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 年正月 13 日,大雪紛飛的天氣映照著李氏朝鮮的國運。
國王李倧(仁祖)沒有興致慶賀新一年的來臨,只是憂心忡忡地擔心國家是否就此亡於自己手上。面對連月來的敵方迫降,李倧怎樣也想像不到,朝鮮竟可在不到一年間墮入危急存亡的險地。整起事件要追溯到去年 4 月。
1636 年 4 月,後金國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改國號清,於首都盛京進行登基大典,並脅迫當時身在盛京的朝鮮使臣羅德憲和李廓,要求朝鮮成為清國藩屬。使臣拒絕就範,為朝鮮國難埋下伏線。當時形勢而言,清國在東北亞的勢力逐漸崛起,多次打敗中國明朝,朝鮮因在文祿・慶長之役受到明朝的協助而不致滅亡,朝鮮遂一直也忠於明朝為其宗主國的地位。
皇太極脅迫朝鮮使臣一事,很快傳到朝鮮朝廷耳中,掌令洪翼漢上書李倧:
「臣墮地之初,只聞有大明天子耳…今乃服事胡虜,偸安僅存,縱延晷刻,其於祖宗何,其於天下何,其於後世何?臣愚以爲,戮其使而取其書、函其首,奏聞於皇朝。」
大部分朝野輿論均認為,勢必要斬殺身處朝鮮的清使和燒毀皇太極致函的國書。
皇太極得悉朝鮮朝野反應後,積極集結軍備,最終於同年 11 月率領 10 萬大軍南下征伐朝鮮。
1636 年 12 月 10 日,清軍以掩耳迅雷之勢渡過鴨綠江,兩日後攻陷定州(今天北韓的平安北道)和安州(今天北韓的平安南道)。然而,其中一路清軍在攻打白馬山城時,遭到頑強抵抗,一度讓清軍停止步伐。
皇太極深知朝鮮領地遼闊,若不能速戰速決,形勢對清軍將十分不利。皇太極遂下令各路軍,凡遇上朝鮮城池時,皆繞路而過,讓十萬大軍直奔朝鮮首都漢陽。此外,皇太極又派遣馬福塔率領 300 人,喬裝成商隊潛入漢陽,伺機突襲。
1636 年 12 月 13 日,李倧接到清軍入侵消息後,命令沈器遠負責守衛京師,並命令老弱朝臣前往江華島避難。翌日,清軍前鋒部隊已越過松都(即今天北韓的開城)。由於松都與漢陽大概幾乎只有一江之隔,李倧遂遷移王族至江華島,自己則領軍至南漢山城據險要固守。正當李倧走出崇禮門(即今天南韓首爾市的南大門)時,遭到皇太極派遣的馬福塔等 300 人突襲,李倧趁亂逃去南漢山城。馬福塔等軍隊與清軍前鋒部隊會合,把李倧圍困於南漢山城。
1636 年 12 月 20 日,皇太極率領清軍主力部隊至松都,進一步迫近漢陽和南漢山城,並派使節勸降,惟被李倧拒絕。李倧在固守南漢山城期間,不斷發旨各城勤王,但大部分來援的軍隊均被清軍擊敗,加上山城受困導致糧草運輸困難,很快就出現軍糧短缺問題。
1637 年 1 月 1 日,皇太極率主力攻陷漢陽,再駐紮炭川俯瞰南漢山城。雖然此後不斷有零散的朝鮮軍隊勤王,但仍大部分被清軍擊敗。
1637 年 1 月 13 日,李倧受到十多日圍城的困擾下,決定先派人出城議和,試探皇太極的反應,但皇太極很快就拒絕議和,直接要求李倧投降。李倧再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向皇太極稱臣投降,並派大臣李弘冑出使獻書投降,但皇太極怕李倧只是詐降,遂依然強硬地要求李倧親自出城投降。
另一方面,李倧也懷疑出城投降是皇太極所耍的奸計,雙方又再處於膠著狀態。皇太極見李倧沒有回應,遂派多爾袞攻陷江華島,俘虜之前已逃亡的朝鮮王妃、王子、宗室等,並下達最後通牒要求李倧投降,否則城破後屠城。
1637 年 1 月 23 日,李倧雖然恐懼皇太極的最後通牒,但始終依然懷疑皇太極所耍的奸計,遂決定送世子李溰代他出城投降,但皇太極反威脅李倧一定要親自出城,並準備獨自返盛京,以後不再和談。
1637 年 1 月 30 日,李倧最終答應投降,親自穿青衣率世子李溰出城,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並簽訂和議,其中重點包括:
- 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 朝鮮斷絕與原宗主國明朝的關係。
- 朝鮮仁祖以其長子李溰、次子李淏赴奉天作人質。
- 清朝禁止朝鮮大量修建城堡等防禦工事。
和約簽訂後,朝鮮正式歸附清朝,直至近代日本吞併朝鮮為止。以上就是朝鮮著名歷史事件——丙子胡亂的經過。
南漢山城行宮
雖為歷史遺址,但現時南漢山城廣場(現今南漢山城入口)附近仍有不少人居住。廣場附近較為著名的景點有南漢山城行宮。南漢山城行宮是朝鮮國王離開漢陽宮殿時,駕臨南漢山城所居住的地方。行宮建 於1626 年,當年仁祖避難時也在此宿泊。
行宮正門為漢南樓,於 1798 年建造,屬於較為晚期的建築。穿過漢南樓後,就會見到行宮的外行殿,是朝鮮國王出行時處理政務的地方。在外行殿側旁進入,就會抵達後方的內行殿,是朝鮮國王就寢起居的地方。
除了外行殿和內行殿外,行宮內還有兩幢主要建築:坐勝堂和左殿。坐勝堂是以前南漢山城守將辦公地方;左殿則是朝鮮壓族的宗廟,每當朝鮮發生重大的戰爭或內亂時,王室會把王族的神主牌遷往此處的宗廟避亂。
全勝門(北門)
從南漢山城廣場出發的話,北門是路途最近的城門。北門又名全勝門,從小路走上城門的話,可以見到門樓上「全勝門」的牌匾。如果想從北門開始沿着城牆,圍繞南漢山城走則需要大半天的時間,因為整座山城的外城周長達 11 公里。
另外,在北門附近有一處北將台址,是以前朝鮮將領守禦北門的的指揮場所。
從北門一直向西門走,可走到山城西北角的連珠峰瓮城。瓮城是屬於中國傳統城池的建築特色,為了加強防守而在城牆或城門外修建多一層小城,形如「甕」而得名。
然而,朝鮮瓮城與中國的不同之處,在於瓮城城牆僅有一端與主體城牆相連,另一端通常留出豁口,連珠峰瓮城正是這種結構。
右翼門(西門)
從連珠峰瓮城在往前走,就是南漢山城西門。
西門,又名右翼門,是整座山城最高的地方,可以眺望首爾市景。從西門再向南走,就是著名的景點守禦將台。守禦將臺是南漢山城四個城臺之一,是負責守禦將帥們指揮發令的地方。仁祖當年曾親自在守禦將臺指揮守城軍隊,與皇太極大軍對峙,惟最終投降。
至和門(南門)
南門,又名「至和門」,位於山城隧道附近。南門附近主要有三座南瓮城,但地勢不及連珠峰瓮城險峻。
左翼門(東門)
東門,又名左翼門,名稱與西門相對。東門附近有一座長慶寺信地瓮城,功能與連珠峰瓮城相似。特別的是,從東門往東北方向走,可見到南漢山城的兩座外城——蜂岩城及漢峰城。
後記:剛巧在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前一年大韓民國上映了電影《南漢山城》,主要描寫當年丙子胡亂和被圍城的經過。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此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