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成為歐洲皇帝的最後一哩路:國王們再苦都要走完的羅馬行

$
0
0

在漫長的歐洲歷史裡有很多的王國,當然也有很多國王,然而卻只有一個國家擁有皇帝,那就是「羅馬帝國」。西元前 49 年,凱薩成為羅馬的獨裁者,雖然歷史上他並未真正使用皇帝頭銜,但他的名字卻成為德文中的「皇帝」一詞(Kaiser),連俄國「沙皇」也是由此而來。

西元 395 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在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在羅馬;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延續到 1453 年,但「羅馬帝國皇帝」之名卻一直留存至十九世紀。後來的羅馬帝國,其實指的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跟最初的羅馬帝國早已無太大關係。

那為何西歐的統治者們都只獨鍾羅馬帝國的皇帝之名呢?此外,神聖羅馬帝國的歷代國王也並非每位都有成功加冕為皇帝,究竟怎麼樣才能使用「羅馬皇帝」之名,又有哪些儀式習俗呢?

簡史:中世紀「羅馬皇帝」之名

若回顧西歐「羅馬皇帝」頭銜的復活,就要追溯到西元 800 年。

法蘭克帝國的國王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 /德語:Karl I der Große/法語:Charlemagne 查理曼),在拯救了當時教宗的生涯危機後,西元 800 年 12 月 25 日在羅馬的聖彼得教堂,由教宗贈與了皇冠與教會保護者的身分,而他在隔年開始使用的「羅馬皇帝」稱號,代表著由神加冕的西歐正統統治者,與東羅馬拜占庭的皇帝擁有平等的地位。

查理大帝的加冕典禮。(Source:by Friedrich Kaulbach ,via Wikimedia

直到奧圖一世(即奧圖大帝)將東法蘭克帝國改為神聖羅馬帝國(當時還未改稱,但為了方便起見一律這樣稱呼),並於 962 年同樣在羅馬加冕為皇帝,讓「羅馬皇帝」真正的與帝國結合,此後,加冕成為羅馬皇帝成為後世每任國王追求的志業。

然而,這個頭銜所擁有的宗教意涵遠遠大於政治中的意義,因為神聖羅馬帝國即是緊扣著《聖經》中〈但以理書〉的四個帝國預言,並將自己視為最後的帝國──羅馬帝國的後繼者。

神聖羅馬帝國是由許多小邦國組成的集合體,其國王也是由帝國中的諸侯選舉而出,而非一般國家的父死子繼,甚至沒有一個固定的疆土邊界與首都,但正是因為這樣一個抽象的、精神概念的皇帝,反而成為維繫各國的關鍵人物。不論原本是哪一國人,藉由對皇帝的忠誠將他們彼此聯繫,雖然分分合合,領土越來越小,最終這個帝國與他的皇帝依舊維繫了將近千年。

中世紀「羅馬皇帝」的條件與皇帝製造者

那麼,要成為羅馬皇帝需要那些條件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先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因為羅馬皇帝可以說是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專屬的頭銜,至於實際要如何辦到在此就不再贅述。

話說回來,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在真正被教宗加冕為皇帝之前早就擁有一切皇帝的實際權力。換句話說,其實加不加冕好像都沒差?那到底為什麼需要教宗加冕呢?

事實上,由教宗來作為皇帝「製造者」其實是中世紀西歐獨有的現像,在古羅馬到東羅馬帝國期間都沒有這樣的習俗。唯有在中世紀,如果教宗沒有點頭好像就喪失了正統性,從卡爾大帝開始就十分強調皇帝是由神授權的概念,連帶授予正字標誌的教宗也是無比重要。

這項傳統一直延續到 1508 年,馬克西米里安一世的皇帝加冕羅馬之舉被威尼斯阻饒而被迫取消,他只好自稱為「被選的皇帝」(Imperator Romanorum electus),教宗 Julius II. 也特許讓此頭銜生效,從此之後羅馬皇帝不需要再經由教宗之手,加冕為國王後也自動稱帝。

馬克西米里安一世的後繼者查理五世於 1530 年成功的在波隆那由教宗親手加冕,卻也是歷史上最後一位由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此後皇帝製造者的工作全權落在選帝侯身上。

皇帝加冕之旅──羅馬行

如此神聖的「皇帝」加冕儀式該有什麼規範呢?來自阿爾卑斯山北邊的德意志國王,又是如何在異鄉義大利取得西歐世俗世界最高的榮耀頭銜「羅馬皇帝」呢?

最理想的加冕過程,是由被選出來的新國王先與教宗約好時間(通常都是星期天),然後帶著一票家臣跨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一路上各個義大利城市都對國王表露忠誠。

在加冕前一天,新國王會來到羅馬西北邊的馬力歐山(Monte Mario)紮營,隔天早上新國王再騎著白馬,披著毛草披風,頭戴皇冠,浩浩蕩蕩的進入羅馬,讓羅馬市民看看這位未來的皇帝。

教宗會於聖彼得教堂前迎接新國王,家臣和普通民眾都能一同參加彌撒。新國王會換上羅馬皇帝的標準穿著──涼鞋、長袍與披風來到祭壇前,此時他將接受三種祝福代禱,並宣誓保護教會、接受塗油禮且接受帝國信物──劍、權杖與帝國寶珠。

接著,教宗會為新國王戴上由八片金板與大量寶石打造的帝國寶冠,接受眾人為他喝采,自此時開始,他就是名副其實的羅馬皇帝了。

儀式結束後,新皇帝會與教宗一起騎馬經過聖天使橋,前往將舉行加冕晚宴的拉特朗聖若望大殿,出於禮貌,皇帝通常會幫教宗上馬(畢竟教宗都是老人嘛)。不過羅馬皇帝在加冕完之後就必須離開羅馬不能久留,至多只能再多待幾天,這也是習俗之一。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是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Source:Wikimedia

理想總是美好的,但現實中如同教科書般完美的加冕故事非常少見,可說有幾個皇帝就有幾種加冕儀式。雖然大致上流程與元素是不變的,但依然很難將皇帝加冕的過程歸納出一套絕對準則,這些規則從一開始的模仿與自創,不斷加入新元素直到終於定案,然後又索性都不辦了。

接下來,讓我們稍微細看幾場重要的皇帝加冕,體驗當時不同典禮的情境。

首先,當然是 800 年 12 月 25 日的首位皇帝加冕──查理大帝。雖然他一直強調自己是「不小心被加冕」、「民眾拱我當我才當的」,還一直到隔年才敢正式使用皇帝的稱號,不過仔細看整個故事,還是感覺的到整個加冕過程挺有羅馬/拜占庭風格的。

查理大帝的加冕儀式在羅馬舉行,羅馬自古就是皇帝加冕的城市,他的服裝也是標準的羅馬皇帝造型,儀式中最獨特的便是塗油禮。

塗油禮的習俗可以追溯自舊約時代,但卡洛琳王朝的始祖,即查理大帝之父──矮子丕平卻賦予了它全新的意義。當丕平被教宗塗油時,代表著「君權神授」,接著他順理成章的取代了墨洛溫王朝,而塗油禮也成為法蘭克和後來神聖羅馬帝國國王與皇帝加冕中重要的一環。

綜觀神聖羅馬帝國從 962 年奧托一世,到 1530 年查理五世,歷代教宗總共加冕了 19 位皇帝,其中 13 次集中在十三世紀以前,可看出在 1220 年腓特烈二世以後,要請教宗加冕越來越困難。

關於皇帝加冕確切的流程文字紀錄極少,唯一完整的紀錄是 1452 年,最後一位由教宗在羅馬加冕的皇帝──腓特烈三世。令人意外的是,除了文字記錄外,關於皇帝加冕的羅馬行也有圖像記錄流傳下來,那就是盧森堡的亨利七世 (Heinrich VII. )的「羅馬行」。

1308 年,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的亨利七世,在兩年後終於踏上了他的羅馬加冕之旅,加冕預定日期在 1312 年 2 月 2 日,此時的羅馬已經 90 多年沒加冕過皇帝了(上一位皇帝正是 1220 年的腓特烈二世)。

這趟浩浩盪盪的旅程由亨利七世的胞弟──特里爾大主教巴督因,委託匠人製作成 37 頁 73 張圖像紀錄。這場加冕儀式特別之處在於,亨利七世最後是在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而非聖彼得教堂舉行典禮,而且也不是由教宗本人親自加冕,而是教宗授權的三位紅衣主教代為執行(因為教宗此時人在亞維儂)。

亨利七世被三位紅衣主教加冕為皇帝。

1310 年,亨利七世帶著 5000 人的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之所以需要帶這麼多人,是因為義大利雖然為神聖羅馬帝國領土,但並不代表所有城市地區都真正效忠國王,在皇帝加冕之前先把義大利打過一輪也是加冕羅馬行中常有的事。

國王帶著軍隊翻山越嶺。

亨利七世也不例外,雖然他在倫巴底受歡迎,但越深入義大利就越是苦戰,加冕日程也因此延後。亨利七世最大的勁敵是那不勒斯的國王安茹的羅伯特(Robert von Anjou),後者更帶來大軍與亨利在羅馬市區血戰,成功阻饒了亨利七世在聖彼得教堂加冕,最後亨利七世只好把加冕地點換到拉特朗聖若望大殿,才勉強算是把帝冠帶回家了。

軍隊進了羅馬還是繼續戰鬥。

這些過程都被圖畫詳實地紀錄下來,成為後世研究的珍貴史料。

最後一個 OO 的羅馬皇帝

1452 年 3 月 19 日,腓特烈三世在羅馬聖彼得教堂,接受教宗尼古拉五世的皇帝加冕。他不只是歷史上最後一位在羅馬由教宗親自加冕的皇帝,更是哈布斯堡王朝中唯一完成羅馬行的皇帝。

這趟加冕之旅由腓特烈麾下的歷史學家既人文主義者恩尼亞.席維歐.皮可洛米尼(Enea Silvio Piccolomini)全程記錄,他後來還成為教宗庇護二世(Pius II.),但這就是別的故事了。

1451 年 12 月,雖然腓特烈三世正面對著內憂外患,但他依舊決定與其兄弟亞貝利希(Albrecht)一同踏上羅馬行。這趟羅馬行有許多特別之處,各方而言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一直傳出教宗 3 月 20 號就會駕崩或是遭逢不測的謠言,雖然教宗對此嗤之以鼻,希望國王隔年夏天再來。但事實上教宗確實有病纏身,或許他真的很想死前加冕個皇帝看看,而腓特烈三世也對皇帝加冕充滿憧憬,兩方都有意願下就開始積極籌備。

要成為一位羅馬皇帝至少會加冕三次,第一次是在亞琛的德意志銀冠(德意志與神聖羅馬帝國國王),然後是米蘭的鐵冠(義大利之王)與羅馬的皇帝金冠,後面兩個通常會在羅馬行中一起獲得。

腓特烈三世在進軍羅馬中途,雖然也有與義大利在地勢力起衝突,但藉由談判協商還算是有一趟相對順利的旅程。他先在米蘭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爾後 1452年2月24日在西恩納(Siena)與他未來的妻子──葡萄牙公主伊利歐諾拉(Eleonore)會合,兩人一同前往羅馬,並於 3 月 16 日在教宗的見證下成婚,三天後再由教宗加冕為皇帝與皇后。

腓特烈三世和葡萄牙公主伊利歐諾拉。(Source:Wikimedia

這場加冕儀式相當順利,可說與上面所模擬的理想情境相差無幾。最特別的是,在加冕結束之後,腓特烈三世讓約 300 名準騎士在聖天使橋上排排站好,在皇帝騎著馬經過時每個人都用劍身擊打三下表示冊封,儀式意味相當濃厚。

然而誰也沒料想到,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羅馬皇帝在羅馬加冕了。他的兒子,下任國王馬克西米里安一世,正是那位讓皇帝不須再經由教宗之手的「被選出的皇帝」。

至於最後一位由教宗加冕的皇帝,也是哈布斯堡家的查理五世為何沒有在羅馬加冕呢?原因竟然是因為他的軍隊在與義大利軍的衝突中不小心將羅馬洗劫一空!

雖然後來教宗有原諒他,並在波隆那為他完成加冕儀式,但查理五世因此失去了完成羅馬行的機會,最終他只能成為了「最後一位由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


「故事」暑假學堂準備開課了,邀請青年世代優秀的學者討論中國歷史上的皇帝。

中國為什麼需要皇帝?是過去式嗎?我們如何思考皇帝對當代的影響?皇帝夢為什麼那麼吸引人?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皇帝似乎沒有離我們遠去,從秦始皇到成吉思汗、從康熙到朱一貴,我們有建立皇帝制度的人、有蒙古的皇帝、有清代的皇帝、有那些在地方上妄想當皇帝的人,還有知識分子對於皇帝制度的思考。兩千年的帝制,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許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7/28(六) 14:00-16:00 建立皇帝制度的人:始皇帝與他的帝國/ 胡川安 
▌8/04(六) 14:00-16:00 清代皇帝是皇權獨裁的極致?/黃麗君 
▌8/11 (六):14:00-16:00 在地方找皇帝/陳冠妃
▌8/18(六) 14:00-16:00 單于與可汗:來自內亞的皇帝/蔡偉傑 
▌9/08(六) 14:00-16:00 被放棄的選擇:民初對於帝制與國家的思考/韓承樺 
▌地點:時報出版社(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240號2樓) 
▌單場票價:250 元,五場套票:1000元 
▌購票這裡去☞☞https://bit.ly/2JwqaVV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