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維揚
1950 年代末期拿下講談俱樂部賞(『ペルシャの幻術師』《波斯的幻術師》)和直木賞(『梟の城』)的司馬遼太郎,進入1960 年代後進入創作高峰期,半數以上的長篇和短篇小說都在這 10 年內完成,本文要介紹的《關原之戰》(日文書名《関ヶ原》)正是完成於遼太郎創作的高峰期。
《關原之戰》於 1964 年 7 月到 1966 年 8 月在《週刊サンケイ》連載,光是如此不足為奇,連載《關原之戰》期間遼太郎還在《產經新聞》晚報、《日本經濟新聞》、《サンデー毎日》、《報知新聞》、《週刊現代》、《週刊文春》連載『竜馬がゆく』、『城をとる話』、『国盗り物語』、『俄 浪華遊侠伝』、『北斗の人』、『十一番目の志士』等書,如此驚人的創作力大概無人能望其項背。
關原之戰雖是日本史上兵力規模最大的戰役,然而歷史上的關原之戰不到一天就分出勝負。如果只針對當天戰役來描寫,很難讓讀者認識戰役發生的原因,以及豐臣政權內部的危機。
此外,關原之戰牽扯到眾多武將,而武將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在關原之戰前,本書的兩大主角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暗中互相較勁,竭盡所能爭取到最多的盟友,這些情節其實比關原之戰當天的經過還要精采,若是略過戰爭前夕只談關原之戰的戰役部分,好比坐井窺天難以一窺全貌。
《關原之戰》上冊從秀吉任近江長濱城主開始寫起,這是平民出身的秀吉首度成為一城之主,缺乏譜代家臣的秀吉向民間尋找人才,當時在佛寺打雜的小沙彌石田佐吉(三成的幼名)因緣際會為秀吉發掘,從此成為秀吉的左右手。後來三成以其過人的計算才能被秀吉提拔為大名,三成當上大名後立即召募名氣頗高的浪人島左近,並與島左近一同建造佐和山城做為居城。
三成雖得秀吉的信任,然而卻幾乎得罪秀吉麾下的所有武將,在日後的關原之戰儘管三成要豐臣政權諸將以大局為重,暫時捨棄個人好惡。但是在內府家康別有用意的拉攏下,這些豐臣政權的武將,最後紛紛投入內府的陣營與三成兵刃相向,使得三成原先盤算的聯合豐臣政權諸將討伐覬覦豐臣政權的內府家康,最後卻演變為豐臣政權的「內戰」。
中冊從有名的「直江狀」開始,佯裝被「激怒」的家康決定率領豐臣政權諸將前往會津征討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勝。
跟隨家康征討會津的諸將,幾乎無一例外是後來關原之戰東軍的主力,司馬遼太郎以一章(中譯本 8 頁左右)的篇幅介紹一位武將,直到下冊一半篇幅左右家康出江戶城前往關原戰場,這些在遼太郎筆下描寫過的武將才在家康行進路線中先後匯聚起來。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從第十七回起描述,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的青翼蝠王韋一笑夜襲欲前往光明頂圍剿魔教的峨嵋派,在接下來的數回有系統安排明教重量級人物的登場,最後集大成於六大派圍剿光明頂現場,由習得明教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獨挑六大門派做為總結。
觀諸金庸的寫法,不難發現其實與司馬遼太郎在《關原之戰》中冊後半部到下冊前半部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創作年代來看,《倚天屠龍記》連載於 1961 年 7 月到 1963 年9 月,尚早於《關原之戰》數年,兩位當代大師德高望重,創作上自無抄襲之理,會有類似的敘述方式應純屬創作上的巧合,亦可看出英雄所見略同,唯有大師才會有相同的高度以及類似的思考邏輯。
下冊的後半部,才進入真正的關原之戰,換言之,為了談戰場上的關原之戰,遼太郎已先花費兩冊半的篇幅鋪陳、交代。若是直接談關原之戰,其實只要半冊的篇幅就已足夠,但是這樣的關原之戰,讀來必然與司馬遼太郎筆下的《關原之戰》失色許多。
司馬遼太郎筆下的石田三成是個極有個性、原則的武將,他並非沒有個人魅力,只不過他的個人魅力僅及於島左近、大谷吉繼、小西行長這些與他非常貼近的家臣及周遭武將。這個小圈圈以外的非但感受不到三成的魅力,反而對三成極端厭惡,像三成的家臣島左近就曾對三成勸諫道:
……主公對家康如此;對和家康近密的各位大名,例如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等人,也是如此。將來欲成大業者,卻樹立不必要之敵,此乃拙策中之拙策。
太閤秀吉死後,豐臣政權諸將紛紛往家康一面倒,石田三成可說是少數幾個,挺身而出捍衛豐臣政權,即便倒向家康是時代趨勢,三成仍義無反顧的「知其不可而為之」。
或許是三成對豐臣政權的堅持,加上近年大河劇偶像劇化以及『戰國無雙』系列等遊戲帶動的「歷女」風潮,使得石田三成這位以往不太受到關愛的武將,逐漸有成為一線武將的趨勢。
平心而論,三成雖有擁戴秀賴為第二代豐臣政權的熱情與決心,但是面對內府家康的覬覦與野心,光有熱情與決心並不足以捍衛豐臣政權,三成的個性更是他最大的敗筆,有他在只會把眷顧豐臣政權的將領推往家康陣營,這正是家康面對,以加藤清正為首七位武將提議殺三成時,嚴正拒絕的原因。
在家康眼中三成固然是必須除去的對象,然而,要除去三成還得要看時機和場合,任由清正等七位武將,因為私怨除去三成,對家康取代豐臣政權並無實質上的利益,因此家康只是解除三成五奉行的職務要他返回佐和山城隱居,然後率領豐臣政權諸將遠赴會津,征討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勝。
家康大陣仗的率軍離開畿內,並非存心要征討會津上杉家,讓隱居在佐和山城的三成趁自己不在畿內的空檔號,召西國大名起兵高舉反抗家康的旗幟,這才是家康「會津征伐」的真正用意,保留三成性命將三成對自己霸業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
如果三成能廣結善緣,多與武功派武將培養友誼,做人不那麼有稜有角,適時的推出秀賴做為西軍實際上的統帥,或許西軍不見得在一日之內就輸掉關原之戰。
當然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但也因為石田三成的性格鮮明,加上關原之戰是日本史上前所未見的空前規模,難免會讓人充滿「如果三成的性格能有所改變的話,關原之戰是否就會呈現另一種風貌」的想像空間。
註:今年適逢有「國民作家」之稱的日本歷史小說大師司馬遼太郎辭世二十周年,承蒙遠流出版社與說書網站垂青,向筆者邀稿,身為資深遼太郎迷的筆者實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