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是誰殺死了專業?從媒體經營談《專業之死》

$
0
0
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著, 鄭煥昇譯,《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臺北:臉譜出版,2018。
作者:鄭國威

聽過「巴別塔」嗎?在這則猶太教的故事中,人類原本都說同樣的語言,並且打算修建一座能夠通天的高塔。上帝知道之後,就把人類的語言打亂,讓他們無法了解彼此,並將人類四散到各地,建築高塔的計畫也就因此中斷了。

其實故事還沒結束,直到此時此刻,人類沒有停止建築高塔。我不是說像台北 101 這樣的實體建築,而是數量跟複雜度遠超過真實高塔的知識高塔。不過這些高塔跟通天的巴別塔不同,每一座高塔裡頭的人都說著不同的語言,有些高塔甚至連每一層的人都說著不同的方言。

這就是絕大多數專業人士的現況。人人都在不同的塔裡頭往上爬,光是爬就花了每天大部分時間,怎麼爬都爬不完,爬到累了,當然也就沒有動力跟心情去跟其他高塔、其他樓層串串門子;稍微遠一點的塔之間,就算叫破喉嚨都沒人理,更別提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塔外更遠之處。

而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久而久之,擄獲大部分人心的反是無真才實學,卻掌握傳播管道的偽專家。你會發現當你登到高處,下方的塔樓早已經被屢屢受假專家跟錯誤訊息欺瞞而憤怒的人民放火燒了,而且不斷向上放箭。所以別再抱怨其他人「不尊重專業」了,每一個爬上高塔的人都該知道這遲早會發生,只是我們集體忽視了這頭灰犀牛。

我在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網站的專欄中曾經寫過,現在的情形是:創造錯誤資訊的成本比創造正確資訊來得低,效益卻更高,而且不會遭遇覆滅性的反彈,於是只要懂得湊眼球量、拚聳動八卦羶色腥,掌握人性最原始的衝動,就可以做媒體。這乃是一個嶄新的產業,我稱之為「錯誤資訊與愚蠢角色創造產業」。

例如,我常常看見某些專業領域中的人士,在臉書上指著某則報導或網文開罵,原因是內容錯誤百出。但這些專業人士依然很容易相信同一媒體對於其他專業的報導,還引用來評論時事。

舉例來說,A 是位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律師,他常常不滿司法新聞的品質,認為媒體總亂寫,但當媒體報導農業議題的時候,他卻很容易相信並跟著評論。人們總認為媒體對本身專業的扭曲最大,但其實只是因為剛好熟悉,所以才看得出來,卻很難將心比心地發現其實別的專業也被扭曲。

許多媒體跟網站是以「只有夠蠢的人才看」為前提來製作內容,所以得把事件中的角色都描繪得超級愚蠢,才能讓其他人來訕笑,而當人們只看見標題跟擷取出的片段,總覺得這些被報導的人肯定有問題,那麼蠢的事情還要做、還要說……總之就是讓我們有理由去質疑跟輕視這些人的專業。這讓人誤判了真實情況,但的確能讓人宣洩,創造談資,並累積下一波可收割的「不滿」跟「焦慮」。

「不滿」跟「焦慮」是人類之所以尋求資訊的原因。我們需要資訊,就像漁人得不斷監測天象一樣,如今更具威脅性的社群媒體平台公司如 Facebook、Youtube 等,自然深諳永續經營之道就是創造更多的不滿以及焦慮,確保用戶對平台的需求始終高漲。

為了配合社群媒體平台的節奏,媒體快速找議題,設定框架,把人物塞進去,一個故事就成形了。這些故事多半訴諸金錢焦慮、職場焦慮、學習焦慮、家庭焦慮等等,固定演出的角色包括無良醫療人員、恐龍法官、迂腐公務員、蛋頭學者、爛老師、黑心商人、慣老闆或寵爸媽等,通常是具有權威跟社會階級的負面刻板形象。

因為出現在媒體上的人都太蠢了,我們變得輕視專業,也更為傲慢,殊不知這些根本就只是媒體設計來讓我們發洩的標靶。就像玩太鼓達人遊戲機,把難度調到最低,玩家就認為自己真的是達人一樣,但都是假的。

專業不是沒有受過傷,但如今專業被逼到死地,攻擊規模為有史以來最大,更持續擴大。本書針對這現象做了我看過最為完整的論述,即使是自認對此議題理解還算深的我,都學習很多。只可惜,又有多少人能夠耐著性子,看完這本書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