都能順利送到對方手中,經常可在信件內文看到,先前發生船難所以音信全無,甚至更嚴重者,信中的匯票也像鐵達尼號沉入海底。陳氏家族的貿易網絡,透過一艘又一艘貨船交織於東北亞、東亞和東南亞版圖,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才終止於砲火隆隆的海路與陸路。

泰益號貿易因戰爭結束了,但商業檔案躲過戰火留存下來。

讓歷史學者狂喜的泰益號文書

1970 年代,位於長崎的陳氏家族後代整理老房子時,在閣樓發現了這些祖先留下來的商業文書,包含帳冊、書信、印章等文物。除了「泰益號」的史料,還有其前身「泰昌號」、姻親「和昌號」的商業文件。透過許多單位與教授牽線,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於 2012 年前往將其中 100 箱史料打包,以貨櫃搭船運回臺灣。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12 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團隊,前往日本長崎打包泰益號史料。除了勘查資料典藏的環境,也會檢查檔案書信的保存情況。
圖片來源│2012 年 4 月 2 日拍攝,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檔案館主任王麗蕉回想當時的情景,浮現初見史料的興奮笑容,但也接著說明:「檔案館工作人員較為理性,會在第一時間和保存這些史料的提供者確認雙方的權利義務,包含館方會如何修復史料、哪些內容會數位化,這些都牽涉物權與著作權 ,並於簽立協議後清點移轉。」

「這一百箱,我們至今花了五年的時間,整理了七八成。」檔案館主任王麗蕉說明,取得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後,先分類整理、用無酸包裝材料保存,最重要的是掃瞄數位化,並開放到「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給研究人員或碩博士生查詢使用。

檔案館的工作團隊一半同仁是歷史專業背景,以先備知識在檔案的時空背景中,判讀檔案主要內容;另一半團隊成員專精圖書資訊與檔案學,將這些史料數位化建檔,並依需求建立網站供大家檢索。

除了〈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透過採集、受贈、購藏及合作數位典藏等方式,總館藏量高達 20 多萬件,主要為「家族」和「個人」檔案,形式多為商號書信、土地文書、日記等等,另也包含「機構團體」檔案,例如臺灣銀行所典藏的日治時期文書。

相較於制式的官方檔案例如公文書或報告,個人和家族檔案更貼近民間的生活樣貌,可供歷史學家解讀當時的社會文化、經濟活動等豐富面向,例如泰益號在信中和往來的商號討論當時戰爭情況。

這些檔案除了學術研究用途,也於 2013 年在院內舉辦「時空旅行特展」與大眾分享,旅行的目的地不是世界各地,而是不同時空點的臺灣──包含泰益號的傳奇貿易之旅、林獻堂的理念實踐反思之旅、陳澄波的色彩揮灑之旅。這場展覽伴隨移展共吸引了六萬多人次,一起穿越時空旅行。

「為什麼會說泰益號是傳奇貿易之旅呢?除了本身是傳奇的跨國商號,檔案能在長崎逃過原子彈轟炸也是一個傳奇。最後來到臺史所檔案館讓我們收藏運用,已經是不可能的緣分!」檔案館主任王麗蕉看著眼前一箱箱的史料,充滿感激地說。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延伸閱讀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日記 boy、總督府職員錄,帶你穿越日治時期的臺灣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新開放〈長崎泰益號文書〉之「臺灣商業書信」系列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穿越時空尋訪長崎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島讀臺灣-時空旅行特展

採訪編輯|林婷嫻
美術編輯|張語辰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C 4.0
本著作由研之有物製作,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