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心怡(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新北市刣牛寮溪因天候關係暴漲,一溯溪團隊在此發生意外,憾事因而產生。天災人禍,凡此種種,總令人不忍卒睹。但本文想藉這條溪,談談「刣」這個字的讀音。話說,這幾日看新聞,見記者採用某高中教師說法,說「刣」字應讀「ㄓㄨㄥ」。我頓時感到天旋地轉,舌燥口啞,只好寫寫文章,以正視聽。
刣牛寮溪,一個以閩語為母語的人,看著「刣」字,相信立馬由口中蹦出「ㄊㄞˊ」音,「刣牛寮溪」這麼土俗的名字,望文可知,原來這條溪有個殺牛的寮棚。「刣」字,以閩語命名,意為「殺」,讀為「ㄊㄞˊ」,以「台」當聲旁,加上表義的「刀」部,簡單明瞭。刣牛寮溪至今仍保留鄉土命名的直觀感呢。
猶記小時在竹東車站搭乘公車,總可見到「竹東—珊珠湖」的公車。初見「珊珠湖」時還覺得怪,不是海邊怎會有珊瑚貝珠的珍寶呢?
轉念一想,喔,是了,是「山豬湖」嘛!
後來發現「湖」也壓根不是「湖」,而是一個天然沼澤。
回到「刣」字,為何會有人說讀為「ㄓㄨㄥ」呢?
這是因為查字典查得到嘛!
「刣牛寮溪」命名,想而知之,取自當地俗名音讀,非普通話一脈,今天又要以普通話音來規範「刣」字音讀,無疑是馬軛套牛嘴,不倫不類啊。
這幾年,翻轉教育喊得震天價響,但我們的學生還是服膺「考試這樣考,我們就這樣背」的思維模式,不可不為教育界的人深思啊。
而且,「刣」字讀為ㄓㄨㄥ,一開始就是個訛誤的情況(《龍龕手鏡》即標為訛字)。
讀ㄓㄨㄥ的為「」(左公右刀)字。「」因字形相近於「刣」,所以「刣」誤讀為「ㄓㄨㄥ」。你可以試著手把毛筆,書寫「」字,公的上兩撇近於ㄙ,公下面的ㄙ,寫得快些「」,則相似於口旁。
「刣」字為閩方言的共同特徵詞,廣見於各地閩語(福州 thai2、莆田 thai2、廈門 thai2、建甌 thi5、永安 thi2、潮州 thai2、文昌 hai2)。「刣」字為俗寫,本字應為「治」字。
這位作者,賣騙痟阿,我知「醫治」的「治」,閩語讀為「ㄉㄧ」,根本與「刣ㄊㄞ′」讀音不同啊。
可閩語文白讀發達,「治」讀為「ㄊㄞˊ」是很土俗的白讀呀。
看倌啊,「屎」字,閩語讀為「ㄙㄞ」,國語讀為「ㄕˇ」;你再看看,「治」字,閩語讀為「ㄊㄞˊ」,國語讀為「ㄓˋ」。你看出什麼來了嗎?
國語讀為零韻母的,閩語有一部分字都讀為ㄞ韻啊。「屎」、「治」兩字,古聲母不同,暫不論。
最末,身為客家人的我,囉嗦一下,客家的「殺豬、殺牛」的動詞,我們用的是「㓾(𠞂)」字,讀為「ㄑㄧ」。
刣牛寮溪,本就是方言命名的一條溪,名從主人,「刣」讀為「ㄊㄞˊ」,順理成章。
但我相信還是有許多學生與家長會問,考試考出來,寫得跟字典不一樣,是不是拿不到分數?如果我們都可以不以「考試」為判斷的唯一角度,那有多好?
山西省洪「洞」縣,因是客家人祖居地,「洞」不稱「ㄉㄨㄥˋ」,而是依據客家讀音改稱「ㄊㄨㄥˊ」,且「ㄊㄨㄥˊ」的音讀還因此收錄進漢語大辭典。但這又是另一個語言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