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新考古發現,三千年前的玩具

$
0
0
作者:張惟捷(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 在繁忙的生活中,你已多久沒有放下一切,單純、專注地玩他一玩,讓自己的身心回歸到平靜的原點?「遊戲」這個行為在人類文化中佔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人們透過單獨或結伴進行各式遊戲以自娛娛人,從中獲得日常生活以外的樂趣。據研究,不僅只人類如此,在許多哺乳類動物之間也存在著大量的遊戲行為,例如海豚追逐彼此、獼猴的嬉戲行為等;可見在嚴酷的現實生活壟罩下,適時地嬉樂以釋放壓力,可說是一種生物的自然本能。 根據考古發掘顯示,早在距今三千五百至五千年前的印度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中,針對遊玩而設計的小玩具,諸如小馬車、哨子等便已普遍存在了。然而就中國而言,嚴格意義上的玩具與遊戲行為並不見於商代甲骨文以及同時代的相關記載,但這是否便意味著與其他文化相比,當時中國人的生活缺乏娛樂,既枯燥又乏味?恐怕並不見得。最近有學者對這方面做了嶄新的研究,讓我們能夠窺探到當時遊戲文化之一角,頗有意思;而這得從某類牛骨的考古出土談起。 在過去的殷商考古挖掘中,曾出土過一些明顯經過人工修治,也就是削去尖端,使之呈現立方形的牛距骨(即膝關節),其中大部份沒有銘文,只有極少數附有刻辭,如圖所示: 這是在1936年中研院史語所於河南安陽挖掘所得的一塊牛左距骨,由於其上刻有罕見的晚商記事,故歷來受到較大的關注,筆者亦曾於庫房近距離觀察再三,它溫潤如玉的色澤令人難忘。大體而言,其銘文紀錄了如下史實: 商王(很可能是商代末王紂辛)表示:分割這個在白山的山麓獵獲的牲體(應即此距骨之野牛),並將祭肉分給宰丰(此人常侍商王出獵)。 可見得這是一塊被受賜者珍藏的寶物。它的文物價值雖高,卻沒有言及此骨的名稱及其用途。類似的人工修整距骨出土了不少,只不過刻有銘文的卻絕無僅有,受限於過少的資訊,因此長久以來學術界只能將這種距骨的人工整治及刻辭,大多簡單地視作一種「習俗」,而無從得知其中所蘊含的進一步訊息。 這種情況到了近年才有了新突破。同樣是載有刻辭的另一塊晚商距骨於2010年被公諸於世,如圖所示(銘文部份為正面): 這塊距骨被慎重其事地鑲嵌了綠松石,上面的刻辭字體風格與前面所述的「宰丰骨」相近,卻又更為勁遒,非常美觀;最為重要的是,刻辭中提到了此骨的名稱「」()。 什麼是商代人口中的「」?這個字雖然是首次發現,但顯然所指的便是此牛的距骨這個部位。復旦大學劉釗教授透過古聲韻原理,以及古書資料的交互分析,揭示了古代漢語中「夫」、「巨」二字常通用的事實,進而令人信服地指出刻辭中稱此塊牛骨的「」,就必須讀為距骨之「距」,這和現今的用法幾乎完全一致!他的推論既深刻又明晰,相較於古文字學界中不少學者熱衷於「創作」支蔓龐雜、主題不清的文章,劉文條理分明,勝之不知幾籌。 更有意思的是,劉教授在文字考釋以外,關切到此距骨的「用途」上來了。根據刻辭所述,這距骨是商王日常所「用」的器物,後來賞賜給了「小臣奉()」,所以小臣奉這個人為了紀念此等殊榮,遂銘刻以留芳後世,這和宰丰受賜的情形如出一轍。至於商王及小臣如何實際使用此物,過去沒人談及,劉氏認為這是個十分要緊的問題,遂參酌復旦陳劍、北大董珊諸教授的看法,提出這種經人工修整的牛距骨很可能在當時是被用來進行某種「博藝式」遊戲之意見,他指出: 其實骨骼專名和博具或遊戲用具之名是完全可以合二而一的,即如下文將要談到的北方十分流行的「歘嘎拉哈」遊戲中的「嘎拉哈」,本為稱距骨之名,但同時也就是指遊戲用具之名,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將牛距骨稱為「距」,而實際上是指博具或遊戲用具之名似乎也並不矛盾。 接下來劉文援引了東北地區通古斯各族,以及蒙古、藏族,甚至非洲遊牧民族的民俗史料,詳贍地說明了牛、羊距骨作為一種遊戲道具的普遍性與歷時性,不僅可證於考古出土文物中,此娛樂文化更一直保留到了現代的民間各地,從未中斷消失。 他的說法具有充分的說服力,由此可知,早在殷商時代便存在著一種以距骨為道具的遊戲,商王甚且將此「玩物」賜予臣下,作為聯繫關係的一種手段;這便是中國歷史上關於遊戲文化最早的確切記載。筆者曾以此問題詢問出身於河北農村的友人,她的老家座落在八達嶺長城腳下,據其所述,其實以距骨作為道具的遊戲在他們當地也廣為流行,一點也不隔閡。可見得此類遊戲除了古老淵源之外,更保留在包含漢族的今日各民族文化當中,確實是相當值得我們去重視的一項「文化財」。 看來,老祖宗留下的各類寶物,並不一定都是莊嚴肅穆、「不可褻玩」的玩意兒,不是嗎? 參考書目: 宋鎮豪:《商代史》卷七《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高去尋:〈殷墟出土的牛距骨刻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十三《中國考古報告》第四冊,商務印書館,1949年。 焦智勤:《殷墟甲骨拾遺·續六》,載宋鎮豪主編、劉源副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劉釗:〈談新公佈的牛距骨刻辭〉,《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第七期(2013) 更多故事: 越南美人誌:末代皇后南芳與瑈夫人陳麗春 2015-10-10 09:00:23 1 【口述歷史】花蓮吉野村之前世今生 2015-11-09 11:40:32 1 舊金山唐人街‏的歷史 2015-11-24 09:00:23 1 戰爭紀實:二次大戰台灣空襲影像特輯 2015-09-27 09:00:42 1 【每週一畫】人物群像寫實風格,李石樵《田家樂》 2014-12-05 20:58:44 1 自由貿易帶來了什麼?──墨西哥的悲哀與毒品的正義 2015-10-26 09:00:55 1 荷蘭王國憲法200週年(下):從君主統治走向議會民主 2015-03-11 19:31:42 1 胡川安:居酒屋的誕生 2015-08-02 21:36:06 1 【讀者的眼睛】「印度後宮的故事」──讀《第二十個妻子》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