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南之隅
在歐美旅行遊走時,有時會見到人們隨身披著或圍著一塊織布,或看他們拿出一塊織布鋪在草上,坐在織布上曬太陽,或是趴在上面翻著手上的書頁,有些人甚至會這樣做起伸展跟瑜珈,後來才知道那塊織布叫做 Peshtemal,一種源自土耳其的布料。
Peshtemal 來自於土耳其文的 Peştamal,Peşt 是腹部,mal 則指的是裹住身體的布,是一塊源自於土耳其浴的圍布,而其最著名的產地是布爾丹 Buldan,這裡是土耳其的「棉紡之都」。
布爾丹這個小鎮是個奇特的地方,它是土耳其的紡織重鎮,有超過八百年的紡織產業史。直到二戰結束後,甚至在 60 年代台灣紡織業開始快速進展、進軍全球代工時,他們多還是用手動紡織車進行手工織布。
若追溯布爾丹的紡織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希臘羅馬時代──小鎮東南方的古城遺跡特里波利斯(Tripolis)。這座城建立於西元前六世紀,在亞歷山大東征後的希臘化時代,是帕加馬王國(Bergama)的所在地,布爾丹在此時第一次出現紡織活動。
不過,直到西元一世紀的羅馬時期,布爾丹紡織技術才逐漸發展。古城特里波利斯現今仍然可一窺羅馬時期及拜占庭時期所留下的遺跡,像是街道、競技場、露天劇場、公共浴場等公共建設。從這時起,布爾丹便逐漸以紡織而為人所知。
事實上,布爾丹並非土耳其首見的紡織活動,土耳其所在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小亞細亞)的紡織技術發展得很早。以全世界的考古發現來說,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聚落遺跡,是位於土耳其中部的加泰土丘(Çatalhöyük),西元前 7500 至 5700 年間就有人類定居,推估當時可能有多達 8,000 人同時在此生活,考古團隊在骨骸埋葬處發現交錯縱橫的亞麻布纖維,呈現當時人類發展出紡織技術。
布爾丹開始奠定棉紡之都之譽,要一直到十三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才真正發揚光大至後世。當時的統治者蘇丹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 I, 1389-1402)即將舉行世紀大婚,需要穿著皇族長袍禮服卡夫坦(Kaftan),而巴耶塞特一世將此重責大任交給了布爾丹的工匠,自此之後,布爾丹奠定了他們「棉紡之都」美名的基礎,也在歐亞商隊間傳開了名聲。
對鄂圖曼帝國來說,國家經濟豐足表現在貴族的奢華生活上,而布爾丹的紡織技術正好迎合這個「奢華」的需求,他們師傅所製作的圍巾(shawls)、卡夫坦及織巾樣式豐富且時髦,在當時的貴族間相當搶手。那時候也是土耳其織品的全盛時期,擁有最多種類的顏色、材質與設計款式,布爾丹因此被公認為「棉紡之都」。
後來,隨著土耳其浴需求而供應的手工織巾 peshtemal,成了布爾丹優秀紡織工藝一項發揮之所,也成了布爾丹最具代表性的紡織品。當土耳其逐漸現代化後,此項布爾丹手工織巾漸漸進入歐美市場,成了年輕人與家庭的愛用品,發展出披肩、圍巾、海灘布、野餐布、桌巾、室內蓋毯等等的多元化用途,布爾丹紡織產業也因應多元用途而有不同材質的織品,但仍保有原來有著歷史與文化厚度的名稱peshte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