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崩壞國文】嫵媚與剛直:魏徵的兩張臉

$
0
0
一直以來,魏徵與唐太宗一直被認為是君臣相知的楷模,許多人認為這是「貞觀之治」可以成立的基石,不過,政治場域中的角力,真的只是明君賢臣這麼簡單嗎? 亂世:最好與最壞的時代 朝代的興替,對大部分的百姓而言,是一連串的戰爭與苦難,但是對不願意遵循既有規範的野心家來說,混亂破壞了秩序,所有的政治軍事集團都迫切需要人才,戰亂產生的機會,可以讓他們走上歷史的舞台。 在6-9世紀的隋唐帝國,人被分成三個等級:賤民、平民與士族,在最高層的士族中,還有不同的等級,魏徵出身的家族,大約在士族的中下層,他的父親在北齊當過縣令,在北周滅齊、隋又取代北周之後,魏徵的父親可能就失業了。我們不知道魏徵幾時失去父親,他很早就必須自立,就像那些有才華卻沒有背景的人們一樣,魏徵期待自己可以脫離現在的狀態、出人頭地。 在史書裡,關於魏徵青年以前的事,只有短短的兩行,說他做了道士、並醉心於縱橫家的學說,當然,道士只是幌子,簡單地說,他期待在亂世中作為參謀,貢獻一己之力。於是,他開始了輾轉天下的生涯,他先後換了幾個老闆,總是因為老闆不尊重他的意見導致失敗,最後,他投效了唐帝國的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嫡長子,在後代的史書中,被描繪成一個心胸狹小的人。事實上,他從少年時代就獨當一面,當父親李淵前往北方的晉陽為官時,他帶著其他的家人住在河東,暗地收買人心,即使是李淵的姬妾與庶出兒女們,也對這位嫡長子心悅誠服。在李唐建國後,他成為無庸置疑的太子,並承擔了北面對抗外敵突厥的戰線。 大約在此時,魏徵投效了太子李建成,也得到了他的信賴,魏徵很快地注意到,李建成真正的敵人並非突厥或關東的豪強,而是他的親弟弟、戰功彪炳又野心勃勃的秦王李世民,長此以往,李建成穩定後方的功勳將會被李世民所掩蓋。 因此,魏徵與東宮的幕僚們,趁著李世民在中原戰線受挫之機,力勸太子東進,熟悉中原民情的魏徵,替太子規劃了一連串的舉措,樹立威信、收買人心,成功地建立了李建成寬宏大量的形象,暫時遏止了李世民藉由戰功收取人心的攻勢。 但是,在李建成兄弟雙雙回朝之後,東宮與秦王府的惡鬥才真正展開,在這長達數年的兄弟鬩牆中,李世民步步進逼,甚至誣陷李建成謀反。最後,在李淵的姬妾與其他兒子力保下,才使李建成逃過一劫,亦使李淵注意到李世民的野心已不可抑制。 東宮已是危在旦夕,魏徵力勸李建成應當狠下心,除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並未採納他的意見。或許是當了太久的長子,他仍期待在體制內處理問題,而情勢看起來,也慢慢倒向了東宮…… 唐高祖武德九年,老皇帝終於下定了決心,要將李世民送出權力中心的長安。眼看著即將失去一切的李世民,在六月四日的清晨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害了自己的親兄長與姪兒們,東宮的官僚與士兵一度試圖反抗,卻功敗垂成。李世民奪取了兄長的太子之位,不久就逼迫父親退位,成為唐帝國的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唐太宗。 李建成是魏徵所侍奉的第四個主子,武德九年,魏徵已經四十六歲了,半生顛沛流離,投靠東宮的這幾年,是他最受器重的一段時間,眼看著即將成為新君的重臣,但玄武門之變,改變了魏徵的命運。他不知道的是,他與李世民的相遇,也將改變李唐帝國的命運。 相關閱讀: 穿越者注意!千萬不要做唐太宗的哥哥!(上) 穿越者注意!千萬不要做唐太宗的哥哥!(下) 良臣?忠臣? 身為東宮的重要參謀,魏徵成為李世民最先問罪的對象之一。李世民是一個極其注意自己形象的君主,他並非完人卻想讓自己以完美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眼前與史書之上,他試圖讓自己殺害兄長的行為合理化,所以他首先質疑魏徵等東宮群臣離間兄弟,然而,魏徵卻回答他「如果太子聽了我的話,怎麼會有今天的禍事呢?」 史書說,唐太宗素來尊敬他的才華,所以重用了他,成為這場君臣知遇的起點。 但是,當我們在觀察魏徵的話與他後續的工作時,必須注意一件事,那就是李建成雖死、東宮的勢力卻沒有完全消散。當時的朝廷裡,除了秦王府的班底之外,老皇帝李淵與東宮所提拔的官員仍然遍佈著唐帝國內外,倘若一舉根除,李世民將面對更大的動亂,因此,穩住局勢、收攏人心才是李世民最大的挑戰。 因此,魏徵在唐太宗登基後,奉命前往河北安撫,在路上,地方官逮捕了東宮的舊部送交給魏徵,而魏徵釋放了他們,以此昭示新君既往不咎。這個舉措,與他當年替李建成在關東籌劃的形象工程幾乎是一致的。 魏徵知道,他並不是李世民的親信,他與皇帝並沒有長久的信賴基礎,此時,他已經年近五十,對他而言,李世民的信任可能是他最後的機會。 因此,他十分賣力地提出各種建議來改進朝廷中的過失,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他奏報了兩百多件事,以幾乎每兩天一件的速度拼命地工作。 即便如此,他還是免不了遭人檢舉結黨營私,在調查之後,李世民知道魏徵只是與他的親戚們過於親近,決定不過問此事,只派人告誡魏徵應該要有分際、不可以隨意。 數日之後,魏徵告訴皇帝,他認為君臣之間應當只問公道、而不是遵循表面上的禮儀,李世民深以為然,隨後,魏徵鄭重地表達了他在這新政權當中的位置。 「我希望做一個良臣、不是忠臣。」魏徵如此說,當皇帝問他這兩者的差異時,魏徵回答:「良臣是自己能有美名、也能讓皇帝受到後世稱讚,子孫萬代都能夠享有福祿。至於忠臣,則是自身被害、君王也被認為是大惡之人,家庭與國家同樣淪喪,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這段話,顯示了魏徵對他自己與對皇帝的期待。在他的觀點裡,委婉地隱藏著「良臣」對應「明君」、「忠臣」對應「暴君」的分別,他希望皇帝能接納他的意見來調整施政的方向,讓國家走上好的道路,從現代的說法,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但是,當我們細究他的話時,不難發現「美名」、「惡名」其實是在這段話中有很重要的關鍵,這對君臣的好與壞,表現在他們的名聲上。 期待做一個良臣的魏徵,與希望自己是個明君的李世民,終於在此時找到了他們的共同點:好美名,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含著珠淚跳恰恰:君與臣的攻防戰 魏徵與李世民之間的故事有很多,大多不脫魏徵如何剛直不屈地勸諫皇帝,而皇帝一開始不願意接納、甚至回家跟老婆發脾氣抱怨,在冷靜之後或者其他人調解之後,皇帝才接受了魏徵的建議,有了圓滿的大結局。 這些故事都有一樣的脈絡,當我們仔細思考這些故事時,不得不替魏徵捏一把冷汗,如果皇帝沒有冷靜下來呢?如果皇后沒有調解成功呢?當一個理應被留在政治規範中處理的案件,必須以這些不確定的因素來解決時,其實顯示了這對君臣的關係並不穩固,至少,在其他一開始就追隨李世民的臣子身上,極少看到類似的情況。 有一天,李世民請群臣吃飯,他對自己的妻舅長孫無忌說:「這個魏徵,每次勸諫時,如果我不聽他話,他就不肯執行我的命令,你們說,這怎麼回事?」 魏徵其實就在旁邊,於是他回答:「我勸諫就是因為覺得這事不可行,如果我遵循了陛下的意思,怕這事就做下去了。」 「你是不會先答應下來,之後再慢慢說服朕嗎?」李世民說,這個有趣的皇帝,竟然公然教臣子怎樣陽奉陰違。 「舜告訴群臣說『你們不要表面服從、退下來之後才表達意見』,如果我表面答應了陛下,那就是『退下來才表達意見』了,這哪裡是上古的賢臣們侍奉聖君的道理呢?」魏徵這麼說。 李世民聽完,笑著對群臣說:「你們都說魏徵粗疏無禮,我卻覺得他嫵媚得很呢!」 在許多人看來,李世民的這段話實在很難理解,為什麼魏徵在他看來是「嫵媚」呢?其實這道理很簡單,就是魏徵把歷史學得很好,他並不用臣子應該如何剛直來說服皇帝,他說的是「這哪裡是賢臣侍奉聖君的道理」,那麼,說話的他自然是以賢臣自居,更表示了,他是以對待上古聖君們的標準侍奉皇帝。 這迂迴而婉轉的奉承,正是魏徵與李世民的相處之道,如果大家有讀過〈縱囚論〉,那麼這種微妙的心態,或許就是歐陽修抨擊的「上下交相賊」吧。 魏徵所面臨的挑戰,不是只有皇帝的信任問題,他是一個參謀型的人物,擅長分析,因此,在貞觀初年,他除了勸諫之外,另外負責的是典章制度與史書的校定與編寫,這些工作在其他臣子眼中,與實質的戰功、行政能力是不能比的。 因此,當皇帝決定讓魏徵成為宰相中負責審核政策的門下侍中時,魏徵自己也十分惶恐,甚至多次上表辭職,最後雖然讓他離開了侍中之位,卻仍讓他可以處理門下省的政務。 在這個尷尬的處境下,有了〈十思疏〉,魏徵必須在唐初這種崇尚實質功勳的環境下,以他的學養奠定他在政治理論上的地位。他成功了,在他的後半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他人生的終點,皇帝承諾將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替他舉辦了風光的葬禮,在他死後,皇帝哀傷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端正衣冠,以歷史做鏡子,可以知道朝代的興替,以人做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現在魏徵死了,朕少了一面鏡子。」 這麼高的評價,對於這場君臣知遇的神話,看似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就在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發現他從前推薦過的人不是謀反就是貪汙,懷疑他在生前結黨營私,而魏徵習慣把自己的勸諫文章存檔留底、還把這些文章拿給史官看,在乎名聲的李世民更懷疑他是有意貶低皇帝、抬高自己,於是,收回了許嫁公主的承諾、並推倒了魏徵的墓碑作為懲戒。 直到後來征高麗失敗,又想起了魏徵的好處,於是再把墓碑樹起來,只是公主早已嫁了別人。 魏徵與李世民,都不完美,他們是兩個需要掌聲、需要被人肯定的男人,在政治場上你進我退地跳著權力的舞步、博取當代與後世的美名,或許這是一種虛偽,但是在貞觀時代,這種對於名聲的追求,促使他們往世人肯定的方向前進。 最終,成就了一個時代。 本文原載於三民書局,《國文快遞》第69期。刊頭圖片取材自固陽史氏家族墓葬的線刻畫,由《國文快遞》編輯部授權,特此感謝。 #國文快遞 #魏徵的兩張臉如果有人告訴你,剛直不阿的魏徵是「嫵媚」的,君臣相知的唐太宗與魏徵其實「你進我退地跳著權力的舞步」,你相信嗎? 本期國文快遞再度邀請到致力於歷史普及的「穿越」作家──謝金魚,為我們呈上一代賢臣──魏徵的兩張臉。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grandeast.com.tw/chinese/epaper/國文快遞69.pdf 由三民東大國文加油棒貼上了 2015年10月27日 更多故事: 一個詩人眼中的臺灣:陳肇興與他的作品(三) 2015-11-25 00:56:45 1 舊金山唐人街‏的歷史 2015-11-24 09:00:23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