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納凡‧畢克斯萊(Donovan Bixley)
主啊,請提防嫉妒;它是頭綠眼怪物,會戲弄它要吃的肉。──《奧賽羅》
O,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Othello
像威廉這麼雄心萬丈的年輕人,自然嚮往那些念過大學的有錢對手的成就和教育。反過來說,對手也嫉妒這個鄉下孩子和他的平步青雲。1592年,一本誹謗的小冊子在業界流傳,年長的劇作家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批評莎士比亞是隻抄襲的「狂妄的烏鴉」、雜而不精,還有(或許更糟的)幻想自己是作家的演員!
當格林指稱這位年輕的當紅炸子雞「被我們的羽毛美化」時,他是在嘲弄莎士比亞「創造文字」的習慣──被「美化」的一部分。在那段出版被拉丁文壟斷的時期,威廉為英文書寫體增添了兩千多個新字(光是《哈姆雷特》就有六百字)。在格林的抨擊之後,出版商印了封信向威廉致歉,指出威廉‧莎士比亞已是一名值得尊敬的作家。確實,他擁有很多令人又羨又妒的條件。
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羅密歐與茱麗葉》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Romeo and Juliet
但舞台上的女性,卻有另一個名稱叫男人。清教教會當局視戲劇為引人背離宗教的邪惡誘惑。戲劇、演員,甚至劇場,都被視為傷風敗俗,因此在好幾個時期,女性被禁止入場看戲──更別說上台演出了。但威廉仍創造了數個最令人難忘和複雜的女性角色,全都由年輕男性飾演。直到1629年,威廉過世十三年後,才有第一位女性登上英國舞台。這第一位女演員被噓下台、攆出劇院;又過了三十年,女性演員才普遍為觀眾接受。
戲劇的目的……在忠實地反映人性,過去如是,現在亦如是。—《哈姆雷特》
The purpose of playing . . . was and is,to hold, as ’twere, the mirror up to nature.──Hamlet
威廉現在是獨占鰲頭的作家,會專門為他劇團裡的演員塑造合適的角色。他不再只娛樂群眾,也開始反映人性的本質。十年轉瞬而過,喜劇逐漸沒落,新創造的悲劇角色則大受歡迎。演員用刻板的動作表達每一種情緒,而當時流行的風格是在舞台昂首闊步和苦惱發愁,展現你的「腿筋」(hamstring),這帶給我們「矯情」(ham)一詞。
這是伊莉莎白時代的人所稱「在舞台上撕裂一隻貓(tearing a cat upon the stage)」的極盡誇張演出。理查‧伯比奇是威廉劇團(及全國)的首席男主角,後來他以新的自然派演技著稱……就伊莉莎白時代而言啦。威廉也寫了比較細膩而複雜的角色予以回應,如奧賽羅、李爾王和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自己就在舞台上哀嘆「雙手揮舞太過」和「把深情扯得爛碎」的演員。
世界是我的牡蠣,我將用劍把它撬開。—《溫莎的風流婦人》
The world’s mine oyster. Which I with sword will open.──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當伊莉莎白一世在1603年駕崩時,莎士比亞被批評沒有創作任何作品來緬懷女王。但伊莉莎白僅僅是「喜歡」戲劇,新任的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可熱愛了。威廉的劇團現在成了「國王的人」,常應邀演出。做為王室隨員時,他們被賜予四碼半鮮紅色的布來裁製新衣。但那可不全是享用美酒佳餚的場合。
偶爾國王的男人也會被要求壯大朝廷的人數,甚至侍候外國顯要。現在威廉已儼然成為全國的偶像。諸如《哈姆雷特》等劇已譯為多種語言在歐洲各地演出──從不懂鑑賞的農人到自詡為行家的大學畢業生,人人愛看。威廉已將戲劇提升至文學的殿堂了。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之《我是莎士比亞!:60金句+漫畫讀懂他的一生傳奇》 莎翁逝世四百年紀念 透過生動的漫畫 重溫其經典佳句和生平故事 讀懂這個世界大文豪的一生傳奇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來沒有在哪段時間退過流行。 他一生成就斐然,過世不久,他的作品即於全世界發表。 隨著時間過去,他的名聲愈來愈響亮,愈來愈響亮。 現在,莎士比亞是史上最偉大的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