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快的投入硬幣,命運的旋轉路徑,「ガチャ―ガチャ―(Gacha gacha)」,一個個像是下蛋般的驚奇,等著人們打開蛋殼,喀的一聲有人破涕為笑、不服輸的再戰一次。從便利商店到玩具專賣店門前,總能看見不同年齡的男女,同樣在短短幾分鐘內,感受到心情的天堂與地獄。
這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扭蛋,從日本席捲亞洲,甚至讓歐美旅客前往日本時也為之瘋狂,但小小在手的一顆扭蛋,原形卻是發跡自美國,到底是什麼魔力讓日本樹立超過 50 年的扭蛋王國,讓惡搞的玩具不斷的推陳出新,反攻世界上每一個帶有童真的心?
美國、香港和日本的混血基因
1920 年代的美國,受到工業革命影響,自動販賣機已逐漸取代人力成本,除了販賣飲料外,也開始銷售糖果、玩具類的小物,放置於雜貨店外主攻孩童們的下課後的零錢。
直到 1960 年代,由人稱「日本扭蛋之父(或稱「扭蛋爺爺」)」的重田龍三透過貿易管道,將所謂的「bulk vendor(圓形口香糖機器)」帶入日本,1965 年透過日本玩具公司 PENNY 在東京淺草設置第一臺機器,當時設備為美國進口、販賣的小玩具則來自香港,只要投入日幣 10 円,就能滿足好吃好玩的樂趣。
由於初型玩具機會將玩具及糖果混雜而卡住機器,以及沒有包裝的糖果容易造成衛生觀感不佳等,重田龍三為解決問題而發想了用塑膠盒成裝玩具的方式,「扭蛋」的雛形就此誕生。也因為轉動扭蛋玩具時機器會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於是人們將改良後的玩具機暱稱為「ガチャガチャ」。
由於日幣 10 円的價格相當於半瓶牛奶的價錢,為了吸引孩童購買,玩具公司 PENNY 以「用 10 塊錢來收集世界各地的玩具吧!」的廣告口號打響了玩具機的名號,當時「超級汽車」、「橡膠怪獸」系列都受到男孩的瘋狂收集。
扭蛋狂潮再進化
直到 1973 年石油危機,扭蛋的價格從日幣 10 円調整至日幣 20 円,日本玩具公司萬代(BANDAI)也投身扭蛋市場,並首度以「ガシャポン(Gashapon)」替扭蛋產品註冊,從此建立起扭蛋王朝的霸業,隨即在 1976 年重新定義 日幣 100 円的「ガシャポン」全新價格。
直到集英社少年漫畫雜誌《少年 JUMP》所連載的《筋肉人》於 1983 年被製作成動畫,BANDAI將劇中超人角色製成橡皮模型放入扭蛋中銷售,正式在日本刮起第一波的「扭蛋熱潮」,當時「筋肉人橡皮擦(キン肉マン消しゴム)」製作了超過 200 種角色,短期之內累積銷量竟高達 1 億 8000 萬個,隨機轉出不確定的角色也成為日後扭蛋銷售的策略,而「筋肉人」的扭蛋也成為許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之一。
目前扭蛋市場上的第二大玩具公司 TAKARA TOMY 則是在 1986 年開始涉足扭蛋事業,同時將「ガチャ(Gacha)」作為註冊商標,現今廣泛使用的扭蛋機也是由 TAKARA TOMY 於 1995 年開發使用。直到 1998 年,扭蛋從動漫走向擬真化,以 TAKARA TOMY 所出產的「立體扭蛋百科圖鑑」為例,將人體解剖、兩極動物、亞馬遜熱帶雨林動物等趣味扭蛋收服成人的心,扭蛋價格也提昇至日幣 200 円至 400 円,將扭蛋熱潮推向第二波高峰。
幽默惡搞征服全世界
1977 年 BANDAI 首先授權香港販售扭蛋,1997 年開始扭蛋才正式進入臺灣,海外市場讓日本扭蛋的名號遠播,直到社群網路的發展,更深層次的惡搞與幽默企劃,才讓扭蛋走入全新的第三波熱潮。 2012 年奇譚俱樂部的「杯緣子」扭蛋問世,以令人發笑的動作改變了扭蛋形象,隨著拍照上傳的風氣,讓鮮少有行銷預算的扭蛋攻佔社群媒體,甚至讓前 SMAP 成員草彅剛在電視節目中模仿杯緣子動作而大紅特紅。
其他像是「熊貓之穴(パンダの穴)」所推出的「戽斗動物園(シャクレルプラネット)」等,極具日式冷笑話色彩的產品,也是玩具公司與廣告公司聯手參與的成果,讓扭蛋品牌成為玩具以外的療癒系商品。
如今,扭蛋產業每年有 300 億日圓產值,且每個月平均會有 150 個新扭蛋推出,以 BANDAI 為例,成立扭蛋事業到 2017 年的 40 年間,一共賣出 34 億個扭蛋,在日本擁有 36 萬臺扭蛋機,佔日本數量的 70%,其他亞洲地區也有兩萬臺,可說是以零錢博得世界的矚目。
2016 年 7 月,東京成田機場首度設置扭蛋專區「JAPANESE CAPSULE TOY GACHA」,開創機場扭蛋的新市場;西日本最大的關西國際機場,2017 年 4 月也在第二航廈設置了 118 臺扭蛋機,7 月底又在第一航廈加碼 145 臺,堪稱史上最大規模。
與時俱進的扭蛋機
許多人印象中紅色配上白色的扭蛋機其實是 1995 年 YUJIN 玩具公司推出的「SLIM BOY」機種(臺灣翻譯為「幸運小子」),從鐵製機身改為塑膠上下合體機體,除了避免鐵製品容易生鏽的缺點,顏色上的變化也相當豐富,當時出品的機種是紅白色,後來顏色會隨著產品主題或是受矚目的商品,而有所改變。有趣的是各家玩具大廠都會研發自家扭蛋機,平均一臺新機售價約 1.5 萬日幣。
臺灣早年多數使用日本淘汰或是舊款的機臺,隨著市場及通路流通,目前多數以同步上市為主,在臺北市忠孝東路的「頂好名店城」3 樓還有只能投日幣的原裝扭蛋機,講求與日本零時差發售。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扭蛋進軍亞洲的第一站是香港,但最普及的地方則是落腳臺灣。
扭蛋的奧義就是用小錢讓孩子也能將零用錢拿來投幣,但隨著物價上漲、扭蛋製作成本提高,以及越來越多誇張製作企劃使用特殊材料,砸重本開模做出好扭蛋,因此扭蛋引進臺灣後,也從早年的 30 元,一直攀升至 50、60 元,近年甚至出現了破百元的款式。
隨著扭蛋的價格變動,扭蛋機臺上的投幣孔也需要與時俱進,聰明的機臺製造商在設計上就將扭蛋機各個部位拆解,只要隨著價格更換上頭的「投幣器」,即可改變價格。而因應臺灣硬幣而製成的投幣器,也與日幣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
藏在扭蛋中的魔鬼細節
扭蛋外殼應該是最先會被丟棄的部份,一般蛋殼多為上部透明、下部色塊,許多人在扭蛋的同時就會將蛋殼丟棄。但不只旋轉式、活扣式,或是搭配不同販售點推出特別款顏色,甚至近年來許多玩具公司將腦筋動到扭蛋殼上,不僅設計特殊造型的外殼,甚至讓蛋殼本身就變成玩具的一部分,例如BANDAI販售了第一批「無膠囊(蛋殼)系列扭蛋」系列「EXCEED MODEL ZAKU HEAD」,在市場上造成搶購風潮,細緻的組裝及帥氣的外觀,讓玩具公司從「裡」玩到「外」。
回歸扭蛋本身,無論是希望增加創意、提高收藏價值,或是回饋環保概念,扭蛋殼已經不再像以往只是個配角了。
打開扭蛋後,都會出現一張「蛋紙」,上頭標註該系列的所有產品及名稱,背面則會有商品的玩法及其他款式的預告。早期扭蛋盛行但通路不多時,蛋紙就是分辨真偽的根據,例如 BANDAI 的蛋紙多數會預告下個月的扭蛋產品,並且在蛋紙的正面或背面印上 GACHAPON 的字樣。
隨著玩具公司的企劃越來越強大,許多蛋紙已經不再只是認證或說明使用方式的功用了,連同蛋紙一起作為設計的扭蛋,不僅提高質感,更能將扭蛋企劃的意涵以不同手法傳遞給玩家。例如與設計師合作的扭蛋,在蛋紙上呈現設計手繪圖等,比起過往的單張蛋紙,現在的蛋紙可說更有看頭呢!
本文原刊載於《秋刀魚》第18期特輯主題〈出來吧!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