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建生
我們知道,馬夏爾原本是專攻數學的,他在1862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主修,由於成績非常優良,乃於1865年獲校方聘為研究員兼數學講師。不久即與當時一群住在院中年輕但學識卓越的高級員生(英文稱為don)逐漸相熟。
這群人士對於當時工業英國所發生的社會問題非常關切,馬夏爾受到他們影響,研究興趣也隨而由物理學轉移到以哲學與倫理學為中心,那時社會科學仍居於這些學科的邊緣。
但是,馬夏爾由於對社會的關懷,並意識到貧窮是許多社會罪惡的根源,因而受到引導,步入經濟學的境界。因為,正如後來他在《經濟學原理》中開宗明義地說:
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是一種研究人之日常生活情形的學問,它要探究的是個人與社會的行動中與福利之獲得及其所需物資之利用關係最為攸切的那一部分。
的確,在馬夏爾看來,貧窮問題不但是經濟學研究的主題,而且是我們之所以要研究經濟學的根本理由。正如他所說的:「貧窮之成因的研究,就是一大部分人類之所以陷於生計困乏、道德敗壞之成因的研究。」
馬夏爾認真研究經濟學是從1867年開始。對於這一點,他曾說:
我體識到經濟學開始於閱讀彌爾的著作(作者注:約翰‧彌爾的《政治經濟學》),當時我仍在劍橋以教數學而維生,盡量將學理翻譯為微分方程式。同時對那些不能這樣做的,照例是將之放棄。⋯⋯這主要是1867至68年間的情形。
到了1875年,他的理論特性可以說業已發展而成,其間的經過,馬夏爾曾用第三人稱以書面方式表達。現可翻譯如下:
當他仍在從事數學的個別講授以謀生時。他盡可能將許多李嘉圖(Ricardo)的推理翻譯成數學。他想盡力將它們成為較普通化、較一般化。
同時他受到Roscher與其他德國經濟學家的吸引,也受到馬克思、拉薩爾(Lassale)與其他社會主義者的啟導,但在他看來,這些歷史經濟學家的分析方法並不能充分證實他們的信念,肯定他們為經濟事件之所以發生所提出的原因是真正的原因。
他的確認為,對於經濟之過去的解釋,差不多與對經濟之將來的預測一樣的困難。在他看來,社會主義者也同樣低估了他們所面對問題的困難程度,認為取消私有財產可以消除人性的謬誤與缺陷,也是過於武斷。
⋯⋯他要自己更多接觸實際商業與勞工階級。一方面,他要學習各種主要產業的技術特性。另一方面,他要接近工會、合作社與其他勞工階級的領袖,以了解他們的情況。但是,多年來鑒於直接研究他們的生活與工作並無法產生多大效果,他決定要以對外貿易為主題,撰寫單獨專論或特殊著述來填補這一空隙,因為關於這類的主要事實可從已印成的文件中得到。
他主張這應該是討論特殊經濟問題的首批論著,並希望最後能將這些專論合編成一本與彌爾同一範圍的一般性的著作。將這部較大的論著寫成後,但不是在此以前,他認為他可能可以寫一本簡短的大眾讀物。
他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這是最好的工作程序。但是,他的計畫被客觀的情勢推翻了,差不多完全顛倒過來。他的確寫成了一篇討論對外貿易的專文的第一次草稿。
在1875年,他訪問了美國產業的主要重鎮,望能由而研究這一新興國家的保護貿易問題。但是這項工作因為結婚而中斷了。在訂婚時,與他的太太聯合撰寫了一本《產業經濟學》(Economics of Industry)。簡化到可以強制勞工階級的讀者閱覽,但他卻感染疾病,有時嚴重到不能做任何勞神的工作。
稍晚以後,他想他的精力也許可以支持他重新說明他對經濟問題所畫出的圖解。在1873年雖然受到華爾拉教授(Professor Walras)的敦促要他將之出版,他還是拒絕了,因為他怕這樣完全與實際情況隔絕的研究一旦刊出,有些人也許會認定這些圖形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可以產生直接影響,但實際的情形則並不如此。
因此,他開始提供一些必定會產生缺點與情況,寫成了他的《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簡稱《原理》)卷五的要義。將這卷的要義逐漸地作前後的申論,最後終於成為在1890年出版的《原理》的全貌。
從以上的說明中,我們可以知道馬夏爾為了要撰寫《經濟學原理》,這部書曾作了周詳而充分的準備。他不但閱讀許多有關的著作,且還與直接經營各種產業的領袖與工人接觸,以增加其對實情的瞭解。但是,儘管如此,沒有一部分的建樹曾以適當的形態公諸於世,一直到1890年他的《原理》出版時為止。
何以致此?這在上面他的簡述中已有提及,但嫌過於淺略,現可補充於下。
寫作時的周折
馬夏爾的寫作進展之所以不能迅速推前,主因在於他所擔任的大學行政與教務的工作非常繁重。就以他於1885年重回劍橋擔任的政治與經濟學講座教授一職而論,其原本所須承負的責任就很艱鉅。更何況他在就職典禮時就曾如此宣布:
這將是我最大的抱負與最高的企圖,要盡我淺薄的才能與有限的力量,為劍橋培養出更多具有冷靜的頭腦和溫暖的心之人才,願意獻出他們最大的力量,以減除他們周遭所存在的一些苦難。
從許多方面來看,重回劍橋的邀請都是虛幻的。
經濟學的教學是做為「歷史與道德科學榮譽學位考試」(Historical and Moral Sciences Troposes)的一部分來推動的。這兩方面都不能提供優秀的學生,也沒有高深的研究可做。馬夏爾奮鬥多年只獲得有限的成功,擴增了經濟學教學的範圍而已。
直到1903年新的「經濟學與政治學榮譽學位考試」(Tropos in Economics and Politics)的設立,這一目的方算達成。儘管如此,大學與學院雙方仍沒有提供多少新資源供其運用。新的「榮譽學位考試」的人員補充還是有賴馬夏爾從自己的口袋中找出兩位年輕講師來完成。這新的學校後來在馬夏爾退休後終於開花結果,而它的種子肯定是馬夏爾下的。
馬夏爾專心致志於他自己的學科,對於大學校務並不太關心。
的確,以他過分分神的個性,以及易將事務意外擴展的心情,就是他對大學發展有定見而想採取行動亦不易發生實效。不過,他在1896至1897年反對劍橋女子學院對女性給予學位一節則獲致成功。
儘管當時他的夫人曾為Newnham College的講師。他不是反對女子教育,實際上他早年還是熱烈的支持者,但他強烈反對將女子同化於一個原是專為男人所設計的教育體制中。
他回到劍橋的生活重心,同時肯定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長期奮力,希望能將他的經濟知識,以及長時累積而成的見解以文字寫出來成為一本書。
由於上述教育與行政上的要求,這在開學期間已沒有時間從事,只能利用常為人們羨慕的大學生活中能有長期假日(long vacation)來進行這一工作。為了舒暢地肩負這項任務,屆時馬夏爾夫婦往往就離開劍橋,而到英格蘭的南部海岸或到奧國的Tyrol去進行。
到了1887年,這部於1881年開始撰寫的書,已可達到所預期的成為兩大卷的企盼。他希望在那年的秋天完成第一卷,第二卷則望能於1889年完成。實際上,第一卷以《經濟學原理》為名在1890年七月印出,立即掀起一股讚美的音韻,建立了馬夏爾在世界上的學術領導地位。
第二卷則始終沒有出版,是因為所涉及的是對外貿易、貨幣、經濟理論、賦稅、集體主義,以及將來的目的等等,所包含的內容實在太浩瀚了。
出版後的反響
上面提到馬夏爾的《經濟學原理》出版後立即掀起一股熱烈的讚美之聲,現可進而引自熊彼德教授在其《經濟分析史》對馬夏爾之貢獻的評述,以示其引起之反響的一斑。他說,「馬夏爾創造出一個真正的學派」,其中的份子都是以涵義明確的科學研究方法來思考問題,對於這種結合並輔以堅強的凝聚力。
庇古教授(A. C. Pigou)是他在劍橋的講座教授的繼承人,繼承庇古的羅伯森教授(D. H. Robertson),還有凱恩斯勛爵—僅提少數最為人所熟知的名字—都是他教導出來的,也都採用他的講義開始講授,不論他們以後超過了多遠。
自1930年後,凱恩斯與大部分可稱為第三代的人的確曾放棄對他的忠誠。但完全從科學分析論,它的意義也沒有表面上所顯示的那麼大。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不喜歡馬夏爾,不但在他的思想模式,而且還在他個人的氣味上,但在他們的身上卻都留著馬夏爾的烙印:
那個學派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一個國家的學派。特別是英國性格對於它非常敏感。我曾將馬夏爾的成功與亞當‧斯密的成功相比。事實上,前者仍比後者更為自發更為立即。《原理》所得到的是熱烈的掌聲。報紙上則在開始時對《國富論》的反應甚為冷淡,對於《原理》則爭相作全面的報導。
但在此必須作一修正;在國外,馬夏爾的成功永遠不及亞當‧斯密。其中的理由不難理解。馬夏爾的言論雖然喜歡為商人所閱讀,但最後畢竟是對經濟專業人士講的。
到了1890年,所有各國的經濟學家都已發展出或接受某些體系,雖然在技術上比較差強,但在基本上都是與馬夏爾的極為相似。自始至終,馬夏爾是(或者他自己感到是)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但這不能改變事實,馬夏爾的偉大著作是那個時期的古典成就。這也就是說這部著作較任何其他著作更完善地納涵著在1900年左右出現的古典情勢。
基於上述,馬夏爾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自己所承受的英國傳統,從亞當‧斯密、李嘉圖、約翰‧彌爾一直到他自己,都是一脈相傳。他認為人類歷史的連續性(continuity)是不可磨滅的情勢,而不是大動亂。
因此,他的《原理》一書的扉頁上都以拉丁文印上「自然不是跳躍」(Natura non facit saltum: i.e. economic evolution is gradual and continuous on each of its numberless routes)的格言。就是這種連續性的真理,無形中成為一種科學策略,馬夏爾的識見也因此贏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因為他沒有將它們以奇異的新方式表達出來。
舉例來說,法國經濟學家華爾拉的課本中散滿著無數的數學符號與公式,馬夏爾在《原理》中則將他的圖解隱於註釋中,並將方程式列為附錄而出現。
最後的結果如何?
歷史上已有明確答案:馬夏爾的《原理》,銷路遠遠超過華爾拉的課本。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之《偉大經濟學家馬夏爾》 經濟學思想從古典到現代的發展歷程裡, 馬夏爾所著的《經濟學原理》一書, 占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 國內重量級經濟學者施建生教授在本書中為你娓娓道來。 馬夏爾如何掙脫父親對他成為傳教士的期許, 追求對數學的志趣, 其後又如何開啟對政治經濟議題的熱情, 進而開創劍橋學派、寫下經濟學巨著的這段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