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對人苛薄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活下去!化身為鼠的猶太倖存者悲歌

$
0
0

《鼠族》(Maus)是這樣開始的:「毫無疑問的,猶太是一個種族。但不是人族。—阿道夫‧希特勒。」

因而在《鼠族》中所見到的—猶太人被化身為鼠、德國人為貓,作者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似乎是特意以嘲諷回應當初希特勒的種族思想,借助一般人對貓抓老鼠的想像,精準刻劃處在納粹極權底下,身為猶太人所背負的莫須有原罪。

以鼠的樣貌替代人臉,以簡化的線條將猶太族裔化約成一張一張相似、幾乎無以辨識個體差異性的鼠面。《鼠族》或許也藉此凸顯了猶太身世曾經如鼠類般見不得光的廉價卑微。

除了鼠與貓,《鼠族》同時也將波蘭人化身為豬、美國人為狗、法國人為蛙,如此的身分化身,表面看似粗糙而空洞,然而或許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企圖提醒,在納粹極權底下,誰是猶太人、誰不是猶太人的認定與劃分、是猶太人就不配被當作是人的偏見,不也同樣是膚淺且萬般糟蹋生命的。

《鼠族》封面

《鼠族》是一部自傳性的圖像敘事作品,一部經歷集中營磨難而後倖存的家族回憶錄。波蘭裔漫畫家阿特‧斯皮格曼在 1978 到 1979 年間,著手為其父親弗拉德克.斯皮格曼(Vladek Spiegelman)進行訪談,回顧老斯皮格曼過往從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經歷,之後並將訪談內容以漫畫手法呈現。以黑白圖像呈現家族史,沒有紅色的血,也沒有倖存後的自由藍天,只有黑白晦暗的求生與餘生。

在 1980 到 1991 年間曾以連載的形式發表於當時的 RAW 雜誌,同時在 1986 年出版成冊,並於 1992 年成為首部榮獲首部得到普立茲獎的漫畫作品。目前《鼠族》有上、下兩冊,分別為《:我父親的泣血史》(Maus: My Father Bleeds History)與《鼠族 II:我的麻煩從這裡開始》(Maus: Here My Troubles Began)

《鼠族》II:我的麻煩從這裡開始

一則回頭追溯過往的家破人亡、一則向前摸索在現實裡的安身立命,《鼠族》裡的二條敘事軸線在古今交錯之間凸顯了作為倖存者的父與子,世代間的矛盾與衝突。一方面,《鼠族》追溯了在二次大戰期間,納粹軍隊如何大規模地毯式地擄掠猶太族裔的性命與身家、如何導致 Spiegelman 這個猶太家族的生死交關與支離破碎、以及倖存者 Vladek 與其妻子如何拼了命要活下來的殘忍血淚。

另一方面,《鼠族》同時也描繪了在活下來之後,因過往而生的創傷如何蟄伏在倖存者的身上,成為內心揮之不去的鬼魅,除了不停纏擾第一代集中營倖存者 Vladek 的後半輩子,也在身為兒子的作者 Art 身上,延續著世代的創傷,反覆觸發也同樣身為倖存者的內疚與恐懼,並且引起父子世代之間的價值衝突。

作者Art Spiegelman

苛薄是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

「你父親對物總是比對人更有感情。」Mala 向 Art 如此抱怨著他的父親。戰爭結束多年以後,第一任妻子已過世,Vladek 與同樣也是集中營倖存者的再婚妻子 Mala 定居在美國佛州。然而兩人之間的相處總是無可避免地吵吵鬧鬧,為了生活上的大小事而衝突不斷。

在 Mala 眼裡,Vladek 是一個對人沒有感情的鐵石心腸,然而雖然待人冷漠疏離,Vladek 相對地卻對物總是極端的看重與珍惜。例如在家中,Vladek 持續收集與留存著大大小小日常裡通常派不上用場的雜物,包含過往曾在醫院住院時所使用的塑膠水壺、旅行時從住宿飯店帶回家、用不著或者是用剩的住宿備品與文具等等。

每當 Mala 試圖想清理長年累積在書櫃與家中四處的無用雜物時,Vladek 則總是以強硬態度拒絕。有一回在 Vladek 住處,兒子 Art 連續用了二根火柴棒,一根生火煮咖啡,一根生火點菸,Vladek 無法忍受地對兒子說,「即便你要抽菸,請無論如何不要用我的這些火柴棒。它們已經所剩不多,而且你剛剛為了煮咖啡已經用掉一根。」「這些火柴棒是必須花錢買的。不然你可以用這些紙火柴,至少它們是免費的,在飯店大廳都免費提供任人取用。」

面對父親異於常人的偏執與吝嗇,兒子 Art 當下也冒火地回應:「天阿。我買一整盒火柴棒還你總可以了吧!」而當父子為了火柴棒而起著衝突,一同隨行來到佛州探望 Vladek 的 Art 妻子 Francoise 卻也同時觀察到在 Vladek 的住處,由於瓦斯的使用已包含在房租內,屋內的瓦斯燈爐反倒經常都是開著的,以方便 Vladek 取火,減少火柴棒的使用。

這是《鼠族》對 Vladek 個性上的刻畫。從戰爭中倖存而回歸到日常裡的平凡,Vladek 對現任妻子冷漠,對難得相聚的兒子吝嗇,對生活開支仔細樽節到不近人情。

在創作期間,作者曾經前往奧許維茨集中營取材。他的父母曾被監禁於此。

然而或許對 Vladek 而言,苛薄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繼續活下去。

畢竟背負著親人與友伴一個接著一個沒能同樣倖存的過去,即使是從戰爭中活了下來,在往後該如何繼續過日子並不是件自然而輕易的事。曾經在 Vladek 身上有著拚了命要活下來的生命力。

比方說,為了防備納粹軍隊的搜索,Vladek 在不同的住處建蓋過多次的藏身地窖,而幾度為自己與家人順利地躲過被納粹軍隊捕掠。在納粹大規模掃蕩猶太人的期間,Vladek 也曾與當時的第一任妻子 Anja 靠著友人的協助多日隱身在不見天日的穀倉與老鼠肆虐的地窖。而除了生命力的驅使,攢東攢西、對物資的來去總是小心翼翼的仔細與警覺也是促成 Vladek 得以從戰爭中倖存的關鍵因素。

例如當回想起被拘留在集中營時的那段日子,Vladek 曾經提及每天發給的食糧基本上都是相當貧乏,最多也僅是剛好,只是讓猶太獄卒慢慢地等死。而當長期臨受捱餓的折磨,Vladek 因而對物資的感受趨於敏銳,他相信掌握物資的重要性,隨時留意可取得物資的機會,也注意到了排隊領取食糧也有一定的技巧。

「每天一次會發給蘿蔔湯。排在隊的前頭並不好,盛到的都只是湯。要排在隊的尾端比較好,才有機會盛到沉在鍋底的湯料。但若是排在隊伍的最後也不好,因為大多時候排到時湯鍋已見底,沒湯沒料什麼都吃不到了。」

在被遣送到集中營之前與之後的過程,也是因為善於利用自己費心樽節留藏下來的財富與物資,Vladek 無數次順利地藉著行賄打通了關卡,讓自己與身邊的人少受一點罪、躲過一些禍、分得更多的食糧,也獲取更多的支援與資源。「你總是有辦法讓奇蹟出現。」曾經 Vladek 的前任妻子 Anja 如此讚美他,當 Vladek 排除萬難打通關節好讓被分隔在二個不同集中營區的兩人能夠奇蹟似的再次相見。

波蘭索斯諾維茨猶太區的清算,作者在《鼠族》中講述他父母如何在其中生還。

遺憾的是,節儉或者是吝嗇,雖然讓 Vladek 順利地活過了戰爭,卻令他與現實的安穩格格不入,屢屢與家人發生衝突。「或許你的爸爸渴望被肯定他總是對的那一方,被肯定他的倖存是對的——因為他對於自身的倖存感到愧疚。」有一回心理醫師這樣向 Art 解釋。

因而苦難或許難免折損了一個人的溫柔與寬容,又或者是,為了要與背負在內心的愧疚共存,對於在戰爭裡失去至親的倖存者 Vladek來說,苛薄或許是一種武裝,好讓自己能夠繼續活下去。

175113,是當初 Vladek手臂上身為集中營獄卒的刺青編號。即使後來戰爭終究是結束了,但經歷生離死別後的創傷,也就如同手臂上的印記,如影隨形地留在 Vladek 的身上。

「創作做為一種自我療癒」

【創作作為一種自我療癒】

除了 Vladek,創傷也同樣如鬼魅般如影隨形地纏擾著兒子Art 。雖然出生於戰後,不曾經歷過父母親磨難的過往,也沒有像比自己早多年出生的哥哥 Richieu 一般喪命於戰爭,然而為著自己一出生就擁有的幸運,Art 卻是感到愧疚不安,經常糾結於內心潛藏的罪惡感。有一回 Art 對妻子 Francoise 如此的坦白:

「我知道這樣的想法很荒唐,但不知怎麼的我卻寧可自己曾經一同與父母待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這樣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他們曾經經歷過的煎熬。…我想或許是我自己內心的罪惡感作祟,總是對於自己比他們幸運感到內疚。」

於是在《鼠族》的某幾個畫格裡(如圖示為例),可以見到 Art 的臉並不是原本的、與父親一樣的鼠臉,而是一個人頭戴掛著一張鼠臉的面具。透過這樣的篇幅安排,《鼠族》似乎想要表達,雖然 Art 與父親不同,是不同的世代,也不再是曾經在納粹極權底下求生的鼠類,然而當迷失在過往的家族血淚史而找不到自我定位時,當同時想起自己即將出世的女兒與在五歲時即命喪於戰爭的哥哥、一生一死的衝擊時,Art 自己終究是難以與鼠類清楚切割,如同現今的父親 Vladek 一般,背負著身為倖存者的罪惡感。

圖像創作是 Art 找尋自我定位的一個途徑。那是一個可以暫時逃離與父親衝突、稍微喘口氣作自己的出口。在父親總是對兒子說教、凡是對兒子的表現表達不滿、總是企圖證明老子是對兒子是錯的成長經驗裡,父親對 Art 來說是一種權威與壓力。因而有一回 Art 曾向妻子 Francoise 坦白,他選擇藉由從事圖像創作來逃避父親,「因為那是他完全不懂的領域,在那裡他管不著我,我不用一直跟他競爭我與他究竟是誰對誰錯。」作為一名漫畫家,從事圖像創作,對 Art 來說,即是找尋自我認同與定位的方式。於是或許藉由將家族史轉化為圖像與敘事的創作,也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

翻開封頁,即可發現作者 Art 特意將《鼠族》的上、下兩冊分別獻給他的母親 Anja,以及他未曾謀面的哥哥 Richieu 與當時即將誕生的女兒 Nadja 。同時,藉由貼身為自己父親進行訪談與紀錄,處理父子間的衝突矛盾,探究自己不曾明白的家族血淚史,這過程中的梳理或許是一種和解,試圖與父親和解,也與背負在心上的創傷和解。

文章轉載自:成大校刊 257 期

本文經由國立成功大學贊助發表。希望從校園角落出發,一窺這所南國學府的古老故事,與它和在地之間剪不斷的關係。想知道更多成大的生活點滴,請點#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ttps://www.facebook.com/ncku.edu.tw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