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痛起來要人命的「痛風」曾經推了美國獨立運動一把?

$
0
0

在羅馬時代的名醫蓋倫(Galen)在自己的行醫記錄裡,記載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他和廚子正在熱烈討論如何烹調一塊味道濃烈的乳酪時,一位老先生上門求助,原來他正遭受急性痛風的襲擊變得不良於行。或許是腦中一時無法從剛剛熱烈討論乳酪的想法抽離,蓋倫當下決定用乳酪配上廚房裡的醃豬肉,混著石灰加水做成的泥糊,直接塗布在患者紅腫的大腳趾的關節上,不料,泥糊把發炎的皮膚弄破,使得裡面痛風石的結晶滲出來,老先生當場痛得掉下眼淚,不過他信任蓋倫醫術,因此完全配合治療。

神奇的是,幾天後老先生的痛風完全康復,而且皮膚也逐漸癒合,痛風石沒有再滲透出來,蓋倫的名聲因此更加遠播,很多人對他靠著「發臭乳酪」的祕方治療好痛風嘖嘖稱奇。

蓋倫(130-210 AD)(Source: wikipedia

事實上,在蓋倫所處的時代,痛風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病,但蓋倫卻是在歷史上第一個描述痛風石結晶的醫師,並稱之為「tophi」。雖然沒有詳細指出是何處得到的經驗,但我想和那次用重口味乳酪治療痛風,還不小心讓患者的皮膚破掉而流出痛風石的分泌物脫不了關係。

人類早在西元前 2640 年就記載了痛風這個疾病,埃及人的莎草紙中說它是發生在大腳趾與第一腳掌骨關節的急性關節炎,臨床上它就是痛風最好發的位置。在蓋倫之前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雖然對痛風的治療沒有找出有效方法,但透過仔細觀察與記錄,對它的相關敘述即便經過了 2500 年,依然是可以奉為圭臬。

希波拉克底在其著作中就多次提到他對痛風的了解,最有名的莫過於底下的幾則:

  1. 閹官不會有痛風(也不會有禿頭)
  2. 女性不會有痛風,除非在停經後。
  3. 年輕人在第一次性交前不會有痛風。
  4. 在痛風侵犯之後 40 天內症狀會緩解。
  5. 痛風在春、秋兩季較常容易出現。

當然,由於現代飲食較古時候人營養與豐富,所以希波克拉底的部份見解不被現代認同,但是女性在停經前,因為受到賀爾蒙保護,比較不容易受到痛風的侵犯,還是目前醫學界普遍的共識。

除此之外,希波克拉底還把痛風稱為「無法行走的疾病」,他也發現此病的患者和生活型態有相當大的關係,即飲食不節制與酒的飲用(當時多為酒精度不高,類似啤酒的飲品)有強烈的從屬關係。具備這些條件的人多半是社會階級較高或是富有的人,於是將痛風分類為「富人的關節炎(Arthritis of the Rich)」,和「窮人的關節炎(Rheumatism,即風濕性關節病患)」。

蓋倫也看到此一關聯性,他認為痛風和縱情聲色及不節制飲食有很大關連,甚至可能有遺傳的因素在裡面。在他的醫學著作裡,舉了當時羅馬帝國著名的哲學家及參議員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為例,這位羅馬帝國暴君尼祿的導師,家族就有痛風的病史。

希波克拉底(Source: wikipedia

在古希臘羅馬時代,時人都用「普達格拉(Podagra)」這個字來形容痛風,其實背後有個神話故事在內。在大家的觀察中,大多同意它與縱情飲酒有一定的關聯,所以便把疾病認為是酒的產物,於是酒神「狄歐倪索斯(Dionysus)」及愛神「阿芙羅狄蒂(Aphrodite)」的女兒普達格拉便成為痛風的代名詞。

十二世紀時,一位天主教道明會的修士藍道弗斯(Randolphus)讓痛風有了新的診斷名詞,他以體液學說為基礎,認為痛風是不平衡的液體「流到(drop)」關節內而致病,於是用拉丁文「Gutta (即英文 drop)」創出「Gout」一詞。

而就「痛風」一詞最早出現於哪呢?

中醫裡最早記錄是出現於南北朝時期的梁陶景弘之《名醫別錄》,因其疼痛快如一陣風的症狀故得此命名。過去的醫典都稱作「痛痺」,誠如明朝虞搏所著「醫學正傳」卷四所言:「夫古之所謂痛痺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相較於中醫的描述,西方的醫學在歷經千年的觀察與記錄之後,在中古世紀之後逐漸地將痛風與富貴病連接在一起,稱之為「帝王的疾病(The Disease of King)」,因為只有那些身居高位的王公貴族們才有酒足飯滿、恣意揮霍的生活型態,自然就無法避免得到此疾的命運;升斗小民則每天汲汲營營奔波於餬口的工作,不要說得到痛風,恐怕連脫離營養不良都很困難。

所以,當我再看到西元前四世紀希臘著名醫師迪奧克萊斯(Diocles)關於治療痛風的建議時,不免發出會心的微笑。他認為痛風是發炎的體液蓄積在關節的神經裡,因此絕對的素食是治療它最好的方法。

這裡我們不要把今日的素食和古代的素食混合一談,現代的再製與加工品充斥在素食者的菜餚中,古時候就只有青菜蘿蔔的粗茶淡飯可以選擇,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大概也只有難民可以比擬。

晚年患上痛風的英國諷刺漫畫家詹姆斯·吉爾雷筆下的「痛風」(Source: wikipedia)

最後再分享一個痛風的趣聞,你知道美國獨立建國和痛風之間也有關係嗎?痛風竟然如此重要,左右了美國脫離英國的過程?

 1765 年,英國國會通過了著名的「印花稅條例(Stamp Act)」,為的就是在與法國七年戰爭之後,想進一步控制殖民地和鎮壓印地安人派遣軍隊常駐北美,以此一稅收負責軍隊的開支。當時,力主不能譲印花稅通過的議員老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Elder)在重要的表決期間因為痛風發作而缺席,導致其稅法通過。

John Trumbull 所繪畫五人小組向大陸議會呈交獨立宣言的一刻。(Source: wikipedia

在印花稅條例通過之後,遭到殖民地人民強烈反對,自由之子、自由之女等祕密會社紛紛出現帶領群眾搗毀稅局,焚燒印花稅票,把稅吏身上塗柏油,黏上羽毛遊街示眾,在稅法生效前,稅吏都被迫辭職,而且殖民地人們抵制英貨反而使情況雪上加霜。

此時,老威廉皮特痛風好了,帶著英國商人及殖民地人們的請願,發表了重要的談話。他感性說出「美利堅是我們的孩子,不是英格蘭的牲畜」著名的演說,終於讓英國國會於 1766 年 3 月 18 日廢除了印花稅條例。

可惜的是,在另一次老威廉皮特痛風發作的期間,英國國會為了短支的稅收在湯森(Townshend)爵士的請願下,通過對北美殖民地進口的茶葉課以重稅,於是 1773 年波士頓茶黨建立,不只促成日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也意外使得咖啡在美國取代茶葉,讓日後西方日常飲品的習慣發生重要的改變。

故事完了嗎?還沒有。

痛風的影響力還吹每到美國獨立三個重要的人物,包括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重要經濟來源──法國貴族格拉維耶(Charles Gravier comte de Vergennes),他們三人都是痛風之友,富蘭克林甚至在簽屬美國憲法最後完成階段,因為急性痛風發作,還坐著輪椅前往會場。

因此,如果説美國獨立是「痛風者聯盟」完成的,一點也不為過呢!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