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到「比利時」,腦中多半可能會想到這個國家「製造」出許多好吃巧克力。但是你未必知道,這個建國不到兩百年的歐洲國家也「製造」出自己的「王室」。
也許這樣的用詞可能不夠精確,但請先耐著性子,繼續看著今天的冷知識週刊吧!
這故事要從拿破崙在滑鐵盧滑了一跤打了敗仗說起。
歐洲各國在拿破崙一世敗於那場慘痛的滑鐵盧戰役後,為了懲罰胡亂擴張的法國,同時也防止同樣惱人的問題再次出現,決定削弱法國的力量。因此普、英、奧等國便在「維也納會議」中將法國北邊的經濟重鎮南尼德蘭地區割讓給鄰近的荷蘭王國,變成了荷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但是這樣報復性的強硬外交行動,反倒引起居住在此地「說法語的南尼德蘭人」的強烈反彈,除了語言不同以外,他們所信奉的舊教(天主教)都和信新教的荷蘭人相差甚遠,這實在太難讓人忍受。
雪上加霜的是,荷蘭採「重商主義」的政策,希望透過低關稅的自由貿易來發展商業和漁業;反之,南尼德蘭地區主要是需要關稅保護的工業與農業,而且荷蘭聯合王國內的各項政策都對南尼德蘭人不公平;南尼德蘭人也從不覺得被荷蘭人當人看(似曾相識)。
眾多不滿就這樣在「被合併」的十五年後爆發開來。
在荷蘭上用力地開一槍,讓我們獨立在這聲巨響
1830 年 8 月,為了響應「追求自由主義與追求民族主義」的法國七月革命,說法語的南尼德蘭人決定發動獨立,不過動機並不是要建立一個永久的「比利時國」,而是要等待適當時機重回母親「法國」的懷抱。當時除了英法兩國以外,大部分的國家都反對比利時獨立,希望能維持 1815 年維也納會議時共識下各國勢力版圖。
等等,當初英國不是也嚷著要把比利時割給荷蘭嗎?怎麼現在又同意比利時獨立了?
其實是因為英國擔心商業發達的荷蘭會因此飛黃騰達,支持比利時獨立,但不贊成他們重回法國,則可以打擊到一輩子的歡.喜.冤.家法國。英國你好樣的。總之,比利時就這樣在英法兩國支持、奧地利與普魯士國內也在革命無暇顧及下,順利獨立了,但是獨立後的比利時隨即面臨到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今晚誰當家?
本來,他們想要找的第一國王人選是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的二子,但一直想打臉法國的英國當然不同意。最後在多方探詢人選下,他們找上的是不久前才拒絕希臘王位邀請的這位……
「嘿!聽說你是薩克森科堡哥達王室的利奧波德嗎?」
「欸……是阿」
「聽說你才剛拒絕繼位為希臘國王,真是太狂了!」
「還好吧‥‥」
「你有個贏在起跑點上的優良血統!拜託來當我們國王好嗎?」
「什麼!?這樣不會太突然了嗎?」
「可是我們國會都通過了,就是你了!我們的王!!」(~全劇終)
(以上為設計對白)
總之,這個來自德國科保的貴族利奧波德,可有不小的來歷;他曾經是英國王儲夏洛特公主(後來因難產而死)的夫婿,曾經有機會繼任為英國國王,雖然公主最後不幸死亡,但基於這一層姻親關係,所以也受到英國的支持而繼位比利時國王囉。
至於他放棄的英國國王寶座,後來反倒由他的外甥女接手,這是因為利奧波德的姊姊嫁給了夏洛特公主的叔叔愛德華王子,生下了後來叱吒風雲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而他本人後來則娶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沒錯就是比利時本來要找來當國王的爸爸)的女兒,這幾段錯綜複雜的聯姻關係,最終讓他的家族幾乎統治了整個西歐。
一天又平安的過去了,這都要感謝皇室製造業比利時!
所以說……比利時王室和英國王室其實是一家人囉?
這個嘛……後來又發生了一些故事,就留給之後的冷知識週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