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喜愛蒐集日記、遊記,尤其是名人的探險日誌,近日就對《柯南‧道爾北極犯難記》中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的探險故事相當感到興趣。我曾講這本書的大致情節給我那正讀高一的女兒聽,她聽的津津有味,這原因或許不光是小說家福爾摩斯的魅力,更可能是前陣子紅遍各地的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的緣故。 講到柯南‧道爾,我想許多人跟我一樣,可能只知道他是位知名的偵探小說家,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跟著船隻到北極探險過,還寫下詳細的記錄。2014年翻譯出版的這本《柯南‧道爾北極犯難記》是他成為知名小說家前的作品,雖然是部私密日記,卻文筆流暢地留下各種精彩故事,讓我們得以一窺十九世紀末英國日漸蕭條的補鯨業。 1880年,這位年方二十歲的愛丁堡大學醫學系三年級的窮學生,在一次朋友引介的偶然機緣下,暫停課業,到一艘北極捕鯨船「希望號」擔任船醫。這趟開啟他閱歷與經驗的探險之旅,一去就是六個月,對他未來的小說創作與生涯有極重要的影響。 閱讀這本日記有許多角度,你可以從文學、歷史、生物、環境,或者是探險的視角切入,我個人則喜愛從歷史,尤其是海洋史的角度來看這部探險日誌,這書提供給我們相當多的海洋史知識。 捕鯨業的沒落 柯南‧道爾所參與的捕鯨活動已經是捕鯨業走下坡的時期。英國的捕鯨業曾經盛行過300年,直到1880年代末才衰頹,在這段時間內,至少從35個大小港口,出發了六千趟船次前往北極地區。主要捕鯨的海域在格陵蘭漁場,向外延伸到斯匹茲卑根島,另外就是格陵蘭西邊的戴維斯海峽。柯南‧道爾去的地方就是格陵蘭漁場,先在冰島北方的菱紋海豹漁場,才往北到捕鯨海域。 十九世紀中葉,蘇格蘭的捕鯨業達到顛峰,其中希望號船長的格雷家族是蘇格蘭最大的漁港彼得赫德中捕鯨家族的佼佼者。二十世紀初的一份愛丁堡報紙回顧彼得赫德在十九世紀中葉全盛時期的景況,描述說:「當時鎮上很少人與捕鯨業無關,鎮民若不是捕鯨船的船長或船員,就是在鯨油處理廠工作。」當時透過獵殺鯨魚與海豹,確實養活了一大批供應鍊創造出來的工作:這裡頭有水手、碼頭工人、製皮革工人、醃製工人、食品檢業者、蠟燭商、皮革商及油商。 到了十九世紀末,這個行業開始沒落,除了鯨魚數量的減少所影響的產業衰頹之外,另外就是人員的凋零。有經驗的捕鯨者此時都已年老體衰,紛紛告老退休。然而日記所談的海洋史畢竟屬個人體驗,涉及範圍有限,讀者若要瞭解捕鯨業的大歷史與對海洋環境的衝擊,近來一本環境史好書:《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絕對是首選。 補鯨船的規模 柯南‧道爾所搭乘的捕鯨船希望號是於1873年建造完成。長45英尺、寬28英尺、深17英尺。這長度若與當時隨便一艘200英尺,相當於60公尺長的戰艦相比,並不算是大船;但希望號結構堅固,吃水線下有雙層木板,內部有鋼鐵支架加強,船頭還蒙上鐵皮,同時具有風帆與蒸氣引擎,其破冰能力相當好,在同等級捕鯨船算是數一數二。 這樣大小的一艘船上,有56名船員。船員三分之二主要來自彼得赫德,三分之一則來自蘇格蘭北邊的昔德蘭群島。因為這份名單已經不可尋,我們可以參考當時同級的北極號,其規模是:船長、大副與二副(兼魚叉手)、一名勤務員、一名輪機長、三名火伕、一名木匠與木匠助手、一名負責切除鯨魚油脂的「鯨油手」、兩名資深魚叉手與兩名見習魚叉手、八名纜繩手、六名小艇舵手、一名廚師及廚師助手、十名一等水手,以及負責照顧全船人健康的船醫。 捕獵對象 在日記裡,柯南‧道爾曾記載北方的鯨魚有露脊鯨(身上有十到二十噸的油脂,出現在極北的冰原間)、長鬚鯨(往往數百頭為一群,有兩個噴氣孔)、瓶鼻鯨、白鯨(主要在美洲河口)、黑鯨(相當稀有)。其中,捕鯨者實際獵捕的鯨魚種類有:格陵蘭鯨、格陵蘭露脊鯨(又稱弓頭鯨)、白鯨、一角鯨(這角其實不是真的「角」,而是外長出來的牙齒,其作用有如多功能感測器)、北瓶鼻鯨;此外,他們還會獵殺海豹、海象。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鯨魚都是捕鯨者獵殺的對象,像是座頭鯨就沒什麼價值。這種長度跟捕鯨船大小相當的鯨魚,有時會成群出現在船隻周圍,近到可以在船頭扔擲餅乾。有回,柯南‧道爾在夜裡就曾被船長召集到船頭看奇景,他見到兩百多頭的座頭鯨,他們會在船首斜桅底下噴氣,把水噴進水手艙內。但對船員而言,這種鯨魚身上約三噸的油脂價值不高,且很難捕捉,因此不值得獵殺。 當時的長鬚鯨魚也是不太受到歡迎的鯨魚,原因是牠們與船員喜愛獵殺的露脊鯨是死敵,有牠們出沒的地方就很難看到露脊鯨。據柯南‧道爾在五月十二日日記描述,長鬚鯨是所有鯨魚中游得最快、最強壯、體型最大,卻也是最沒價值的一種,因此獵捕牠們是白費力氣。但還是有船家固定獵捕長鬚鯨,每頭價值約120英磅。柯南‧道爾在五月十三日終於見到一頭長鬚鯨,他形容說:「當牠潛入水中時,我依然能看到牠根根分明的長鬚。」 一趟旅程的代價 這群人拼了老命一直往北極探險獵殺鯨魚,究竟一趟的利潤是多少?《柯南‧道爾北極犯難記》提到這一趟下來,他們的成績並不理想,通常每追捕二十次才會成功獵殺到一頭鯨魚。共帶回的魚貨有:格陵蘭鯨魚兩頭、三千六百隻海豹與各種北極熊。 當時長鬚鯨魚一頭的價格是一百二十英磅,但一頭巨大且骨骼良好的格陵蘭鯨魚,鯨魚骨一噸可達一千英鎊,一頭市價約兩千到三千英磅。之所以差價如此高,原因是格陵蘭鯨的鯨魚骨是稀有商品,相當值錢。在當時曾有船長推估,整個格陵蘭海域或許只剩下不超過三百頭的鯨魚。 這個時期鯨魚的生命歷程,亦可從一些鯨魚身上的特徵可以看出,希望號格雷船長有次就發現有頭鯨魚尾鰭上的疣,跟他年輕時在父親船上所追捕的鯨魚一模一樣。一條鯨魚的壽命有多長,當時並不太清楚,但有時可從鯨魚身上取出的舊魚叉上的船隻名稱來判斷,鯨魚有時壽命可長達一百歲。 船長會告訴柯南‧道爾聽一些捕鯨的故事,像是鯨魚會留下非常獨特的味道,你在看見鯨魚之前,通常會聞到牠們的味道,或是鯨魚很遠就聽得到汽船的聲音,因此很容易嚇跑牠們。當時鯨魚油一噸約五十英磅,而骨頭約八百英磅,所有的鯨魚骨都銷往歐陸。 捕獵經驗 柯南‧道爾此趟不僅要擔負船醫的角色,還要參與捕殺鯨魚與海豹。 例如四月三日那回凌晨四點半,船員們將小艇降到浮冰上,帶著獵槍射殺會游泳的成年海豹,至於無法逃走的小海豹就用棍子敲碎牠們的頭骨。柯南‧道爾描述說這是件相當血腥的工作,當這些可憐的小傢伙用又黑又大的眼睛看著你的臉時,你竟然需要敲碎牠們的腦子。船員們通常會跳過一塊塊浮冰,殺死海豹,然後快速剝皮,走上好幾英里的路,才能將海豹皮同上面的油脂拖到船邊。之後再由船上的人員拉起小艇,開始裝運。柯南‧道爾有時會在船上負責將海豹皮拉上船,但大多數時間會一起參與獵殺行動。光是四月三日那一天,希望號就捕獵了760隻海豹。 這過程的風險相當大,他剛上船沒經驗時,常在浮冰間的移動過程,掉落海裡,多虧那些老手迅速將他拉起,才免於被浮冰夾住,硬生生切成兩半。 在四月八日時,他給母親寫了封信,提到他們這次獵捕海豹的情形。他們在三月十日由昔德蘭出發,直到十六日才在海上看到大片浮冰,呈現上面是白色,底下是藍綠色的場景。到了十八日,希望號和其餘不同時間出發的十一艘船,發現大量象海豹與冠海豹。三月二十日,他們看到真正的海豹群,躺在堅硬冰層上,範圍涵蓋長十五英里,寬約八英里,目測約有數百萬隻。但受限於1877年挪威與英國雙方所簽訂的保育協定,在四月三日前,北極圈不得有任何流血的活動。 在追捕鯨魚過程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應該當是六月二十六日那次獵捕到一頭四十尺長,尾鰭四英尺一英吋,價值約兩百到三百磅的格陵蘭鯨魚。那次夜晚,他們是在七艘小艇的通力包圍下,射出數支魚叉才殺死這頭鯨魚。在拖拉上船的過程,發現這鯨魚身上長滿了龐大的蟹蝨,這或許能解釋為何牠會在水中的行動有些古怪。直到凌晨三點,油脂才處理好,鯨魚做好儲藏。這一天,柯南‧道爾忙到六點才睡覺,中午十二時起床。 此外,他們分別在七月一日捕殺一頭獨角鯨,大夥花了半天,用了一整捆魚繩才殺死牠。由於皮很值錢,這頭大約值十英鎊。他們最後捕殺到的是格陵蘭露脊鯨。七月八日這天,他描述說他和友人三艘小艇如何包抄一頭鯨魚,將魚叉深入體內五英呎深,但鯨魚一直旋轉想用巨大的尾鰭拍打他們。在過程中,鯨魚還一度鑽到小艇下方,差點害他們翻船。最後,鯨魚開始進入臨死前掙扎,在水中來回抽打,產生大量泡沫,最後魚肚朝天,浮出水面才死。這次的捕獲已經可以讓這趟航行不會賠本,光是每一片鯨魚骨板就有九英尺多,魚油也有十二噸,換算市價共可獲得一千英鎊。 除了這些捕鯨的實際經驗外,他還聽過這個海域的恐怖之處,是有一種被稱為「劍魚」的生物(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殺人鯨),其實不是劍魚,而是鯨魚的一種;長長的口鼻看起來像是鯖魚,擁有尖尖的牙齒與長顎,體長可達二十五英尺,長有高聳且帶有曲線的背鰭,專以大型鯊魚、海豹與鯨魚為食。有時一般鯨魚因為受到這種殺人鯨的攻擊,而躲在船隻底下,反而被漁船捕獲。 船上時光 柯南‧道爾在船上空檔的時候都是怎麼打發時間呢?看書是常見的事。他常閱讀文學、哲學甚至歷史方面的書。日記中提到的書有:傑出英國人的傳記《薩繆爾‧約翰生》、卡萊爾的《英雄崇拜》、美國海軍軍官莫里與自然科學家的《海洋的自然地理學》。他還提到夜裡天色明亮如同白晝,所以他可以半夜輕鬆閱讀《錢伯斯週刊》,有時則會在快回航時讀讀燈塔管理員留下來的過期《蘇格蘭週報》。當他沒心思寫日記時,他會拿出美國史家與外交家莫特利的《荷蘭共和國的興起》這本歷史書來讀。 空閒時,他不只是自己在船上看書,有時他會和船長格雷聊起文學。有一回他就和船長聊起薩克利,船長認為兩相比較,狄更斯根本不算什麼,英國醫生與自然學家巴克蘭則是個可愛的小夥子。不僅如此,這兩人還在船上聊起歌德的《浮士德》與莎士比亞。七月二十一日的日記提到:「大衛船長批判分析了歌德的《浮士德》,而且拿《浮士德》與莎士比亞的著作做比較,指出前者借用了後者。」對此,柯南‧道爾相當驚訝,一位捕鯨船長竟然能做出這麼精闢的分析,這讓他對這群人稍有改觀,認為捕鯨船上並不是每個人都粗鄙無文。 無事可做時,他則會清理海豹的鰭狀肢,用來製作煙草袋,或用明礬磨擦老鷹的皮,去製作標本。此外,畫畫、玩跳棋、紙牌、打拳擊,都是柯南‧道爾消磨時間的好方法。這些標本日後則成為開業診所診間的展覽品,對於日後寫作是很好的激勵。 從探險者到小說家 1880年8月11日,柯南‧道爾隨著希望號回到彼得赫德,在與船員告別後,他回到愛丁堡與母親團聚。這一趟旅程的薪水與分得的鯨魚油紅利,為他賺進五十英鎊,並且讓他由男孩轉變為男人。1881年冬,他通過考試,成為一名醫學士與外科碩士,這學歷已經足以讓他開始執業。 《柯南‧道爾北極犯難記》不僅是一本日記,兩位編輯Jon Lellenberg及Daniel Stashower還做了相當詳細的註解,其考證之詳細,連我這位歷史研究者都自嘆弗如。書末還附上當時的〈船醫航海日誌摹本〉,裡頭有許多柯南‧道爾手繪的動物及地理圖像。讀者若對日記內容所記載的探險記事還覺得不夠深入的話,可以參考書中所附的幾篇文章。例如〈這是一場極受歡迎的演說:柯南‧道爾重臨北極〉提到他在海上的經驗,反而成為他文學事業首次獲得成功的關鍵。柯南‧道爾甚至於1883年12月4日,接受樸資茅斯「文學與科學學會」邀請,做了一次公開的演講。這場演說是柯南‧道爾在英國生活的轉捩點,使他重獲信心,燃起對事業的野心。 此後,他陸續寫了幾篇有關這次旅程的文章:〈北極的魅力〉(1892)、〈格陵蘭捕鯨魚船上的生活〉(1897)。除紀實故事外,另有小說創作如〈「北極星」船長〉(1883)、〈黑彼得懸案〉(1904)。雖然福爾摩斯探案,不乏對船隻與船員的描述,但沒有一篇小說像〈黑彼得懸案〉這篇,這麼清楚地反映出柯南‧道爾在希望號上的經驗。 閱讀他這個時期作品,我們不難看出,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出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如果讀者對前往北極的冒險旅程,有進一步興趣的話,可以閱讀甫出版的《北極驚航:美國探險船的冰國遠征》。 更多故事: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岡山教會牧師蕭朝金 2015-02-28 12:59:56 1 【臺灣地名真相】南投凍頂是冷凍的山頂? 2015-12-25 09:00:28 1 【國父「們」的故事】 武昌起義篇(11):錯愕的轉折 2015-1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