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是史學重要方法,甚至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媒體經常譏諷北方天龍國(我乃此國人,自己笑自己應不致引發太大爭議),就因該國人士大多缺乏比較觀點,總認為萬物以我為尺度。 日常生活中,地理差異容易造成初見面時的震驚。我認識一位成大畢業生,離開學校後曾到金三角戒毒村當志工。最近趁新舊工作交替到埃及訪友。前幾天回台,向我述說了歷經古文明、尼羅河,以及髒亂、騷擾與暴動洗禮的埃及行。比較後的震驚讓她重新思考文明、人性與價值觀。 也認識一位老師,她告訴我留學時的震驚。在美國,她發現歷史系沒有很多必修課,也沒人在乎妳究竟記住多少歷史知識。大家關心的是,研究問題有不有趣,如何與不同研究者對話。後來她又發現,學生不分人文理工,書讀得都很廣。聚會聊天,不會僅侷限於美國事物,對於世界各地的事情都維持一種基本的好奇。比較後的震驚,逼著她思索自己在台灣的求學經驗。 這些朋友比較後的震驚,讓我回想起自己的比較與震驚。我總忘不了自己是從離開台北開始認識台灣的。大一暑假到高雄,看著同學家廚房推放著大罐裝的水,心中納悶,不是有自來水嗎?到了不知道第幾位同學家,我終於忍不住提出天龍級的問題。我問,廚房為什麼都有一罐罐的水?高雄的同學帶著理解、生氣、好笑的語氣對我這個台北俗說:「只有你們台北有乾淨的自來水,你不知道嗎?」是的,我真的不知道。 八零年代的大學生,碰上環境運動起步的年代,我認識了不同於台北的台灣。鹿港大排飄浮著的豬屍、蘭嶼岸邊大型的罐頭工廠、後勁五輕場區火光閃閃的夜空、台南二仁溪旁的廢五金、以及工業區藏在草叢裡的暗管……。更難忘的是,蘭嶼友人將我們介紹給部落長老時說的話,他高興的說:「這些是來自台灣的漢人朋友。」漢人?!是,我或許是漢人,但是從沒有人這樣指認我。 大家有機會應該鼓勵自己,甚至強迫自己偶爾偏離習以為常的航道,為自己找點震驚。現代人鼓勵壯遊,或許就是出於這個道理。壯遊雖可取,但經常需要時間與經費,因此並非唯一法門。學歷史的人其實很幸運,因為我們擅長從時間向度找震驚。與過去無數的對話,都是我們的異文化之旅。當然,這所有的前提,在於閱讀者是否擁有活潑的心靈。不然滿桌佳餚,也只能等著主人招待(指示),盡義務把肚子填滿。 更多故事: 【三國蜘蛛網】他和他的風花雪月 2015-10-25 22:47:17 1 當皇太后成為影中人─慈禧攝影集1903-1904 (四) 2015-03-05 19:58:47 1 【深夜食堂】皇民的人生選擇:一段騙子、負心漢與泡麵的故事 2015-02-13 04:26:24 1 【說書】逃殺小說的正義 2015-11-29 09:00:43 1 【鬼的歷史】女鬼不回家──姑娘廟傳奇 2015-08-16 01:47:48 1 【臺灣吧EP4—延伸閱讀】 大家來做體操吧 2015-02-07 20:07:28 1 【麻瓜的語音故事】當日本人遇見漢字──「萬葉假名」的誕生 2015-05-04 18:17:12 1 人要衣裝:漢代人穿什麼衣服? 2015-12-02 09:00:54 1 動物幫忙打勝仗:勇闖緬甸叢林的大象先生 2015-12-10 09:00:43 1 【三國蜘蛛網】做人這麼辛苦,就是為了吃飯──臧霸的友情歲月 2015-05-31 21:40:3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