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狗年好狗運!「狗」字是怎麼來的?

時間飛逝,一年又過去了,不知道各位讀者還記不記得小邦周曾經跟大家聊過古文字裡的「雞」。如今雞年就要飛走,緊接著的狗年馬上就要來了,不免俗地,小邦周這次要來和讀者們聊聊古文字中的「狗」——然而,甲骨文裡其實沒有「狗」這個字,只有「犬」,因此我們就直接從「犬」字切入。

甲骨文的「犬」寫作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其實不管有沒有畫出身體,這個字的重點都是小狗翹著尾巴的模樣,是不是很萌呢!

「犬」的寫法從此到西周都沒有太大改變,一直要到戰國的楚文字「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和秦文字「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才開始有些變形,不過這時我們還是能在文字中勉強看出犬隻的形體。「犬」字發展至小篆時,為了書寫的流暢度,演變成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形,至此文字逐漸脫離了狗的外貌形體,後來才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寫的「犬」。

那麼,「狗」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其實,「狗」在西周就已經出現了,不過西周的「狗」是作為人名使用的,寫作「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戰國時期出土的「狗」字大多也都作為人名使用,或是通假成「苟」,目前還很少看到意思為犬隻的「狗」字。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犬」字的演變。(Source:https://goo.gl/7Xnyb6)

那麼,「犬」和「狗」又有什麼差別呢?

文字學大家段玉裁在注《說文解字》中認為「狗」專指幼犬,清代學者郝懿行也認為「狗、犬通名。若對文則大者名犬,小者名狗。」這些古人的看法或許可以讓我們參考。

最後再談一點「犬」在上古時代的故事。

從殷墟卜辭中我們可以發現,商代人祭祀時很常使用「犬」當牲禮,像是「今日尞(燎)三羊、二豖、三犬」就是表示要在卜問時用三隻羊、兩隻豖、三隻犬進行燎祭。有時候「犬」也可以指商王朝附近的方國-犬方,或者是人名。

最有趣的是,「犬」也可以表示負責商王畋獵相關事務的官職。例如在青銅器《員方鼎》的銘文中有記載「王令員執犬」——銘文中的員就是作器者,他被王命令負責管理犬隻,很有可能就是所謂的犬官。無獨有偶,《周禮.犬人》中也有記載「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瘞亦如之。」描述的就是古代負責管理犬隻的犬官。凡是祭祀用的犬牲,或是埋祭時的犬隻都歸犬官管理。

在上述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狗和人類從遠古時代就關係密切。雖然對古代的人來說,狗狗並不只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祭祀時的好祭品(!),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人狗關係可以說是越來越好~

以上就是小邦周的解說,希望大家會喜歡,最後不忘祝福各位故事讀者,狗年行大運,新春好狗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貓狗史系列講座:03/15(四) 福爾摩沙汪星人──關於狗狗,一些你不知道的臺灣歷史故事 講者:陳韋聿 (Emery/「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編輯委員) 時間:3/15(四) 7:30-9:00PM 地點:Duck Lab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16號) 票價:200 元 購票:https://goo.gl/CHcXyC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