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還記得青春年少時談戀愛的坎坷心情嗎?想必大家都曾因為愛情而猶豫徬徨吧?之前新聞報導,有位純情的男大學生,猶豫於告白與否,於是他決定到月老面前求籤,解籤得來的指示是:「上吧!不要再猶豫了。」他便鼓起勇氣告白。
於是,他被拒絕了。被拒絕了。被拒絕了。被拒絕了。被拒絕了。
這位男大學生所抽的龍山寺第十四首籤詩是:「宛如仙鶴出樊籠,脫却羈縻處處通,南北東西無障碍,任君直上九霄中。」此籤詩的確有掙脫愛情牢籠的意思,此後當事人終於可以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新感情,當事人也表示終於獲得解脫,不會怪罪月老。
不過細看新聞照片,籤詩上面標示觀世音靈籤,不是月老嗎?
早期先民飄揚過海來台,將原本的廟宇籤詩一併帶來臺灣,保生大帝、媽祖、觀音都有自己專屬的籤詩,沿用至今。而臺灣的月老大多陪祀在附殿,隨主神一起祭祀,很少有專屬於月老的廟宇。
因此若是要抽籤,信眾也只能借用主神(媽祖、觀音)的籤詩求籤。這會令大家感到疑惑,難道月老沒有自己的籤詩系統嗎?當然是有的。不過有些原因導致現在臺灣很少使用原始的月老籤詩系統,或是採用新編的月老籤詩。
根據筆者親自到臺北龍山寺實地走訪,發現月老前面只有筊,沒有籤桶。龍山寺的工作人員表示,龍山寺主祭觀音菩薩,只有觀音靈籤,沒有月老的籤詩,不過觀音靈籤即提供了婚姻姻緣的諮詢。
話說籤詩系統是隨時代演變的,月老的傳說最早起於唐代,但是關於月老籤詩的記載,要到清末才有。杭州有座月下老人祠堂,位於西湖白雲庵旁,很靠近雷峰塔,此地月老祠內有籤詩,內容取材於中國古代詩詞與典籍,如《詩經》、唐宋詩詞等。金庸先生就曾在他的散文集中提到:
杭州月下老人的籤詞恐怕是全國任何廟字所不及的,不但風雅,而且幽默,全部集自經書和著名的詩文。據說其中五十五條是俞曲園(俞樾,清末樸學大師)所集,此外四十四條是俞的門人所增,一共是九十九條。
——引自金庸,《金庸散文》,(台北:遠流,2007),頁44-47。
這座月老祠據說頗為靈驗,此地從清末以來,就以月老籤詩聞名。但筆者參看臺灣目前市面上的旅遊書籍,發現介紹杭州時,幾乎沒有介紹到這座廟,然而杭州在地人或是內行人都知道,來杭州,就一定要來月老祠求籤。
1928 年徐志摩跟陸小曼出遊,探訪雷峰塔浪漫的傳說之外,還到西湖白雲庵拜月老求籤。他在《眉軒瑣語》提及這段歷程,雖然沒有說他跟陸小曼在月老處抽到什麼籤詩,但有佳人共遊,早已羨煞我輩單身鄉民。
巴金的《隨想錄》也提到:「我喜歡把自己比作春蠶,三十年代初我們幾個未婚的年輕人游西湖到白雲庵月下老人祠去求籤,簽上有一句話我至今還不曾忘記:『……似春蠶到死尚把絲抽』。儘可能多吐絲,這就是我唯一的心愿。」
看到這種逛月老盛況,看來單身男女也該揪團去拜一拜,畢竟民國時期好多文化名流、達官貴人都常來此處。就連歷史學者鄧之誠都講了,這地方根本就是一群曠男怨女的聚集地,[1]而籤詩在民國時期歷經戰亂,而導致部分失傳,歷經多次增補修改,也靠著不少熱心湊熱鬧人士的幫忙才完成全套籤詩。
到底杭州月老祠籤詩這麼有名,其中是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主要是因為這籤是月老專門回答信眾問題為主的,所以籤詩內容以愛情跟婚姻的指示為主。例如:A女問最近聯誼的對象好嗎?這男的靠不靠得住?籤詩上出現「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意指這男子很靠得住,可以嫁。月老籤詩果然不同凡響,這麼確切,妹子趕快嫁啊,月老叫妳嫁。
「德者本也,財者未也」,叫人不要為錢而結婚。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但是最後一句或許能解釋為可以為錢離婚(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個大家都很熟,劉禹錫的〈陋室銘〉,指對象雖然窮,人品卻好,可以嫁。大家可以考慮臺灣可愛的文科男生,雖然沒理工科那麼有錢,但人品也一樣好呢~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本句原來是講說孔子的弟子冉伯牛患上了麻風病,對比到現況,當事人要注意,對方可能有隱疾,或自己不知道的問題。
「父母國人皆賤之」,當事人的對象無法獲得家長贊同,且對方可能有心術不正的問題,要注意。原文出自《禮記》:「奔者為妾,父母國人皆賤之。」是指未婚男女未獲得家長同意,私奔之後,被人恥笑。孟子〈滕文公〉也有提到曰:「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意思是指男生一出生,父母巴不得馬上替他找個好太太;女生生下來,爸媽就希望立刻替她找個金龜婿;父母疼愛子女的心,每個人都有。
假如男女不理會父母的命令和媒人的說合,這對鴛鴦就透過牆縫互相偷看,跳過牆頭私奔去也;這樣父母和國人都要輕視他了。就好像古時候的君子都想作官,但要依正道求官;不依正道求得官位之人,全都是爬牆一類的品德低賤之人啊!
這意思投射在籤詩上,就是指此對象未獲得當事人父母同意,但是卻不努力於正道,比如改善自己的條件,或是努力尋求對方父母同意啦。反而使用比較極端的方法來對抗,這種人不是什麼好人,勸當事人要注意。
「兩世一身,形單影隻」,連韓愈〈祭十二郎文〉都出來啦,不過抽到這支籤,感覺要單身一輩子,好悲催,這位月老也太直接了!
「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這傢夥有什麼地方值得你這麼顛倒呢?唉,連這種醜八怪也要!(此為金庸先生的譯文,非常傳神,在此借用,不做更動)
西湖白雲庵月下老人祠現今已經沒有了,西湖旅遊景點目前常提到的月老廟其實是後來在黃龍洞新蓋的。
在臺北名聞遐邇的霞海城隍廟也是如此,根據霞海廟方表示,霞海城隍廟的月老是不能求籤的,大家看到的籤其實是城隍爺用的,月老不給求籤,只能求紅線。[2]
至於不讓信眾抽籤的原因,是因為某些信眾不理會(或不知道)月老不能求籤一事,自行求籤。一旦擲茭或求籤,當信眾抽到不吉的籤詩,或是事後感情遭遇不順,難免心有怨懟,怪罪月老,廟方兩難之下,只好將籤筒撤走,只有城隍才能使用。廟方認為,追根究柢還是當事人自己要勇敢,真的願意配合反思,並檢討自己的行為態度,才能把握良緣,此時就能找到理想的伴侶。
畢竟月老只負責牽線,選擇權還是在當事人手上,自己眼睛要張大看清楚。再說,就算月老牽線配對成功,雙方還是要努力維繫感情,好好經營。不然,自己總不努力,感情出問題都怪月老牽錯線,這實在不是個正理啊。
也因此,有些廟宇認為,月老只負責牽線,剩下的就看當事人的前世姻緣與現世經營,無須靠月老解籤。
本文摘自聯合文學出版之《籤詩密碼:神明誠徵專屬解籤人》
籤詩不僅是宗教命理之物,
更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生命智慧。
作者走訪台灣眾多廟宇,
蒐集研究各類版本的籤詩,
從中發現籤詩內容解釋不一、
流變多元的複雜狀況,
進一步探究有關求籤、
解籤背後的運行機制。
[1]鄧之誠《骨董瑣記續記》卷4〈月下老人祠籤詞〉有詳細的記載:「月下老人祠在西湖,即白雲庵,以籤詞著,癡男怨女之所宗也,詞頗拉雜,蓋好事者為之。」
[2]霞海城隍廟月老據說是1971年,有位老太太到台北霞海城隍廟向城隍爺祈求讓適婚年齡的兒女能找到適合的對象,說也奇怪,幾個孩子很快便有男女朋友。老太太感謝之際,向城隍廟主持陳國汀表示,願意捐獻月下老人神像一座,供奉於城隍廟,協助城隍老爺處理未婚男女的婚姻大事,陳國汀荐請蘆洲王稻瑞先生雕刻一尊高一尺三的月下老人神像。冉冉白鬚,雙頰紅潤的月下老人(按:已因三十多年香火興旺的燻染,白鬍醺成黑鬍),終日面帶微笑,左手拿婚姻簿,右手拄著枴扙,肩披紅線,促成好姻緣。從此,月下老人的神像,成為霞海城隍廟眾多的神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