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就是愛玩「諧音梗」!藏在日本漫畫裡千變萬化的文字趣味

$
0
0

接續上個月介紹的「彥根貓」(hiko-nyan),在日本的漫畫卡通當中,會使用日文語言組合的命名方式非常的多,而這些取自日文的相似音,並經由作者自由發揮命名而成的情形,我自己把它翻譯做「諧音梗」。

日語中的漢字通常有分訓讀及音讀,而隨著傳入日本的時代不同,更有吳音、漢音、唐音的差別,在日本漫畫家的創作當中,常使用這些「諧音梗」,也成為了日本漫畫的語言特色。

日本的假名又分為平假名與片假名,在相當於中國唐代的平安時代,漢字被視為是男人的文字,屬於公家使用,由於宮廷裡面的女官不能使用漢字,所以她們便利用漢字的草書書寫,而這便是平假名的由來,著名的《源氏物語》即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成。

後來,因為漢字書寫不便,所以就利用楷書的偏旁變成片假名。明治時代在近代教育體制下,小學的教學以平假名開始,而直到昭和初期左右,才漸漸的改為平假名的公文。

《源氏物語》(source: wikipidia)

明治維新為整個日本社會帶來很大的改變,其中外國文化傳入便是其一,由於吸收外來語,日本人便利用片假名來表示這些詞彙,其中不一定只是英文,也有德文、法文、義大利文等。例如日本學生常說的打工「アルバイト」(arubaito),為德文「Arbeit」,為短期打工之意,也相對於正式的工作。

釘書機「ホッチキス」(hocchikisu),是來自法文「HOTCHKISS」,是由於引入釘書機的公司名為「E・H・HOTCHKISS」之故。而在現代日文當中,為了標新立異,常把原本是平假名的詞彙唸成片假名的,例如「かわいい」、「カワイイ」(kawaii)。

日文當中同音轉用的情形也是非常多,例如動漫界常聽到的「萌」,在日文正確發音是「萌え」(moe)」,在 1980 年代的少年漫畫中,常將熱血的劇情稱為「燃え(もえ)」(moe),意從「燃える(もえる:燃燒)」(moeru),並能在漫畫裡看到熱火在燃燒的樣子。後來,少年漫畫走向可愛系,與「燃え(もえ)」(moe)同音的「萌え(もえ)」(moe)就如此的轉用過來,在中文又演變動詞「賣萌」等等這樣的詞句。

在日本漫畫裡面,這些使用諧音、相似音的轉用非常多元,常常帶著漫畫中的梗,所以我稱之為「諧音梗」。其中,哆啦 A 夢的由來以及道具的名稱,便是最經典的例子。

《哆啦A夢》(source: wikipidia)

在臺灣,哆啦 A 夢已經變成跨世代的共同記憶,如果是臺灣的六年級或七年級生,大家可能比「哆啦 A 夢」更加熟悉「小叮噹」的名字。可是,為什麼臺灣後來要把小叮噹改成哆啦 A 夢呢?

那是因為早期臺灣的版權觀念尚不普及,出版商便私自取了「小叮噹」,而在 1997 年,因為作者藤子・F・不二雄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對「ドラえもん」(doraemon)的發音一樣,所以臺灣的翻譯也隨之改成為「哆啦 A 夢」了。

那為什麼「哆啦 A 夢」是藍色的呢?為什麼他是機器貓卻沒有耳朵?

原來,哆啦 A 夢在出廠的時候,也跟其他的機器貓一樣,是黃色並且有耳朵的,但是有次哆啦 A 夢在睡覺時,一隻老鼠偷啃了他的耳朵,他嚇得發青,從此就沒有耳朵了。

根據作者說法,尖尖的耳朵代表突出,也代表角色性格尖銳,但作者希望哆啦 A 夢是一個圓滿的角色,因此其造型多以圓形組成,圓圓滾滾的藍色與白色相疊的頭與身體便是我們熟知的哆啦 A 夢;白色的手看似無法抓東西,卻用磁吸的力量吸住任何一個夢想;紅色短短如櫻桃狀的尾巴看似為裝飾品,不引人注目,其實那是哆啦 A 夢的緊急開關。這就是機器貓哆啦 A 夢造型的由來。

哆啦 A 夢 (source)

關於ドラえもん(doraemon)的取名有幾種說法。

最比較容易聯想的,是因為「哆啦 A 夢(ドラえもん)」(doraemon)喜歡吃「銅鑼燒(ドラ焼き)」(dorayaki),在漫畫裡面,「哆啦 A 夢」大啖「銅鑼燒(ドラ焼き)」(dorayaki)的畫面屢屢可見,足以支持這樣的說法。而「えもん」又是什麼?

「えもん」(emon)寫成漢字是「衛門」(emon),是以前武士時代跟在武士旁邊的「侍從」,在日本時代劇聽到的「左衛門」「右衛門」都是侍衛的名字。因此可以說,「哆啦 A 夢(ドラえもん)」(doraemon)是喜歡吃「銅鑼燒(ドラ焼き)」(dorayaki)並守護大雄的侍衛。這一個說法,可以說是典型日文「諧音梗」的案例。

在漫畫的一開始,其實並沒有「哆啦 A 夢喜歡吃銅鑼燒(ドラ焼き)」(dorayaki)的設定,根據小道消息,其實喜歡吃銅鑼燒的是藤子・F・不二雄作者本人,所以就把他常光顧的那家店也畫到漫畫裡面去了。作者在最初設定,「ドラ」(dora)與日語的「流浪動物:野良(のら)」(nora)有相似音,也就是說,哆啦 A 夢是流浪貓,在漫畫版第一集中從大雄書桌抽屜中出來,從此大雄的書桌抽屜變成時光機,哆啦 A 夢也被大雄豢養在壁櫥裡。

哆啦 A 夢以及他睡覺的壁櫥「押入」(source)

日本的壁櫥稱為「押入」,是堆放棉被及雜物之用,因此哆啦 A 夢住的是大雄家的雜物間,也符合他是「侍衛」的意思。而不管是「流浪貓」(nora-neko)或是「銅鑼燒」(dora-yaki)的說法,都用了日文的諧音,應證了「諧音梗」的趣味。

說到「大雄」,中文舊版翻成「葉大雄」,新版翻為「野比大雄」,這也是考驗了翻譯者的功力。「野比大雄」的原文是「のびのび太」(nobinobi-ta),大雄的名字叫做「のび太」(nobita),在動畫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雄媽媽對他大吼大叫。

「のびのび」(nobinobi)的意思是「自由自在、放任快樂生長」的意思,以兩個疊字,擬聲又擬態,日語稱為「擬態語」,也是日本漫畫「諧音梗」的要素。而在漫畫中,大雄回憶到他剛出生時,他的爸爸媽媽給他命名時,正是有「自由自在,放任成長」這樣的含意。不知是因為三歲時奶奶的過世,意味著快樂的童年結束,還是因為後來他所遇到的教育環境,「野比大雄」這樣的名字,就成為「散漫、無心」的象徵,從漫畫的劇情來看,這樣的名字是否要反映一些教育及社會現象?

哆啦 A 夢中的道具更是大為運用著「諧音梗」。例如我們熟知的「竹蜻蜓」(タケコプター),是「竹(たけ)」(take)+「ヘリコプター(直升機)」(herikoputaa)[1]

的文字遊戲。竹蜻蜓應該是大家最想要的道具之一,只要把它放在頭上,就可以翱翔天空。戴在頭上的樣子,很像直升機,也很像童玩的竹蜻蜓。作者就是是結合了這兩個要素,利用日文的「諧音梗」命名,讓竹蜻蜓代表了充滿著夢想與童趣。

戴著竹蜻蜓的哆啦 A 夢角色們 (圖片來源:哆啦A夢中文網)

另外一個也令人欣羨的道具是「どこでもドア」(dokodemo-doa),中文翻做「任意門」,有了任意門,環遊世界不成問題!日語中意思是「哪裡都是門」,兩個音節都用「ど」的音,達到押韻的效果,而中文稱作「任意門」,是屬於意譯的翻譯法。

有了「任意門」,還得要靠「翻譯年糕」才能跟外國人溝通。現在臉書上出現「翻譯年糕」的字樣,可以進行簡單的翻譯,其原文是「翻訳コンニャク」(hon-yaku),其實就是「翻譯蒟篛」。對照漫畫,哆啦 A 夢拿的是一塊蒟篛,為「翻訳(ほんやく)」(hon-yaku)+「コンニャク(蒟篛)(kon-nyaku)」,利用的是「やく」(yaku)和「にゃく」(nyaku)的諧音。不過,怎麼會跑出一個「翻譯年糕」這樣的字眼呢?

原來,在開始翻譯哆啦 A 夢的時候,臺灣人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習慣吃蒟篛,尤其是滷的蒟篛,大概要等到超商開始賣關東煮後,臺灣人才知道有這樣的吃法。在當時翻譯到「翻訳こんにゃく」時,礙於臺灣人還不熟知「蒟篛」,譯者便決定以「年糕」來代替,以觀眾熟悉的文化來代替原文的翻法,使觀眾能夠引起共鳴。

翻譯蒟篛 (圖片來源:哆啦A夢中文網)

現在從事翻譯、理解外文的人變多,因此翻譯變成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如果現在遇到「翻訳こんにゃく」,該是照原文翻譯成「翻譯蒟篛」?還是翻譯成「翻譯年糕」呢?還是有很多探討跟考量的地方。而因為每一個語言的文字特性不同,不管是「翻譯蒟篛」或是「翻譯年糕」,都會少了原文的「翻訳こんにゃく」的趣味。

日本自漫畫、動畫,到地方吉祥物,都用了許多的「諧音梗」,如果懂得這些諧音梗,可以在接觸這些作品的時候,更能讓人會心一笑。

 

[1]ヘリコプター(直升機)(herikoputaa)是長音,本來是a上面要加一橫,考慮網路環境無法支援特殊字體,因此以另外一種羅馬拼音表示法來標示。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