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解說:陳志剛(臺大歷史系學生) 翻譯緣起: 「世界史B並非為了詳細而專門的學習世界歷史而存在。導引學生對於世界歷史的興趣與關心⋯⋯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考力,這才是世界史B這門科目的意義。」—日本歷史課程綱要 科目的性格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先前「故事」曾刊登一篇關於德國漢堡邦的歷史科課程綱要。該文曾提到,面對台灣內部的議題時,他國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鏡。於台灣人的普遍認知當中,德國與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戰後兩國面對歷史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德國願意正視歷史的「錯誤」,日本規避自己的戰爭「責任」。 站在台灣的立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民黨統治之下的台灣再度喪失認識自己的歷史的機會,對於日本的印象也趨於兩極。《大人的日本史》一書的作者涂豐恩曾指出,台灣的日本形象,一為明治維新後文明開化的正面姿態,一則為侵略亞洲的軍國主義負面形象。 對於以上兩種普遍認知,筆者認為,先入為主的既定印象是釐清事實的最大障礙。而過度的將複雜的事物分類,將迷失該事物與生俱來的複雜本質。透過直接地閱讀日本現行的歷史學習指導要領,相信將更為貼近日本歷史教育的現況與本質。同時,各家皆可對該份課程指導做出不同詮釋,各種觀點可能南轅北轍,但想必與當下的主流/官方想法大有異趣。由此,筆者利用暑假閒暇且完整的時間,試圖翻譯該份歷史課程學習指導要領的「世界史B」部分,希望提供大家初步而直接地認識日本歷史教育的途徑,進而檢視自身的「日本觀」如何被塑造,甚至想想日本與德國的歷史教育,對台灣的現況有何啟發。 內容與翻譯簡介: 本次翻譯的「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解說 地理歷史篇」之中的「世界史B」為日本高等學校必修社會科的一環,與「日本史A」、「日本史B」、「世界史A」、「地理A」、「地理B」共同組成「地理歷史教科」。根據日本的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世界史B」的授課時數為四標準單位(註:一單位時間為五十分鐘,三十五單位時間即為一標準單位。大家可將之理解為台灣的「學分」之意)。 所謂「學習指導要領解說」是文部科學省針對俱有課程綱要性質「學習指導要領」所編輯的詳細規定,帶有台灣課程綱要的性質。這份學習指導要領解說之中有幾個特色。首先,其強調切勿侷限於政治史的框架,而應以環境、互動、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等多角視點觀察歷史。舉例而言,於台灣歷史教育中被完全漠視的中亞遊牧民族對於亞洲歷史的背景與影響,異言之,即不同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即被清楚說明。其次,在日本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下,其特別強調應進行「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主題式的探究」活動,並注重教學與學生、地域的聯結,且注目於學校與博物館、資料館的合作教育。此外,這份學習指導要領解說也針對俱有爭議性的「如何教授近代史」的部分於文末以專章作出說明,應可視為日本教育當局的立場。 筆者希望各位讀者閱讀時,別直接滑到近代史的部分,而應從最初的目標、古代世界開始閱讀,方能理解其整體脈絡,並推論其可能蘊含的意義。此外,也可以特別注意於這份俱有「通史」性質的文本之中,哪些歷史事實被選擇,又有哪些歷史事實沒有被納入。注意到這點,或許將對日本官方的歷史思維模式產生更深的認識。 必須說明的是,筆者於翻譯時保留了一些原文中的特名詞,例如「遊牧民」、「元寇」、「進出」等,以利讀者理解日本思考歷史的脈絡,並透過前後文理解所謂「爭議」部分的來源。 當然,這份學習指導要領解說只是日本歷史教育的其中一部份,關於教科書的內容、教科書的審定程序、教育現場對於學習指導要領的反應皆無法自本文中得知。然而「學習指導要領解說」代表日本政府對於歷史教育的觀點與精神,倒也是事實。從此觀之,或許本文仍俱有一些參考價值。文長至此,希望大家會喜歡。 於文末附上一些翻譯文件與參考資料的來源: 1、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解説 地理歴史編: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4/10/01/1282000_3.pdf 2、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3/30/1304427_002.pdf 3、高等学校の各学科に共通する教科・科目等及び標準単位数: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3/30/1304427_004.pdf 全文PDF下載 世界史B 1 科目的性格與目標 (1)科目的性格 世界史B是一門展開世界歷史的複雜本質(枠組み),以各時代、各地域的歷史之重要事項為中心的科目。相較於「世界史A」以兩標準單位數以學習近現代史,「世界史B」則旨於學習自古以來的世界歷史之基本事物。中小學校為止的歷史學習是以中學校社會科為中心,學習日本歷史的背景。從學生的角度而言,「世界史B」與「世界史A」同樣,兩者都是學生初次而完整地接受世界歷史的科目。 關於世界史B的內容,為使學生得以容易地瞭解複雜而多樣的世界史,自「(1)通往世界史的門戶」至「(5)地球世界的到來」為止有以下幾個大項目。「(1)通往世界史的門戶」引領學生進入本學科,包含接續先前的中學校社會科、考慮世界歷史與地理條件和日本歷史的關聯、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聯性、日本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聯繫、從日常生活出發的世界史觀看角度等數方面,設定適切主題的考察活動,提高學生對地理與歷史的關心程度,藉此達到瞭解學習世界史的意義的目標。 次之,「(2)諸地域世界的形成」到「(5)地球世界的到來」為止,以各項資料為基礎,闡釋各時代、地域與地理條件和日本歷史的關聯性。如此一來,以時代區分與地域區分為基礎,學生將掌握世界歷史大視野的複雜本質。我們將關注古代至近代的世界之中數個地域世界的自律性與體系性,「(2)諸地域世界的形成」,「(3)諸地域世界的交流與再編」,「(4)諸地域世界的結合與變化」等各大項目,將把握諸地域世界的形成、交流與再編、結合與變化的過程。承繼近代的歷史,現代歷史的部分將關注以全球規模為主體的一體化世界之出現。「(5)地球世界的到來」將強調諸國家、諸民族強烈的相互依存,並使學生理解地球規模的諸多課題。 其中,十六世紀以降的世界歷史與「世界史A」有許多相似的部分。諸地域世界的人們因移動與交易而增加彼此間的聯繫;身處逐漸邁向一體化的世界,擁有自地球視野出發觀察一體化的世界運作的能力將至為重要。同時,了解於世界一體化的過程中,各地域引起的社會與文化之變化亦相當重要。總體而言,「世界史B」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宗教、生活等領域的觀點,以構成綜合視角的世界歷史。 再者,本次修訂著眼於透過各大學習項目下的主題設定,進行階段的、指導的學習,深化觀察歷史的方法與思維模式,並培養歷史的思考方法。首先「(1)通往世界的門戶」將進行設定主題的活動考察,而自「(2)諸地域世界的形成」到「(4)諸地域世界的結合與變化」將以與時間軸、空間軸、資料閱讀與解釋相關的主題設置研究活動。「(5)地球世界的到來」作為世界歷史的總結,將使學生自己設計主題,進行研究活動,並展望永續發展的社會。本次的研究將由學生發想、設計,運用目前為止已學習的世界歷史知識、技能,從歷史的觀點活用諸項資料,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考察活動。我們期待學生能透過本活動培養歷史思考能力,並充實的活用語言。 「世界史B」並非為了詳細而專門的學習世界歷史而存在。導引學生對於世界歷史的興趣與關心、以此為基礎理解世界歷史的基本事項,並從各大項目的資訊中找出主題,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考力,這才是「世界史B」這門科目的意義。 (2)目標 以下將分項解釋本目標各部分的構成。 第一部分為「展開世界歷史的複雜本質」。本部分明確地闡釋「世界史B的學習內容」。易言之,「世界史B」縱覽由古至今的世界歷史,並關注諸地域世界的動向,包括其形成、交流與再編、結合與變化,與地球世界的形成。本次修訂將主題由從前的「複雜本質與其流變」,更改為「展開世界歷史的複雜本質」,明確表達出「結構的理解世界歷史」這個旨趣。 第二部分為「基於諸項資料理解世界歷史與地理條件和日本歷史之間的關連。以廣闊的視野考察文化的多樣性・複合性和現代世界的特質」。本部分揭示學習的展開與方法。與「世界史A」同樣,「基於諸項資料」意指透過活用年表、地圖與其他資料理解世界歷史,並育成於所謂「知識基盤社會」的今日社會構造之中,面對變化所需的思考力、判斷力與表現力。其前半部將接續中小學校對日本史與地理的學習與世界史、地理歷史科等共同必修科目,瞭解世界歷史與地理條件與日本歷史的關聯。其後半部則分別考察世界歷史之中的文化・文明多樣性・複合性、諸地域世界的接觸與交流與現在世界的種種特質與要素。 第三部分為,「以此為基礎培養歷史的思考力,培養身處國際社會中自主的日本國民的自覺與資質。」表現出與「世界史A」相同的目標。縱使「世界史A」與「世界史B」的構成與學習內容皆有差異,彼此互為獨立的科目,然其希冀透過學習世界史所達成的目標則為相同。透過理解他國或他地域的歷史、學習其與自國與世界的關係,將培養客觀地觀察事物的觀點。此外,根據學習世界形成的歷史過程,文化的多樣性・複合性與現代世界的特質,栽培歷史的思考力。如此一來,培養身處國際社會中民主與和平的國家,與自主的日本國民的自覺與資質,為本科目最重要的目標。 2 內容與其使用(取扱い) (1)通往世界史的門戶 本大項目著眼於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日本的歷史與世界的歷史的關係、以日常生活的視角觀察世界的歷史等學習世界史時必須注意的視點,期藉此提升學生對地理與歷史的關心,並深入瞭解學習世界史的意義。 欲提升對於學習世界史的興味與關心,建立持續的學習動機,必須將過去中小學校的學習經驗與之結合。此外,世界史身為地理歷史科的必修科目之一,在學習導入期間,應將地理與歷史、日本的歷史與世界的歷史之間緊密連結。由此,世界史與地理、日本史的關係將相當明確。而為提升學生的興趣、關心與學習意願,從前的「ア 世界史的時間與空間」將被「ア 自然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取代。本次修訂亦承繼從前「イ 從日常生活觀察世界史」、「ウ 世界史與日本的關係」的內容,設立「イ 日本的歷史與世界的歷史的關係」、「ウ 以日 常生活的視角觀察世界的歷史」兩個章節。 本部分將世界各地的人們的生活與環境多樣性、以日本的歷史為背景的世界歷史等與中學校社會科的內容相連,設定相關的主題。此外,從前僅需自三的主題中選擇兩個進行,本次修訂中,為了銜接中學校的課程,所有的項目都必須選擇。在這個過程中,「ア 自然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屬於學科導入的性質。「イ 世界史與日本的關係」、「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