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工學院裡的「她」—成功大學何時開始收女學生?

$
0
0
作者:張哲翰

成大有個傳聞是這樣的……

漆黑的夜晚,一位女同學走過人聲鼎沸的勝利校區後門,進到「勝八」宿舍,一進門還未開燈,就看到吊扇上掛著一個黑影晃呀晃的。她下意識地打開燈要看仔細,只看到她的室友掛在吊扇上……

門外依稀可以聽見同學們說笑的聲音,門內只有吊扇嘎嘰嘎嘰的微弱聲音,已無生氣的年輕軀體微微地晃動著……

事件之後,包含這個房間以及上下左右的房間陸續發生奇怪的現象,像是睡覺時有人輕撫妳的身體、有人幫妳搔癢,甚至有人看到這五間房間都有個黑影掛在吊扇上,隨著風扇轉啊轉啊……

這件事情引起整個女宿的恐慌,住在那五間房的同學們紛紛搬出,在夜晚燈火通明時,唯有這五間房暗著,就像是受詛咒的「黑暗十字架」……

春牛埔:一片荒地

在我們進一步追蹤流言之前,我們要先來看看勝利校區的原貌。

這裡並不是一直都那麼熱鬧。在清代,這裡屬於春牛埔,是一整片從小東門到大東門城牆外的僻地。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朱一貴軍與清軍的關鍵戰役。因為這場撼動清廷對臺統治的戰爭,臺南府城築起防禦的木柵城門、城牆,並在更大規模的林爽文事件後,全面改建為土城。

之所以叫「春牛埔」,是因為每到立春,官員會來到這城外的空地舉行迎春禮,將春牛與芒神迎到府衙前,代表迎接春天的到來,保佑作物豐收、六畜興旺,因此大東門向外的那側刻有「迎春門」的字樣,春牛埔也因此得名。

1940《臺南市內地圖》與1945《美軍航照影像》顯示,勝利校區在日治時期是草地與農地。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南市百年歷史地圖》,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nan.aspx(2017/09/13瀏覽)。

進入日治時期後,迎春禮便被取消,春牛埔逐漸興建起學校,像是長老教女學校(今長榮女中)、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都在此處。

1929 年市區改正計畫後,東門城牆被馬路開過而推倒,在牆內的臺南第二中學校(今臺南一中)得以向牆外的春牛埔取得較寬闊的腹地。唯獨留下三間學校所包圍的地帶,長滿雜草或種些農作,這裡大致就是如今的勝利校區。

二戰之後,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幾經改制更名,成為「臺灣省立工學院」。之後由於校地不足,1950 年起,收購了這片僻地,作為學生與教職員生活及宿舍區。

校園裡的「她」

1931 年,在「工業臺灣」與「南進政策」的刺激,以及南北教育資源平衡的考量下,在臺南成立「高等工業學校」,以培養高階工業技術人才,但並未有任何女學生的記錄。

其實,當時社會中並不乏女學生,女子教育是總督府致力的施政項目之一,只是在殖民的需求下女子能夠投入的專門教育受到限制,培養端莊、文靜的「大和撫子」才是女子教育的主要目標,著重於工業人才培育的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也因此未曾招收女學生。

戰後臺灣女子教育不再受到制度上的限制,1946 年改制為「臺灣省立工學院」後開放招收女學生,更在兩年後招收到 13 位女學生,分別就讀於化工系與建築系,其中臺灣第一位女建築師王秀蓮女士從臺南女中畢業後,就考上建築系成為這一屆的女學生。

1952年的畢業照,第二排左三為王秀蓮女士。根據王女士回憶,由於全校幾乎都認識她們,所以備受矚目,使她一直保守而緊張。 來源:校史編纂小組,《南方歲時記:成大八十年編年記事圖錄》(臺南:成工大學,2011),頁90。

雖然當時的省立工學院持續招收女生,在距離第一位女學生入學的 年後(1953 年),校園內的女同學仍屬少數。甚至在迎新「選系花」的活動中,機械系沒有女同學,便選出了一位「方丈」,男同學們更起鬨要把系名改為「和尚系」。

確實,從女學生成為成大的一份子起,出現了許多過去單純男校時難以看到的趣味畫面,像是在女生宿舍前「站崗」的人潮與打蚊子的音浪此起彼落,或者是男女走在校園裡時,來自其他男生起鬨的口哨聲,「她們」確實承受著比一般男學生更多的關注與壓力。

在早期的勝利餐廳中,女同學們雖然四五個人坐成一群,卻依然被滿座的男士群包圍,無法好好吃飯,只好吃了幾口,袋子一拎便跑離餐廳,當時便稱女學生是吃「袋袋餐」。那是個男女比例 19:110:1,一直到 6:的年代,女同學的一舉一動對男學生來說,似乎都是那麼的「新鮮」:

「她」長得什麼模樣?

早期成大的女同學總以素色襯衫搭配百褶裙,以耐穿為主要考量。而男同學總是特別關注她們的裝扮,給予「樸素」的評價。

43級化工系女學生的模樣。 來源:校史編纂小組,《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臺南:成功大學,2001。

1950 年代中期之後,隨著來自各地的女學生逐漸增加,服裝的色彩也逐漸多了起來,但依然以方便、實用耐穿為訴求,像是寬裙、長褲等都是這時候成大女學生偏好的打扮。

另外,當 1961 年成大開始有制服的規定,女學生們有了不同的服裝選擇,白色襯衫、卡其色西裝搭配領帶,只有及膝裙與男學生的長褲有所區別。帥氣、中性的打扮,在男孩們眼中,當然更加深了「樸素」、「簡單」的印象,但這不也代表著成大女生自然、率真的可愛樣貌嗎?

左上、左下:1970年代的成大女學生流行短裙與長褲。右:成大生的校服模樣。來源:校史編纂小組,《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臺南:成功大學,2001。

「她」承受的壓力

在政府退出聯合國、社會開展民主運動的時代中,成大男生總是熱情參與政治活動,並以精彩的社團生活自豪,批評女同學對社會冷漠,要求她們應該要獨立思考。

雖然那時女子教育有十足的成長,社會上依然存在「男外/女內」、「男理工/女文科」的思維,她們能夠來到成大念書,需要多大的努力!更不要說在這以工學院為主的環境裡,她們必須承受著四面八方的壓力,來自家人、同儕、甚至是不明事理的路人甲乙丙丁。或許只是個懷疑的眼神,她們就必須戰戰兢兢,以免出錯。

1947 年來到成大的吳振芝老師,回憶 1950 年代的女同學們就已是這樣的情形:

都是經過與家庭艱苦奮鬥以後,才獲准前來報名的。這些女生素學後發憤圖強,自不待言。她們讀書之努力,內務之整潔,毋須多說;奇妙的是:有不少人,運動好、演講好、毛筆字好、織毛線也好。

不論是哪個時代的女同學們,上大學正是 1819 歲做夢的年齡,她們承載著各種理想、抱負來到成大,非常珍惜這難得的「自由」。或許她們並非對社會冷漠,只是各方的關注使得她們必須先將心力投注於維持最好的表現上。

成大女生盡情奔馳與奮力跳遠的模樣。 來源:《成大新聞》,1979.11.21,第3版;《成大青年》第33期(1978.11),頁83。

其實,6070 年代積極運作的「女同學聯誼社」,不只時常舉辦聯誼活動,更自發性地關懷榮民醫院的老人。我們或許很難知道女同學私底下對政治的看法,卻可以看到她們默默盡一己之力服務社會。

「她」住在何處?

女生宿舍總是男同學最好奇、也受注目的地方,校園內男女小八卦總會在附近發生。其實,戰後由於女同學人數不多,她們的居住並不如現在集中。起初,以成功校區舊操場北側的木造建築為宿舍,與男生宿舍並列一排,沒有區隔;隨著 1966 年光復校區成為校地,男生宿舍集中到光復校區,這一排完全成為女生宿舍,只是宿舍老舊,加上位處校園角落,造成許多安全疑慮。

1972 年與 1975 年,全校引頸期盼的四樓層女生宿舍落成於勝利校區,編號為勝二、勝三,從此女同學的住宿開始集中於此,而後更有了勝八與勝九舍。隨著女生宿舍在勝利校區的集中,勝利校區的後門也成為學生相約的見面點,見證了各種心酸、心碎、心心相映的青春戀情。

1980年代興建起的女生宿舍──勝利八舍。來源:校史編纂小組,《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臺南:成功大學,2001。
1950年代(上圖)與1980年代(下圖)女生宿舍內的情景。 來源:校史編纂小組,《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臺南:成功大學,2001。

想想男生女生

隨著勝利校區夜晚的燈火越是明亮,可以確定成大的女同學逐漸增加,但依然維持著男多女少的學生結構。

男同學們可能會以為成大的女同學因為人數少,總是恃寵而驕。但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她們,其實也受到各種放大鏡的檢視。在外界打量的眼光下,她們必須表現得戰戰兢兢,這是在她們輝煌的成就中時常被忽視的。

早期的女同學在《成大新聞》留下這樣的回憶:因為女孩少、目標大,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自由,活動中稍微活潑大方就成為「成大名女人」,害羞拘謹就是「小氣,不解風情」。這種兩難的壓力應該不是萬綠叢的成大男同學們想像得到的。

勝八的黑色十字架或許只是個傳說,但這個故事的背後,或許隱藏著成大男同學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忽略了女同學的處境。近年來當社會上性別平等的觀念逐漸健全,我們是否能有足夠的相互尊重呢?

本文經由國立成功大學贊助發表。希望從校園角落出發,一窺這所南國學府的古老故事,與它和在地之間剪不斷的關係。想知道更多成大的生活點滴,請點#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ttps://www.facebook.com/ncku.edu.tw/?fref=ts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