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尼古拉二世】末代沙皇的末代之愛

$
0
0

秘密戀情

1884 年 6 月 15 日,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輔登基不到一年,他的弟弟謝爾蓋大公在聖彼得堡冬宮,迎娶來自德意志黑森大公國的伊莉莎白公主(Elisabeth Alexandra Luise Alice)。

這位以美貌及溫婉性情著稱的公主身邊追求者眾多,連年輕時的德皇威廉二世都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過伊莉莎白最終情定與自己性情相符,並且對宗教也一樣虔誠的遠房表哥。

在這場婚禮上,年方 16 的俄國王儲尼古拉(即未來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邂逅了伊莉莎白的妹妹──年僅 12 歲的艾莉克絲公主(Alix of Hesse),尼古拉日後在日記裡寫到當時「溫柔的小艾莉克絲和我一起在玻璃窗寫下彼此的名字(我們彼此相愛)」。

不過,這段看似門當戶對的愛情,卻得不到雙方家族的認可,儘管羅曼諾夫家族與黑森萊茵大公國(Grand Duchy of Hesse and by Rhine)間有過幾次聯姻,但因男方最後皆遭暗殺身亡,使得俄國宮廷認為這個家族的女子會為其招來厄運,不希望未來的沙皇再迎娶來自德意志的公主。

另一方面,艾莉克絲的家族也不願意她嫁到遙遠的俄國。因母親的早逝,艾莉克絲自小被送到英國,由外婆維多莉亞女王養育成人,外界都認為她是女王最寵愛的孫女。

女王與外孫女們,這四位都是黑森大公國的公主,依靠在女王身邊的是艾莉克絲,艾莉克絲身後的是伊莉莎白 (Source: wikipedia)

或許是愛孫心切,維多莉亞女王想把艾莉克絲留在自己身邊,希望艾莉克絲能嫁給她的長孫,即艾莉克絲的大表哥-亞伯特王子。亞伯特王子是未來的英王愛德華七世的長子,也是英國王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如果艾莉克絲當時聽從外祖母的意願,她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英國皇后,只是她早已心有所屬,所以斷然拒絕了女王的提議。

1889 年艾莉克絲再次來到俄國探訪她姊姊,尼古拉特地為她在亞歷山大宮舉辦舞會,他在日記裡寫著:

「我夢想著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娶艾莉克絲,我深愛她已久,在她停留於聖彼得堡的這三個禮拜裡,我對她的愛變得更強烈, 更深切,儘管我一直在抑制對她的情感,我仍希望這個夢想可以實現。」

從尼古拉的日記裡可以感受到他對艾莉克絲的深厚情意,但其實他從 1890 年開始就同時與芭蕾名伶瑪蒂達(Mathilde Kschessinska)交往。尼古拉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倒是不反對這段關係,認為這洽好可以使尼古拉忘記艾莉克絲,不過他或許沒想到,這對不受祝福的戀人仍祕密地維持書信往來。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靈魂裡會同時存在兩種愛情,一個是夢想中的愛情,一個是現實中的愛情。」

尼古拉筆下「夢想中的愛情」指的便是艾莉克絲,而「現實中的愛情」即是瑪蒂達。

或許是母親的早逝的原因,讓原本活潑愛笑、外號「小太陽」的艾莉克絲,臉上總籠罩著一曾淡淡的憂傷。對亞歷山大三世來說,艾莉克絲顯得「高傲冷峻」,和姊姊伊麗莎白相比,更加顯得沈默寡言。除了一開始留下的壞印象外,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亞歷山大三世更傾向自己的兒子可以取法國人為妻。

俄法同盟

1892 年,亞歷山大三世與法國簽訂協議,這項協議日後被稱為「俄法協定「或稱為「俄法同盟」。雖然沙皇不喜歡法國的共和體制,但十九世紀末歐洲局勢的變動讓他不得不與法國合作。

當時,原與俄國保持友好關係的德意志轉向支持奧匈帝國,德皇威廉二世認為既然俄德兩國皇室長期聯姻,俄國應該會繼續與德意志保持同一陣線,不需要再與俄國續簽《再保險條約》(Reinsurance Treaty)。這項條約原是前首相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於 1887 年與俄國簽的秘密條約,主要內容為若是德俄雙方其中之一與第三國交戰,另一方可以保持中立,但不包括俄國攻打奧匈帝國或是德國攻打法國。

對俄國而言,少了《再保險條約》意味著德意志將自己為敵了,這個古老的帝國此時迫切需要另尋盟友,來突破外交困境及補足內部發展的資金缺口。此時,法國嗅到自己的機會來了,法國為了突破外交孤立的局面轉向拉攏俄國,提供沙皇金錢借貸以購買武器及推銷公債,讓俄國慢慢對法國產生依賴,藉此提議兩國簽下〈俄法協定〉以對抗德奧義的「三國同盟」,這就是為什麼沙皇會希望尼古拉可以與法國人聯姻來鞏固兩國的同盟關係。

婚前協商

1894 年,亞歷山大三世的健康狀況開始急轉直下,這讓他開始認真考慮尼古拉的請求,羅曼諾夫家族也許能再次與德意志聯姻。在得到父親的同意後,尼古拉在一場家族的婚禮上宣佈與艾莉克絲的婚約。

兩人拍攝的訂婚照

1894 年 4 日 19 日,艾莉克絲的哥哥-恩斯特大公(Ernest Louis, Grand Duke of Hess)與尼古拉的表姊-維多莉亞.梅莉塔公主舉辦婚禮,婚禮前拍攝的家族合照中可以看到尼古拉與艾莉克絲兩人並列於維多莉亞女王的後方,只是在本該開心的場合,她卻看起來滿懷憂傷。

恩斯特大公婚禮前的家族合影,左側坐在椅子上的是威廉二世,他後方站著一男一女分別是尼古拉與艾莉克絲(Source: wikipedia)

尼古拉的日記裡記載了他在拍攝照片的前一天,與艾莉克絲深談更改宗教信仰的事情,這讓身為虔誠的路德教派信徒的艾莉克絲感到十分痛苦。

「我們談到了 12 點,不過事情沒有絲毫進展,她持續拒絕改信東正教。可憐的人兒,她不停的哭泣。我們直到互相道別時才變得比較冷靜」

眼看艾莉克絲在愛情與宗教間陷入掙扎,當初不贊同這門婚事的維多莉亞女王便勸說艾莉克絲,嫁給尼古拉而改宗是值得的,改信東正教的姊姊伊莉莎白也保證兩個教派差別不大,最終艾莉克絲同意改信東正教。

在尼古拉公開婚約後沒幾天,沙皇夫婦的祝賀信也寄到了,亞歷山大三世在表達自己喜悅的同時仍不忘告知尼古拉「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你的這一步完全決定了你與家族未來的命運。

但此時的尼古拉完全沈浸在愛情的喜悅裡,他怎麼樣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末代沙皇,更猜不到他和家人會是布爾什維克黨人的槍下亡魂。

夢想成真

1894 年 11 月 1 日亞歷山大三世病逝,這打亂了尼古拉與亞歷珊德拉的婚禮計畫,他們不得不提早舉辦。亞歷山大三世駕崩的隔天,艾莉克絲就趕到俄國參加葬禮,同時在東正教教堂受洗。按照俄國宮廷傳統,艾莉克絲從此改用俄文名字──亞歷珊德拉.費奧多羅芙(Alexandra Feodorovna)。

在與家庭成員協商後,婚禮決定在皇太后瑪麗的生日當天舉行,希望能為宮裡憂傷的氛圍帶來些許歡樂。原先只想辦場私人婚宴的尼古拉在叔叔謝爾蓋大公的說服下,向各國使節發送婚禮請帖,請帖上還註明衣著規定,俄羅斯貴族男子們必須穿著軍服,俄國政府官員要穿戴符合自己官位的制服,俄羅斯貴族女子需穿上正式的宮廷禮服,而外國婦女要穿戴鑲有珠寶及勳帶的晚禮服。

1894 年 11 月 14 日上午 11 點半,尼古拉從自己的寢宮前往冬宮內的教堂,瑪麗皇太后隨後也從自己的宮殿出發,亞歷珊德拉則在伊麗莎白及其夫婿謝爾蓋大公的陪伴下抵達婚禮地點。

亞歷珊德拉穿著華麗的婚紗和俄羅斯皇室專屬的披風,頭戴俄國的婚禮王冠,脖子上戴著凱薩琳大帝的遺物,一串 475 克拉的鑽石項鍊。

典禮在中午 12 點 10 分正式開始,尼古拉與亞歷珊德拉跟在瑪麗皇太后身後緩緩的步入禮堂,尼古拉的騎兵團也伴隨左右,緊接著由尼古拉的外公──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Christian IX)領頭帶領羅曼諾夫家族的成員依序進入禮堂。

在東正教大祭司的主持下,尼古拉及亞歷珊德拉(在皇太后的攙扶下)爬上祭壇,祭司把兩人的結婚戒指放在托盤上。禱告結束後,祭司手握婚戒向大家宣佈兩人的婚事。兩人按照習俗分別跪著向三位伴郎念出婚姻誓言,接著親吻了黃金十字架,在做完最後一輪祝禱後,祭司宣佈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至此,尼古拉盼了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一年尼古拉 26 歲,亞歷珊德拉 22 歲。

尼古拉二世與亞歷珊德拉的婚禮

帝國末日

婚後的尼古拉與亞歷珊德拉完全沈浸在兩人世界裡。

婚後一年,他們就迎來他們的長女奧麗加公主(Olga)。1896 年,尼古拉在莫斯科正式登基,成為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成為俄國的皇后的亞歷珊德拉漸漸開始背負生下皇位繼承人的壓力。經歷了四次產女,直到 1904 年的夏天,尼古拉二世與皇后終於迎來他們期盼已久的兒子──阿列克謝王子(Alexei)。

「我確信你會想念我們的寶寶,他是如此可愛。我明白上帝為何在今年賜與我們孩子,祂從未忘記我們渴望擁有一位男孩。為了讓他長大後能輔佐你,現在開始你將為他而打拼並讓他了解你的想法。我向你保證我們會看著他一天天長大。」

儘管早已為人父母,從亞歷珊德拉寫給尼古拉二世的信裡還是可看出,阿列克謝的誕生帶給他們偌大的喜悅。

然而,這個喜悅只維持沒幾個月,阿列克謝出生後四個月被診斷出患有血友病,他的母親正是血友病帶原者,這讓俄國宮廷對亞里珊德拉皇后感到相當不滿,他們認為這位「德國女人」的血污染了羅曼諾夫家族。

儘管沙皇夫婦盡力封鎖消息,不讓外界知道皇儲的身體狀況,但小王子蒼白的臉色以及身上的淤青說明了他的健康出現問題。亞歷珊德拉對此感到心痛,她原先冀望醫生能治癒阿列克謝,但這種先天遺傳的疾病很難痊癒,心急如焚的皇后轉而尋求宗教及神祕學的協助。拉斯普丁(Rasputin)就在此時被引薦給沙皇夫婦。

拉斯普丁(Rasputin)

這位擅長神命學的男子宣稱:他不需要身體觸碰就能替阿列克謝止血,他的確成功了幾次(但醫生也同時進行治療,所以很難百分百斷定一定是拉斯普丁的功勞),這讓拉斯普丁成功的贏得皇后的信賴,進而成為她的私人顧問。

眼見這種情況,俄國宮廷分成兩派,一派被拉斯普丁的神秘學力量所迷倒,另一派則對拉斯普丁利用沙皇及皇后的信任來干預政治的行為感到不滿,想盡辦法想除掉他。宮廷外的人民也視拉斯普丁為邪惡份子,甚至認為他和皇后一樣都是德國間諜,因為他曾勸尼古拉二世不要向德國宣戰。

1916 年,拉斯普丁被暗殺身亡,隔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引爆二月革命的導火線之一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在攻打德國時吃了敗戰。

現在看來,儘管當時是出於私心,拉斯普丁先前對沙皇的勸說是正確的,以俄國當時的實力的確不足以攻打德國,而正是那一戰的失敗,最終導致羅曼諾夫王朝的滅亡,連沙皇一家人最終也因此離開歷史舞台。

1913 年的尼古拉二世家族合照(Source: wikipedia)
繼續閱讀:【拿破崙與約瑟芬】 歷經市俗與宗教兩次婚禮後,反而就此分手的戀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