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她將二二八的沈默記憶,寫成了一部英文小說:《綠島》作者楊小娜訪談

$
0
0
《綠島》(GREEN ISLAND)述說228事件爆發後,台灣和書中主角蔡醫生一家人的悲慘命運。從228大屠殺、全台宣布戒嚴,溯及台、美兩地,時程發展近乎百年。故事從鄰近台北的小村落開始鋪陳,嗣後來到舊金山華僑遭國民黨特務刺殺的秘辛,最後還原至228大屠殺的事發現場。 小說動人地闡釋一個無奈背叛的父親、一個堅毅不拔的母親、和一個擺盪在正義和親情之間的女兒。綠島一書的女主角,就在1947年2月28日風聲鶴唳的夜晚誕生。這場被官方刻意湮沒的228事件,造成台灣知識份子死傷無數、妻離子散,許多美滿的家庭毀於一夕之間,蔡醫生一家也無法倖免。 228事件爆發時,蔡醫生被國民軍強行帶走,倉促離開了愛妻和剛來到人世的女兒,從此音訊全無。女兒逐漸長大,爸爸卻始終是眾人傳言中的陌生人物。多年後,蔡醫生奇蹟生還、再度現身,創傷症候群卻糾纏終生...... 《綠島》的作者是台裔美籍作家楊小娜,楊小娜自述藉著書寫這本書,對那些為台灣民主自由的先輩們致敬,也是她做為中美混血的作家,重尋自己的台灣根源的過程。 「說書Speaking of Books」編輯部獲得美國蘭燈書屋(Random House)的授權,將楊小娜接受短訪的紀錄翻譯成漢語,以饗讀者。本書漢譯版將於2016年年底上市。 Q:您如何形容自己的著作《綠島》? A:1947年2月28日,蔡醫生因為臺北一場騷亂而受困在家,他最年幼的女兒在此刻誕生。這位《綠島》中無以名之的敘述者,她的人生歷程伴隨著臺灣歷史的遞嬗軌跡,由臺灣作為日本殖民地的終結為起點,中經國民黨的戒嚴時期,最後則見證由威權體制到民主的轉型過程。 Q:您為何寫作這部《綠島》? A:那是1999年一個盛夏溽暑的事情了。我剛從大學畢業,跟我的阿姨一起住在臺灣。臺灣是我的母親成長的國度,她在臺灣遇到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越戰期間派駐在臺灣的軍人。 當時的我在臺北街頭閒晃,我無意中進入一間小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中,幾乎所有的展覽都是以英文展出,所依據的材料是葛智超(George Kerr)的第一手目擊紀錄。 葛智超乃是美國國務院派駐台北領事館的副領事。葛智超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細節,逐一討論發生在1947年臺灣的一場大屠殺。根據展覽的內容,當時有高達一萬至兩萬的臺灣人,在國民黨軍隊長達一個月的掃蕩中失蹤或是被謀殺。 在四十年後的1987年,這起大屠殺在臺灣無法公開地被討論:抑有進者,談論這起事件會被視為是違法的行為。當我離開那個博物館時,我的內心極為震驚,久久不能自己。我問自己,為什麼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屠殺事件會如同一個秘密,被整個國家「噤聲」。這個大屠殺的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在完成研究所的課程後,我得到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得以重返臺灣,開始蒐集關於這起「228事件」的相關研究。 Q:您如何形容對於《綠島》所進行的研究? A:由我第一次步履進那座小博物館開始已然經過三年,許多情況已經滄海桑田,出現極大的改變。在臺灣,關於這場大屠殺的對話漸趨公開,倖存者和受難者的家人已經開始對政府求償。對於像我一樣的局外人來說,在臺灣所進行的研究並不需要如此直截了當。特別是關於228這個課題,人們總是小心翼翼地談論。 我申請了一堂學習漢語的課程,藉此獲取進行口述訪談的漢語能力,並且可以篩選我所需要的材料。我極為倚賴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關係」(guanxi),在臺灣幾乎所有的人際連結都從「關係」開始。我便由此來尋覓受訪者。我對受害者的後代和友人進行訪談,也訪問當時鋃鐺入獄的人們。然而,當我開始挖掘某些被隱蔽的歷史時,過去那段沈默和恐懼的歲月依舊如影隨形;一位被我訪問的女性,仍舊處於恐懼的餘緒之中,甚至不允許我記錄下她的姓名。 當我在2005年搬回加州之後,我開始第二階段的研究歷程。我對美國的臺灣移民進行訪問,詢問他們在臺灣和美國的經驗。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是在1960、1970年代到美國攻讀研究所的浪潮之下的學生,且名列禁止回臺的「黑名單」上。這些受訪者還告訴我關於「職業學生」的故事,說明這些「職業學生」如何監視他們的活動。即便在「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的那段時間,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這群「職業學生」仍監視著他們的一言一行。 Q:在這本小說《綠島》中,有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是立基於現實的人物? A:有兩個真實的故事啟發了我的小說,並且提供了Jia Bao這個角色的靈感。 第一個是Henry Liu(劉宜良/江南)的故事,他是一位來自臺灣的美國公民,在加州德里市的自宅車庫中,被國民黨所指派的流氓槍手所謀殺。江南的故事被David E. Kaplan寫成一本名為《龍之火焰》(Fires of the Dragon)的專著,這本書幫助我釐清古怪的陰謀如何層層纏繞──國外的特務在美國的土地上執行暗殺活動──是得以成真的事實。 第二個是臺灣獨立運動領袖彭明敏的故事,他在臺灣是如何成功地逃脫軟禁,潛逃至美國的過程。在經過22年漂泊的流放生涯,他終於回到民主的臺灣,競選總統的大位。 Q:您為何將這本小說取名為「綠島」? A:這本小說的書名「綠島」,乃是來自於一首歌曲、一處場所/地點。「綠島小夜曲」的起源極具爭議,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一首情歌,有些則認為是依據用來囚禁臺灣政治犯,這所惡名昭彰的綠島監獄所譜寫而成的歌曲。 有些人在這歌詞中領略出革命的意涵,並且將「綠島」視為是臺灣自身的代稱。綠島之「島」則轉化為長達38年的戒嚴過程中,囚禁臺灣人民的監獄。這本小說就如同一條銀線,貫串這些故事。這本書是一本小說(fiction),我卻深自盼望它得以榮耀臺灣人民極為真切(real)且堅毅不拔的精神。 更多故事: 【臺灣吧EP6】超級民主的臺灣騙你的啦 2015-04-01 23:33:30 1 【歷史關鍵詞】共和:人類所能擁有的最完美體制? 2015-03-15 01:15:36 1 「天龍之路」的誕生:藏在敦南誠品旁的台北發展史 2016-02-24 11:19:54 1 【歷史知識考掘學】紐約「九一一」遺址下的18世紀沉船 2014-11-02 09:48:29 1 【崩壞國文】光庭別鬼扯:〈虯髯客傳〉的虛構與真實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