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奇海獅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深夜的成大校園一片寂靜,幾顆淡藍星子零星散布在如墨的夜空中,晚歸的學生踩著腳踏車,正當他經過榕園時,突然聽見一陣吵雜聲響。哪個營隊這麼努力,這麼晚竟然還在練習啊?
正當他這麼想時轉頭一看,赫然撞見一群白衣男子不斷重複地喊著:「1、2、3,殺!」同學馬上被嚇得心神不寧,立刻返回宿舍,隔天竟然就開始高燒不止……
關於成大榕園的傳說一直不少,據傳這裡曾經是日本軍營,許多日本兵在喪生之後卻仍然還在人間流連不去,幽魂不曉得自己已經戰死,甚至回到榕園去進行操練;也有人說這裡先前是刑場,因此陰氣聚集導致這裡的榕樹長得特別茂密。
究竟,成大榕園一帶先前是做什麼的、又藏著怎樣的過去呢?
還真是日本軍營
許多學校都有日本兵傳說,但成大的光復校區可是如假包換的日軍軍營。今日榕園旁三棟造型古典的羅馬式建築,正是日治時期「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以下簡稱「台步二隊」)的駐軍兵舍及總部。
台步一隊、二隊隸屬於「台灣軍」,其前身是約兩萬名日本本土軍人的「臺灣守備混成旅團」。1895 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為了方便台灣島內的守備及鎮壓工作,分別在台北、台中及台南三個大城派遣軍隊把守。但日後隨著島內反日勢力逐漸消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日俄戰爭爆發、日本需要派遣軍隊前往中國戰線,台中的守備旅團因此被抽調,只剩下台北的第一旅團與台南的第二旅團。
其後台灣再次改變軍制,最後日本帝國守備台灣地區 298 萬人口的總兵力,只剩下兩個步兵聯隊(一聯隊等同於現今的旅級部隊,人數約 5,000 人)、兩個山砲中隊及兩個炮兵大隊。
「現授予台灣步兵第二聯隊軍旗一面。望汝等軍人同心協力、揚我軍威、佑我帝國。」天皇飭語
「臣等於今日宣示:將竭力誓死護衛帝國。」聯隊長奉答
1907 年 11 月 7 日,台步一、二隊從明治天皇手裡拜受軍旗,在天皇敕語及聯隊長奉告之中,正式宣告成軍。
在日本陸軍軍制中,步兵聯隊軍旗樣式普遍為 80 x 91 公分的旗面。旗杆頂上,黃銅鍍金的 16 葉皇家菊花紋章光潔閃亮;塗黑的樫木旗桿上綁著紫色絲綢旗面,外面則圍繞一圈紫色的金線穗。軍旗上印著紅色十六芒旭日旗、右下角的白布則印著部隊番號。
因為是天皇親授,軍旗在日本聯隊中的地位極為崇高,只有整個聯隊中最優秀(而且外表還要顏個篩選)的少尉才能擔任舉旗手,有時部隊戰鬥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時,聯隊長便會下達「軍旗開路」的總攻命令,然後所有人就跟在軍旗後方衝鋒。
來台皇族都得到此一遊
在台南的台步二隊營區除了步兵以外,營區還配備了騎兵營、山砲中隊與衛戍病院,是整個日本帝國最南邊也最完整的軍事設施,也因此只要當來台行啟的日本皇族負有軍職時,這裡便變成了他們巡行的必經之地。而在所有的皇族中,又以大正天皇的皇太子東宮裕仁地位最為崇高。
1923 年 4 月 20 日中午時分,東宮裕仁乘坐的御召列車緩緩駛進台南車站。其中,裕仁所在的「天皇花車」是專為皇族行啟台灣時所打造的頂級車廂。兩旁的窗戶上,三層遮陽玻璃窗、紗窗與窗簾布重重地將內外隔成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只要一走進內部,立刻就會被其奢華精緻的程度所震撼。
純手工打造的木造車廂裡,使用高貴柚木和檜木的細細雕花四處蔓延,清雅而不落富麗的俗套;抬頭一看,絲絲縷縷的陽光正透過彩繪玻璃氣窗緩緩流洩。為了裕仁在行車時的舒適,車內也加裝了當時罕見的木製兩葉式電扇。寢室木牆上川端玉章的花草蟲鳥栩栩如生,甚至連走下車廂的扶手,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金屬材質。
皇太子穿著簡素的陸軍軍常服,身後跟著入江東宮侍從長等一票大臣來到了站前廣場。
首先看見的便是台南驛前新設、堪稱全島第一的「奉迎門」——高達 20 公尺、相隔 30 公尺的兩個巨型門柱。門柱中央上,巨大的台南市標誌及「奉迎」字樣赫然映入眼簾,頂部抬則設有傳統中國式樣的高樓。奉迎門兩側,熱帶地區常見的檳榔樹一字排開,配合隨風翻飛的大小日章旗幟,呈現一片盛大隆重的奉迎氣氛。
海軍樂隊吹響國歌。台灣步兵第二聯隊士官兵肅穆站立迎接太子,練兵場山砲隊發射最高規格的 21 響禮砲,連同震耳欲聾的鼓號聲在整個空間中不斷擴散。兩萬名來自台南州各町的奉迎百姓揮舞著小國旗。就這樣開始了裕仁的台南之行。
- 裕仁於台步二隊營庭前手植榕樹
隔天的 11 點左右,太子在台南的最後一項行程,便是視察位於今日成大的台步二隊營地。在台灣軍司令、台步二聯隊長引導下,裕仁太子緩緩走入如今為成大禮賢樓的「將校集會所」之中。台步二隊全體軍官,包括守備隊、司令部衛戍病院、山砲隊及在鄉軍官已經在會所中列立,士官以下全體士兵則一片肅穆,在營庭中等待太子檢閱。
裕仁跨上馬,舉手為禮經過整列縱隊的步兵第二大隊、機關銃隊及山砲兵中隊。部隊旁則是建於 1912 年、如今為大成館、歷史系館的第二聯隊永久兵舍。雖然說是兵營,卻是整個日本陸軍最早採行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之一。從裕仁的視角看過去,可以看見一字長型的紅磚建築外側、日本陸軍因應熱帶地區氣候所設計的遮陽迴廊。
主入口面向空曠的營庭,造型簡潔的羅馬托次坎式六柱門廊默然肅立。比起擁有巴洛克式山牆、精雕細琢的將校集會所,這兩棟建築體現了軍營該有的俐落風格,唯一的裝飾只有門柱柱頭上卵型與箭標飾與花紋的雕刻,以及兩旁的螺旋托架。
閱兵儀式結束後,裕仁在營庭親手種下榕樹後,便告別了台南。而後巡視台步二隊的皇族們,也有幾位在裕仁手種榕樹旁邊也跟著種下榕樹,形成如今榕園的初步型態。三年後,這位年輕的太子登基成為昭和天皇,而後日本發動了戰爭、將整個東亞世界捲入一片戰火之中。當時種下榕樹的他,有沒有想到自己注定會有一個毀譽參半的一生?
戰火無情
隨著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無情的戰火從每個人手中都奪去了一些東西,許多士兵離開後便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台南的營地。隨著戰局越來越艱困,台灣本島也開始遭遇了空襲——1944 年 10 月 17 日,台南大空襲重創了台南這個當時台灣的第二大城。
1945 年 2 月開始,美軍更開始對台進行無差別空襲。不過身為台南軍事重鎮的台步二隊建築群卻意外地受創不深,當時的鄉野奇談傳說,這都是史上最強救火隊—媽祖的功勞。
《安平區志》裡,有一則媽祖「以布巾裹炸彈」的地方傳說,
「1945 年 3 月上旬,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勝利,美軍飛機猛炸日軍在臺的軍事設施。當時安平區內有日本設立的大型軍事工廠,如製鹽、製鹼、油脂、造船場等,及日軍營隊(八十四部隊),是美軍轟炸的主要目標。奇怪的是,炸彈總是落在魚塭和外海,沒有工廠或民宅遭到炸毀。相傳是因為每值晦暝,常見媽祖以布巾裹炸彈向外海丟棄的緣故。」
在美軍的密集炮火下,從台中一直到屏東各處都出現了「媽祖接炸彈」的傳說。不過建築的主人—台步二隊,卻無緣見證媽祖的神蹟了。
戰爭爆發後,台步二隊先後被派往中國及南洋作戰。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台步二隊正在印尼的小巽他群島,為了防止敵人擄獲,台步二隊便在島上一片椰林裡執行了「軍旗奉還」儀式—-意味著燒毀軍旗、解散部隊。
根據當時士兵大村精一的回憶,軍旗奉還的地點選在一片椰子林中。擔任掌旗手的荒川大尉在全體官兵注視下緩緩前進,後面跟著聯隊長田中透少將。士兵抽刀,準備按照儀式把旗桿砍成三段、並且摘下上面代表皇室的鑲金菊花紋徽時,聯隊長開口把士兵叫住。
「等等,用我的刀吧。」聯隊長說著,一邊將自己銳利的軍刀遞了過去。
軍樂響起,全體官兵敬禮。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軍旗被淋上汽油、點上火,所有人維持敬禮姿勢直到火勢自然熄滅。結束後,士兵將燃燒殆盡的旗灰謹慎的收到一只木盒裡。代表皇室的菊花紋徽則收到另外一個盒子,扔進廣褒蔚藍的太平洋中。
擔任掌旗手的荒川大尉原本想要一死以完成護旗手的最後任務,但是到最後卻被聯隊長阻止了。他說:
「今天的戰爭失敗了。但今後復興日本的任務,則是年輕的你們的使命。珍惜你們的生命、安穩的回去,接著繼續前進。」
戰後,國民政府府接收日本在台灣的各項設施,意外留存下來的台步二隊軍營也被接收,成為國軍的光復營區。1966 年光復營區移交成功大學,並改名為「光復校區、。
縱觀整棟建築長達一個世紀的歷史,從 1912 年建造的台步二隊營舍經歷了兩個時代、三個主人。從過往躲避戰火的奔跑身影,一直到如今優雅閒適的婚紗攝影。無數個模糊的身影,來來去去。
而建築本身呢?
朱紅磚牆與雪白石柱不懂人類間彼此的對抗與瘋狂,它只知道:年輕的臉孔來了又走,每個人長得竟然是如此相像。也許學生看見的並不是徘徊不去的冤魂,僅僅只是建築記憶的殘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