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他們在島嶼寫作》十三部紀錄片之後,2018 年目宿媒體推出《我們在島嶼朗讀》系列短片,擷取經典作品中的動人片段,邀請原創作者親自朗讀。說書與目宿媒體於第一季攜手合作,現在第二季將再度回歸,影片每週上線,讓文字乘聲波傳遞,喚醒視覺及自媒體時代冬眠許久的聆聽,重溫文學的感動。
順時間漫長的軌跡
摸索,如潮汐以發光的手指
蓋過那顏色
鳳凰木的荳莢終於掉落在秋天末尾
太陽朝山南然後山北傾斜
〈七星潭〉發表於 1996 年,楊牧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七星潭景色,而又寄情於景,山、海、雲影為淡淡背景,使用許多植物、動物意象做為隱喻。
風媒花象徵情意的觸動、生命的新生,蒼蒼蒹葭暗喻不得接近所愛的思慕。這種寄寓於事物的象徵手法,傳達出的情意含蓄隱晦,展現出楊牧節制的抒情風格,需要從小細節體會詩人調度意象的用意,方可感受到暗藏其中的情感流動。
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 年生於臺灣花蓮。中學時代起使用葉珊作為筆名,在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等詩刊發表作品,在現代詩壇中開闢了一條抒情浪漫的道路。1964 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進入愛荷華大學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後獲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赴美後詩風漸趨雄健渾厚,並長於敘事詩寫作,文辭典贍雅麗,意象繁複紛奇,情韻醇厚,散文亦為人稱頌。
1972 年改用楊牧作為新筆名,作品風格亦為之一變,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加上了冷靜與含蓄,並且積極介入現實層面問題的探討,提出許多對臺灣社會的觀察、省思與批判,說理深切,展現濃厚的本土關懷。詩人學者焦桐曾說:「楊牧是臺灣最勇於試煉文字、語法、也最卓然有成的巨匠。」目宿媒體的文學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曾以之為傳主拍攝《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 以上圖片均由目宿媒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