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編按:海洋從來不僅是一大灘鹹水,卻是文化傳承的記憶載體。時代不停引導歷史行進,海洋的深度也隨著記憶堆砌而日益深邃。本系列文章希望藉由探求海在古典文明中的人文想像,欣賞海洋的記憶、文學、歷史,以及語言的景觀,反思我們對於海的情感,並且為台灣的海洋思潮添上小小一筆。喔,名符其實的思潮! 盛夏快要到了,如果你趁著假日,到海邊輕踏浪尖,眺望遙遠的淵面,你會發現海洋既阻隔又連結的特質。顯而易見的,人或許還能住在河裡,卻不能在鹹澀善變的海上居住,即使中國古典常出現「海上」這個詞,也只是濱海地區的意思。然而海洋又是一條四方無阻的通道,沒有山巒、泥淖或懸崖,只要熟悉航海術,即可遊歷萬浬,隨浪潮而來的是新時代與魔幻的異邦。或許,海洋甚至跨越了空間和語言,畢竟世界的海洋皆相通,你掬起一捧海水,是否聽見浪聲迢遙?就讓我們進入海的古典想像吧,浪漫而且隨興。 希臘當然是我們旅程的第一站,這個以海為業千年的民族,即使到了經濟困窘的今天,仍然擁有規模龐大的商船隊。希臘語裡面的海叫做θαλασσα (thalassa),一個我嚮往渴求已久的字,不覺得這個字很清晰重現波浪拍打的聲音嗎?θαλασσα,θα-λα-σσα,波浪躍起,向內旋轉,化為海沫,鹽粒飛揚,復退回刮擦海岸,永遠帶走陸地一部份。 我所知的語言中,海的摹聲通常深遠,夾帶深不可測的氣味,看不見海床或彼岸,例如北京話的ㄏㄞˇ,閩南語的ㄏㄞˋ,拉丁語的mare,法語的mer,希伯來語的ים(iam)。當然英語除外,雖然英國人無疑也是海洋民族,但無論是sea或是ocean都不是我喜歡的聲音,因為兩個單字聽來,只覺得這海洋也未免太淺了,一下子就能擦到底似的。 其中只有θαλασσα充滿騰躍的生命,在阿緹卡的海岬上,薩拉米斯的夜色中,雅典人把波斯引入海洋,陸地上的帝國在海中也必須敬畏後退,特米斯托克利將那周旋島嶼海峽之浪聲,化為退敵的千軍萬馬。或是在帝國中央,命運未知的傭兵團,隨著年輕而急切的王子,面前便是波斯的江山,怎知這是一場注定撤退的爭奪,我們在沙漠裡群山間遍尋不得一縷水紋,如果繼續困在內陸,就要死了。也不知過了多久,將軍聽到士兵們的喧囂聲,以為是敵人的攻擊,然而這喧囂不減反增,他於是上馬前奔,聽到的就是這個歡欣騰躍的字,”Θαλαττα! θαλαττα!” 希臘語另外還有兩個海的單字──ποντος(pontos)和ωκεανος(okeanos)。前者亦很深邃,磅礡澎湃,似乎只有不受神力控制的蠻邦異域才與之相配,後來則已經演變為黑海的代稱,進而是黑海南岸,小亞細亞東北的專有稱呼,也就是與之同名的王國──本都。本都王國以羅馬共和時代,反抗羅馬統治的國王米特里達提聞名,尤其是其百毒不侵的身體,解毒劑至今仍稱為mithridate。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中,一個小孩在基督山伯爵的面前背出 “Mithridates, rex ponticus”,「米特里達提,君臨本都中」就是暗示有人要下毒了。至於ωκεανος,海洋的本字,偉大的洋川啊,環繞世界的廣袤水域,上古的泰坦巨神,《伊利亞德》裡,鍛冶神巧妙繞飾在阿奇里斯盾牌的外緣。這已是一組宇宙秩序的古典想像,大概不是本文可以說明的了! 下一篇,紫讓會和大家談談希伯來文中的海洋喔! (本文同時刊登於滔滔 Ocean Says) 註: 薩拉米斯海戰的故事記載於希羅多德的《歷史》,而傭兵團的萬人大撤退,則是雅典將軍瑟諾芬(Xenophon)著作《遠征記》(Anabasis)的主要情節。θαλαττα(thalatta)是阿緹卡方言的唸法,其他方言與通用希臘語、拜占庭希臘語、現代希臘語都是θαλασσα(thalassa)。 作者:王紫讓 台大醫學系二年級學生,涉獵廣泛,迷戀語言、歷史、藝文,閒暇時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兩河之中:美索不達米亞〉 編輯:Crystal 更多故事: 回到1904:一個日本士兵的台南日記(一) 2015-03-28 08:00:56 1 民主是自己爭取來的──點燃世界真普選風潮的澳洲尤利卡革命 2014-12-17 10:10:15 1 男人歌,唱給誰來聽? 2014-08-22 17:52:25 1 植物獵人還是商業間諜?改變中英茶葉貿易史的探險家羅伯.福鈞(Robert Fortune) 2014-08-31 09:30:14 1 如何面對歷史傷口──在德國,一場追尋正義的漫長之旅 2015-03-03 22:44:29 1 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2014-08-28 11:09:07 1 1908/10/24,是誰在台中公園湖心亭休息? 2015-04-01 21:22:04 1 有故事的昭和時代建築(一):大原美術館分館 2015-02-03 10:16:33 1 歷史學家應該成為警方線人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