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海上江湖】讓鄭芝龍與鄭成功縱橫戰場的神秘陣法——紀效八斬勢

$
0
0
作者:唐墨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鄭成功打著南明旗幟,以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與滿清政權在海上及陸上,有過無數次的攻防。歷史課本也告訴我們,鄭成功的船隊與武力資源,除了是反清勢力的集結之外,更因為其父鄭芝龍在海上打響了鄭家軍「十八芝」的威望,才能那麼快地募到奧援,成為滿清入關初期最強大的敵人。

可是課本卻沒提到,鄭芝龍之所以能建立起強大的海上帝國,其實跟一套流傳已久的陣法有關……。

故事的源頭,就在長崎的平戶島上。

那是一個倭寇在沿岸為亂、明朝廷不得不施行海禁的年代,有一班人,他們懷抱著理想,跳上甲板,出洋遠航。運氣好的人可以單憑一些瓷器絲綢,就得到異國君主的賞識,甚至成為門下食客智囊團,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平戶島主松浦隆信所引渡的汪直(又有人稱王直)了。

汪直本籍安徽,曾是同鄉海寇許棟的手下,為了謀生,長年在廣州一帶進行走私貿易,在許棟死後,汪直接受松浦隆信之建議,決定離開廣州,遠赴日本長崎平戶島,繼續從事海上貿易,並資助松浦家之開支大小事宜。

若要說汪直替松浦家打下了什麼樣的基礎,就不得不提到他引進了福廣兩地的戰術與兵器,其中,「籐牌陣法」更讓松浦家北踞九州的勢力得以平穩成長,與最南端島津藩善用種子島火槍的戰術,儼然形成強烈對比。

據傳在松浦隆信統領的平戶城裡頭曾經收留相當多來自明朝的人士,其中又以商人最多。(Source:Wikipedia

兩者雖不曾對壘,但從松浦家外流出去的籐牌,擋下島津家子彈的那一剎那,整個九州的諸侯大名都感到不可思議。

一心想著要為明朝盡心盡份的汪直,終究接受了浙江巡按胡宗憲的招安,帶著三兩艘同安船,與他研究數年的藤牌陣法,於嘉靖三十七(西元 1558 年)年回到杭州。

沒想到甫上岸的汪直竟被冤枉下獄,甚至在隔年年底遭到斬首示眾。為此,汪直的船隊一舉攻上岑港等地,誓為汪直復仇。眼見海上大軍來勢洶洶,明朝政府派出名將戚繼光應戰,不出數月便剿滅了汪直義子毛海峰與其殘餘黨羽;日後,戚繼光將他與汪直義子的戰鬥經過,著成了知名的兵法書《紀效新書》,後來更是根據何良臣《陣紀・卷二》中的籐牌斷簡,寫下了籐牌總說,親自編制抵禦倭人的籐牌兵種。

明朝大將戚繼光筆下的《紀效新書》打破歷來中國兵書著重於大戰略、陣法、計略的寫法,不論是戰術、慣例、鑄造兵器方法等細節,全部都有詳實的記載,堪稱是一本「人人有功練」的兵學寶典。(Source: Wikipedia

明朝大將戚繼光筆下的《紀效新書》打破歷來中國兵書著重於大戰略、陣法、計略的寫法,不論是戰術、慣例、鑄造兵器方法等細節,全部都有詳實的記載,堪稱是一本「人人有功練」的兵學寶典。

戚繼光的剿倭行動不曾稍停,但海上的龍頭勢力很快就換人了。這次,是世稱「甲必丹」(Capitán)、「華人隊長」(Captain China)的李旦。

長年在菲律賓經商的李旦,在遇上西班牙屠殺兩萬餘名華人的血色馬尼拉灣事件後,輾轉跳上前往長崎的船隊,因為他的語言能力很好,受到平戶島主的重任。

在汪直與其義子相繼過世後,平戶島主二話不說,直接將他們原有的船隊,分配給李旦使用。當年那套以彎刀和籐牌為組合的戰鬥技巧,也在船員們努力的操演中,毫無闕漏地傳到了李旦的手裡。據說,為了讓一般民眾都可以快速運用籐牌陣法,李旦運用巧思,將略大的斗笠取代籐牌,下雨時可以當作遮雨的工具,取下來就是可以抵禦刀槍的籐牌,這套陣法則有個很「江湖」的名稱──「紀效八斬勢」。

在海上橫行無阻的李旦卻受疾病所苦,在天啟五年(西元 1625 年)因病去世之前,他便將所屬船隊分做兩隊,一隊歸自己的兒子李國助所有,另一隊則留給了我們熟知的鄭芝龍。

說鄭芝龍是海禁時代最幸運的討海人可一點也不為過,年少時他隨著舅父前往海外,沒多久就遇上如日中天的李旦,李旦看他體格精實,面貌姣好,頗多寵愛,甚至也將他那套研擬已久的「紀效八斬勢」陣法傳授給鄭芝龍。

相傳,為了避免李國助與鄭芝龍鬩牆,李旦在生前特別打造了紅黑兩頂斗笠,紅的給鄭芝龍,可以支配十八艘艦隊;黑的給李國助,能調動十五艘大船。李旦還各自傳授了一套心法給他們,而其中最隱密的奧義,雖然藏在黑斗笠之中,但李國助很快體悟到汪洋凶險,便帶著「紀效八斬勢」的秘密,消失在海面上。

正因為李家嫡傳的黑斗笠心法不再出現於江湖,當後世再度提起「紀效八斬勢」時,飄揚於海上的「鄭」字旗幟變成為主要的印記。

隨著中國政治的丕變,鄭芝龍也逐漸萌生退隱江湖的想法,這套絕學、連同可以支使船隊的權力,便轉由他的兒子──鄭森所繼承。

相傳,鄭森在熱蘭遮城戰役期間就是妥善運用了「紀效八斬勢」的籐牌兵陣法,讓那一顆顆從熱蘭遮城噴射而出的漫天砲火,淪為盾牌面前無用的鐵塊。

為了不讓「紀效八斬勢」再度失傳,鄭森登陸臺灣後,便讓其子鄭經與大將陳永華、馮錫範以及島上人們勤修苦練「紀效八斬勢」,並排演陣法,不可懈怠。

鑒於自古以來人們對武學奧秘的貪婪,再加上鄭森知道這套「紀效八斬勢」已是江湖當中的「絕學」,日後與父親鄭芝龍反目之際,鄭森便重新設計了這套陣法,以高風亮節的宋江為名,取為宋江陣,並在陣中藏了「紀效八斬勢」八個可以分開也可以連貫的攻防技巧,以防止有心人士盜走心法。

據傳,看過的人都說,鄭森排出來的宋江陣,像極了當年戚繼光將軍的鴛鴦陣;孰不知,戚繼光的鴛鴦陣,更可回溯至汪直及其義子的故事。

這套武學心法從汪直、戚繼光、李旦到鄭氏海權,拳腳招式當中實則蘊藏了這片海域的腥風血雨,如今能在臺灣島上流傳,實屬不易。

奈何,鄭森亡故後,鄭家重任的老臣馮錫範終究是盜走了此陣心法,並將此陣獻給滿清,輔佐滿清團練虎牌軍,甚至在康熙年間成功抵禦了俄羅斯的侵擾,成為陸地上一股不可輕忽的新式兵種。

發生於17世紀末期的「雅克薩戰爭」,是大清帝國與俄國因邊疆問題而起的戰爭,據傳,來自臺灣的藤牌軍兵種在此役當中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要角。(Source:Wikipedia

許多人會以政局動盪的南北朝為鑑,各大武林宗派、各種江湖恩仇讓眾家陷入鏖戰的困境。但,可曾想過,海上的不平靜也同時為陸地的兵燹帶來未知的變數。「籐牌陣法」這套從中國沿海發跡的戰法,從最初的地方武術操練,經過人為地改良、轉化,不僅是影響了日本地方勢力的消長,待吸收了來自「東瀛」的技術後,最終以紅、黑兩股夾帶著腥膩浪潮的旋風,影響整個東亞海陸的歷史發展。


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都說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印象中的「江湖」,不出仇恨、情愛、豪氣與漂泊,「何處可安家?」或許是江湖中人內心最渴望的夢。

綜觀武林俠客們的足跡,鏢局、酒樓、藥坊、錢莊、拳館、沙場,每一處都成就了他們的江湖,每一刻的選擇也都反映著歷史。

本系列文章,我們將以更貼近生活的面向探討關於門派、關於行業,關於時代,也關於江湖,或許我們可以知道更多──走江湖,老江湖,無處不江湖。

本文由故事與「漢家松鼠」遊戲工作室共同製作。
更多江湖資訊在這邊:https://www.hjjh.tw
預約勇闖江湖這邊請:http://t.cn/RFd9q7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