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冷知識週刊】第五十八號:歌曲之王舒伯特也曾是個被退稿的魯蛇

$
0
0

你可能知道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的,還記得在以前的音樂課本中,他就是那位曾經寫下《野玫瑰》、《鱒魚》和《魔王》等藝術歌曲的「歌曲之王」。

在今天,也許很多人都聽過這位作曲家的名字。不過,稍微了解一些音樂史的人就會知道,舒伯特就像許多死後才成名的苦命藝術家一樣,不僅英年早逝,更因為當時的人們不賞識他的作品,當了大半輩子的魯蛇。像是下面這首眾人皆知的《魔王》,就曾遭到不斷被打槍的命運。

舒伯特寫下這首歌曲的時候,只有十八歲。他因為讀了德國大文豪歌德的鬼故事敘事詩「魔王  (Der Erlkönig) 」而有了靈感,決定將詩句譜成歌詞,再獻給哥德。當然,面對一位十八歲小粉絲的來信,當時意氣風發的歌德根本不屑一顧,直接退貨。一方面,歌德不相信音樂能夠完整呈現文字中所表達的情境;另一方面,法蘭茲.舒伯特,誰?

事實上,不只歌德打槍舒伯特,這首《魔王》因為僅以一位聲樂家分飾鬼故事中的四個角色(旁白、父親、兒子、魔王),型式新穎加上演奏難度高,讓當時的出版商也敬謝不敏。現今歷史最悠久的音樂出版商 Breitkopf und Härtel ,就曾經在《魔王》完成後兩年,收到舒伯特的投稿。不意外地, Breitkopf und Härtel 決定回絕這份樂譜。不過在退稿的過程中,卻發生了一樁烏龍事件

circa 1820: Austrian composer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An engraving by Weger. (Photo by Rischgitz/Getty Images)
circa 1820: Austrian composer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An engraving by Weger. (Photo by Rischgitz/Getty Images)

一封屬名「法蘭茲.舒伯特」的信,在《魔王》被退稿之後,寄到了 Breitkopf und Härtel。信上大大數落了《魔王》這首歌曲:

我在此鄭重聲明,我從來就沒有寫過這種東西!有人盜用了我的名字,還把這種垃圾寄給你們,請一定要把他追查出來!

難道舒伯特人格分裂嗎?

原來,在當時的德國音樂界,有另外一位同名同姓的舒伯特--法蘭茲.安東.舒伯特(Franz Anton Schubert, 1768~1827)。這位出生在德國音樂家庭的舒伯特,在當時正在德勒斯登擔任管弦樂團的低音提琴手,不僅曾經指導過義大利歌劇,更是皇室教堂的作曲家。這樣的身分,和我們所熟悉的那位舒伯特相比,可謂同名不同命。

可想而知,Breitkopf und Härtel 出版社把兩位舒伯特的名字搞混了,所以把原本要退回維也納的《魔王》退到了德勒斯登。想像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法蘭茲.安東.舒伯特,某天突然收到出版商的「退稿」。多麼不光彩,他當然氣不過,因此決定熬夜發新聞稿「自己錯了還怪人」

Patent-rejected

還好,舒伯特的《魔王》最後還是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而出版,並且在 1820 年進行首演。隔年,舒伯特的男中音好朋友沃爾格演唱的《魔王》,獲得了廣大樂迷的青睞。至於大文豪歌德,則是在高齡八十一歲時,才欣賞由德國女高音施洛德演唱的《魔王》。這一聽,讓歌德感動不已,從此一反以往不屑的態度,對《魔王》讚嘆有加。可惜,這時舒伯特已經過世兩年了。

而我們的法蘭茲.安東.舒伯特,儘管在世的時候小有名氣,但過世之後就逐漸被世人淡忘,更別說有傳世的音樂創作。如今他唯一被世人記得的事蹟,竟然就是這封緣起烏龍的咆嘯信,可謂同名不同命。

值得一提的是,法蘭茲.安東.舒伯特的兒子--法蘭茲.安東.舒伯特(Franz Anton Schubert, Jr.,後來去法國學習小提琴,改名為法蘭西斯.舒伯特 Francois Schubert)倒是留下了許多作品。最有名的,是一首寫給小提琴的小品《蜜蜂》。雖然不是大黃蜂,但樂曲中用小提琴快速、細膩的音色描寫蜜蜂飛舞,相當傑出。

只是,這首樂曲也因為舒伯特和舒伯特同名同姓,往往也被誤認為舒伯特所作。(根本是繞口令)

在介紹完舒伯特的恩恩怨怨以及出版《魔王》的坎坷歷程,若要說有學到什麼,那大概就是不論自古至今,出版商的標準可是很嚴格的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