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全臺大學裡獨有的伊斯蘭風情:政大土語系與阿語系

$
0
0

你知道嗎?放眼全臺灣,只有一所學校有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系,那就是國立政治大學,這向來是政大獨門的特色科系,更是臺灣少數與伊斯蘭文化相關聯的學術單位。特別的是,土語和阿語剛開始其實是同一個系,也就是現在已不存在的東方語文學系。

早年的東語系風景

自土語系退休的吳興東老師,過去在政大就是就讀東語系土文組。1959 年 9 月,影響全臺至鉅的八七水災剛結束不久,甫自彰化中學畢業的吳興東老師,偕同中學同班同學,一起抵達位於當年臺北縣木柵鄉的政大。政大在八七水災中未能倖免,但水災的陰影,並未沖刷掉吳興東老師對政大的第一印象。

他還記得,從校門口望去,迎面而來的正是已走出淹水陰霾、當時全校最宏偉的建築──四維堂,以及左前方的志希樓和右前方的果夫樓,都是直到現在仍舊可見的建築地標。當時的志希樓與果夫樓,相當於現在的行政大樓和圖書館,全校主要的行政單位和學術單位,都設置在這兩棟建築裡。

圖 1:吳興東老師當年錄取東語系的榜單(來源:吳興東提供)

 吳興東老師是土文組第二屆的學生,當時整個東語系同屆的新生只有 22 個人:韓文組 2 人、俄文組 10 人、阿文組 5 人、土文組 5 人。只有在大一國文、大一英文、中國通史等課程,才看得到整屆東語系同學一起上課的景象。在各語組專業科目的部份,則是分別帶開,到比較小間的教室學習。老師上課時只需看一眼,誰在、誰不在就一目瞭然。吳興東老師畢業那年合拍畢業照時,東語系的老師甚至比學生還要多。

圖 2:東語系第 23 屆畢業照(來源:吳興東提供)

做為東語系草創時期的學生,吳興東老師自然有很多機會,從老師們的閒談間,聽聞東語系各語組成立的目的。成立韓文組是考量當時兩韓情勢與臺海兩岸雷同,政府希望雙方能攜手合作,各自收復失土;俄文組則基於軍情需要,期能掌握共產勢力發展狀況,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阿語組著眼於阿拉伯世界幅員廣大,需要有建立溝通交流的管道;土耳其語組的設立是希望臺灣與同樣反共的土耳其,有朝一日能東西夾攻,消滅共產勢力。

披荊斬棘‧東語人深造之路

早年東語系各語組畢業的學生,除了韓文組以外,極少人持續在本科發展,原因跟部分語組師資有限相關。吳興東老師剛入學時,僅一位劉恩霖老師承擔所有土語課程。阿語組四個年級的語文課程,則由熊振宗主任一人負責,不僅自編教材,還有繁重的行政工作,不幸積勞成疾,於 1962 年歸真。

因教學環境非常不穩定,晚吳興東老師一年進入東語系阿語組就讀的林建財老師深知,若要繼續走這條路,唯有出國深造一途。

其二是東語系的出路,深深受到國際情勢與臺灣外交條件的影響。當時東語系雖然設有俄文組,卻連買本俄語辭典都需經過審查,遑論赴俄留學。與林建財老師同屆、以全校最高分考進俄語組的歐茵西老師,後續只好轉赴維也納攻讀學位,在進修斯拉夫語之前,為了聽課,還得先從頭把德文學好,十分辛苦。吳興東老師是少數赴土耳其深造的系友,在安卡拉大學攻讀碩博士學位。

1971 年臺土斷交以前,僅有吳興東老師和他的學弟妹黃啟輝老師、高苓苓老師來得及於斷交前學成歸國,返回政大任教。斷交後雙方互不往來,直到 1989 年互設辦事處,逐漸恢復學術交流,九〇年代後,才有赴土耳其留學深造的一批校友學成返臺,承接土語的師資。

圖 3:東語系第 42 屆畢業生(來源:政大校園影像數位典藏)

阿語組的境況較好,但也不容易。當時如要出國深造,無論是約旦教育部獎學金,或是臺灣公費留考的中東語文名額,都十分不穩定。林建財老師是先飛到位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語文中心就讀一年,盤纏即將告罄時,突破重重難關轉赴約旦,替補已轉往它國的學長空下的獎學金名額。

原以為終於能安心讀書,沒想到 1967 年暑假正好碰上以阿「六日戰爭」開打,在約旦河西岸一所商業專科學校就讀的林建財老師,瞬間變成難民。戰爭開始的十二天後,林建財老師搭上以色列派遣的車輛前往約旦河東岸,才在約旦政府的安排下,於北部近敘利亞的一所師專,繼續未完成的學業。

初期東語系的學生不多,彼此大都認識,如果同一時期剛好在中東地區深造,幾乎都維持一定的聯繫。林建財老師在阿拉伯國家輾轉流離的那段日子,曾到土耳其與吳興東老師相聚。無巧不巧,兩位老師都在 1971 年返回政大執教。林建財老師任教三年後,參與退輔會的援外計畫再赴約旦,嗣後轉往沙烏地阿拉伯、杜拜等地的民間組織工作,直到 1995 年才又重返政大阿語系。

吳興東老師則始終都在東語系土語組,以及後來的土語系任教,因此對東語系各語組的發展如數家珍。東語系曾在 1968 年增設馬來文組,但因師資不足,1973 年停招。阿語組因為石油危機竄紅,1978 年率先改制成獨立學系。

一直最熱門但「有實無名」的日文教學,於 1989 年成立日文組,1998 年改制為日文系。俄文組於 1992 年升格為俄文系,2007 年擴充為斯拉夫語文學系。最終,土文組及韓文組同時在 2000 年成為獨立學系,吹熄了東語系的燈號,為近半世紀的系史劃下句點。

圖 4:如今的吳興東老師(來源:吳興東提供)

 阿語人、土語人的未來又在哪裡?

東語系結束了,但是阿語系、土語系的故事仍然待續。阿語、土語兩系的師資與招生名額逐漸增多,教材漸趨多元,也有更多交換的名額機會。山上校區的開發與擴展,使得外語學院各系都擁有自己的空間,嶄新的教室和軟硬體設備,每每讓返校探視師長的系友們,對學弟妹充沛的學習資源和環境稱羨不已。

隨著近年社群平臺、自媒體的蓬勃發展,數位內容傳播的內容與管道愈來愈多元,對阿語系、土語系年輕學子和系友而言,一個全新的可能正在醞釀當中。

阿語系 2009 年入學的徐慈徽,畢業後不久赴約旦留學,一面在語言中心就讀,一面思索未來的方向。為記錄留學生涯的所見所聞,擅長透過鏡頭傳達訊息的慈徽,開始經營「蹲點阿拉伯」粉絲專頁。

無獨有偶,名為「土女時代」的粉絲專頁,則由土語系 2010 年入學的幾位同學共同創立。包含高珮倫在內的幾位草創成員們表示,因為太常被詢問「土語系在幹嘛」而感到十分厭煩,加上韓團「少女時代」正當紅,最初用以記錄她們大學生活的土女時代,於焉誕生。

圖 5:土女時代成員(來源:土女時代提供)

起初經營這些粉專並未意圖從中獲利。「蹲點阿拉伯」累積至今的粉絲超過一萬兩千名,在同類型粉專中極具代表性,返臺後在廣告界工作的慈徽,開始收到文章及演講的邀約,增加許多不同面向的收穫與機會。

經營「土女時代」的高珮倫和同學們,以及學姊魏宗琳,歷經從粉絲專頁到架設網站內容和類型的質變,於 2015 年登記成立公司,同年獲選為臺灣創業加速器「之初創投」(AppWorks)第十一屆的育成團隊之一,以驚人的速度獲得了鎂光燈的注意。

圖 6:經營「蹲點阿拉伯」粉專的慈徽(來源:徐慈徽提供)

林建財老師表示樂見年輕人運用所學開創未來;撰寫多年部落格文章的吳興東老師,無償授權所有內容給土女時代,給予最直接的支持。尚在摸索個人及粉專品牌的慈徽,懷抱著一份奇特的使命感,正致力促成同類型網站或粉專的整合;全職投入經營「土女時代」的珮倫和兼職逐夢的宗琳,亦在探索如何為這一個平臺規劃一套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

我就是不想一直聽到有人說,讀土語系是一件沒有用的事情!

熱愛土語系的宗琳,以最堅定的聲音如此說著。

阿語系、土語系培育出來的人才,因擁有語言的優勢,可直接獲得在地第一手的資訊,同時能對照臺灣現況,提供多元的觀點。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不僅是難能可貴的專業,更是「讓臺灣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臺灣」的珍貴軟實力。

誌謝

感謝已退休的土語系吳興東老師,還有阿語系系友徐慈徽小姐、土語系系友魏宗琳小姐、高珮倫小姐撥冗受訪。另要特別感謝阿語系退休的林建財老師,林老師退休後長居臺中大甲,並常年在臺灣與美國之間往返。本次特地在前往美國前,於臺北馬偕醫院回診時撥冗接受訪談,在此一併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