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從遠古龍神到江戶鯰魚,日本人如何解釋、面對地震?

$
0
0

地震大國—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位於四個地殼板塊之上,因此地震頻仍,是世界上有名的「地震之國」,最近的例子包括 2011 年 3 月 11 日的東日本大地震,以及 2016 年中的熊本阿蘇大地震,這些地震的傷痕現在猶然可見。

既然日本是地震頻發的國家,那自然不只是現代,在歷史上日本也發生過為數不少的大地震,可以說,要寫一部「日本地震史」也不是難事。

日本人對於地震的意識也可謂深入骨髓,問題是,現在日本人的防災意識很大程度上是受惠於全面、實用的防災訓練,而這些防災避難的措施也很大程度上受惠於現今各種相關科技發達的結果。

只是,由於我們到目前為止都無法預測地震何時發生,現代的我們即使能通過先端、嚴謹和精密的研究分析,已經明白地震發生的基本原理,但在地震發生之時,仍然束手無策,只能寄望震度不高,不致於造成重大人物財產損失。活在現代的我們也尚且如此無力,那麼,在還沒有這些科技、科學幫忙的古代日本人又是怎樣理解和對應地震的呢?

地震與怨靈


地震在日本古代除了現時常見的「地震」外,還會稱為「地鳴」和「地搖」等,當然從字面來看,大抵所指的都是地震發生時的模樣。但值得留的是,在古代,日本人認為地震與雷暴關係密切,而且地震與雷暴發生的巨鳴相近,因此人們曾認為雷聲既有些是從天上而來,也有些是從地下傳上來。雷暴引發的巨響與地震相近,雷電直擊地面時產生的震動也才會被當作是地震的一種。總之,這種將地震與雷暴連想於一起的思想在後來將自然現象擬人化、擬神化時,產生了重要的指標作用。

那麼,日本人什麼時候開始提到地震呢?

根據文獻記載,日本最早記載的地震發生在公元六世紀末的 599 年,出自著名的古代歷史書《日本書紀》內。由於《日本書紀》是成書於公元八世紀左右的著作,599 年是否真的在飛鳥發生地震,若真的有地震的話,震度是多少等等都已經無從稽考。總之,從這條線索來看,日本人很早便記錄了地震,而且按上述的記載,當時的國君.推古大王(「天皇」是後來的稱呼)下令國家四方開壇祭祀「地震之神」。

雖然《日本書紀》沒有詳細描寫「地震之神」是什麼模樣,但我們能從這裡推斷出,當時大和王國的人相信地震是由神明引起的災劫。後來,地震發生的原因解釋更不斷擴大,例如八世紀的奈良時代,當時的日本人受到神話故事影響,相信含冤而死的人會化為怨靈,製造天災來進行報復,希望在世的人祭祀安撫。

而且,會用這招的不僅是怨靈,當時的人或已死去的大王、王族等,也會透過地震來警告現世的子孫,因此震源便是在這些大王、王族的山陵之下,於是奈良時代開始,朝廷便會利用拜祭山陵來慰撫老大王們。除了這些死人,當時人認為神明也存在雙重性,祂們既會保護凡人,也會出其不意,毫無先兆地破壞人間、發動災害來促使凡人祭祀他們。

素戔嗚尊斬八岐大蛇的故事

這種思想與引進日本的中國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結合,形成了天譴思想和德政仁治思想的基礎,成為一個統治者自我警惕的無形信號。

在這種理解下,當時的天皇與朝廷除了將天然災害與統治得失相結合外,從來的慰靈思想也同時併行,甚至將舉辦慰靈撫怨的法會視為驅除地震等災害的必要措施。

地震與龍神

如前節所示,隨著佛教思想的滲透,日本人對於自然災害的理解和認識也慢慢增添了更多的佛教元素。公元八世紀時,聖武天皇大力扶持佛教發展,同時他也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大量從唐帝國和朝鮮諸國帶回來的佛經翻譯作品裡,便有提及地震等天災與世間的關係。

其中,大乘佛教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和《大方廣佛華嚴經》等便提到了佛陀、世尊每當要警示世人、消除邪魔時,便會用自身的能力發動六種不同的震動。換言之,在佛教的解釋裡,地震其實是神明的忠告和為救濟凡人而來的。

被龍包圍的日本國

後來,吸收了佛教思想與中國道教思想的陰陽道後,日本進一步演繹出新的說法,如在室町時代時的天文占卜書裡,便將上述的六種震動改少為四個,即「火神動」、「龍神動」、「金翅動」和「帝釋動」。這些不同的地震原本是按時間、方位而定,中間的變化在此不贅,總之「龍動」或者「龍神動」的地震是在白天到黃昏的時候。

然而,根據災害史家的研究整理,到了中世紀以後,「龍動」越來越多,甚至幾乎都是龍動。這是為什麼呢?至今仍沒有一個全面的解釋。不過,同時期(11-14 世紀)佛教和中世神道進一步融合,佛教裡的水神龍王與神道中的龍蛇(八岐大蛇)的故事被揉合在一起,至此,日本人更認為龍神其實是神佛的化身。

自中世紀以來,龍作為神佛警世的化身,又是潛伏在自然環境的靈獸,以龍為主題的傳說、故事也越來越多,在民間的形態和曝光率越來越多,久而久之,龍也越來越神通廣大不僅跟地震、雷暴有關,就連火山爆發等其他災害都扯上關係。

雖然如此,龍跟地震的密切關係還是不變的。在當時,日本人相信日本的龍跟蛇一樣,住在水底、洞中或地下,而且空間互通,當牠們又要出來亂動時,便會在其中一地的地下/水下引發地震。現在日本各地的地名「龍口」、或者寺院、神社、岩洞裡的「龍穴」便是當時人想像出來的龍神出入口。

雖然日本人基本上受到佛教思想影響,視龍為帶來災害的靈物而需要祭祀安撫,但他們同時又受到日本傳統的慰靈思想,相信龍神受到妥善的祭祀後,便會反過來保佑人間。

奈良室生龍穴神社中的「龍穴」

鯰繪與地震

說到最後這個部分,或許有讀者會疑惑:「引起日本的地震不應該是鯰魚嗎?怎麼會是龍呢」。的確,我們在網絡、書籍甚至電視節目裡都會聽過說,江戶時代的人相信地底住著大鯰魚,就跟上面提到龍神一樣,會突然動起來引發地震。

問題是,為什麼中途龍會變成了鯰魚呢?首先,地震由龍神在地下、水底鼓動而引發的說法自中世紀,大抵成為日本的根本概念。日本人甚至因此而相信日本國土(抽象上的)的地下和周圍住著一條巨龍,它將保護著日本,但同時又會引發地震等天災。

這個觀念一直到江戶時代中期的十八世紀,都一直維持著,但與此同時間,新的概念也慢慢發生了改變。那就是不少讀者熟悉的鯰魚。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鯰魚與地震關係其實不長,而且存在期間短,又主要限定在江戶城下,實在是一個特別的現象。那麼,江戶城民究竟是如何、何時將鯰魚與地震聯想起來的呢?

具體的成型過程仍有不明的地方,但將鯰魚跟龍混為一談的痕跡其實在室町時代已有可見,在更早的一些局部地區的傳說裡也能看到。

一個主要來源是來自近江國(現在的滋賀縣)內,浮在琵琶湖上的著名宗教聖地.竹生島的信仰。當時的人相信,竹生島就是日本的核心,竹生島的底下便藏著支撐日本的柱子和基石,即「要石」,在那裡住著一條如魚一樣的魚龍,保護著這「要石」。

魚龍的說法從室町時代產生,後來也曾在戰國時代隱約可見。只是,這個說法是怎樣輾轉在江戶時代末期變得膾炙人口,則還是不太清楚。然而,上述類似竹生島故事,在江戶附近的鹿島神宮也存在,據傳鹿島之下也有支撐日本的柱子和「要石」,而關鍵的是守護這要石的已然變成鯰魚。

由此推想,在江戶時代守護江戶外圍的鹿島神宮的鯰魚傳說,很可能便是鯰魚在江戶取代了龍神角色的主要原因。

在幕末的 1830 年代,安政大地震時,鯰魚與地震連結更強了,且被江戶民眾畫成「鯰繪」的風潮也在這時出現。事實上,安政大地震前就已有局部將地震與鯰魚扣在一起的繪畫,但安政地震後,「鯰繪」在江戶蔚然成風,鯰魚除了是被江戶人認為是招來地震的元兇,遭民眾喊打外,同時還是民眾表達不滿的媒介,鯰繪中的鯰魚會化為人形去從有錢人身上奪出金錢,救濟受地震之苦的百姓。

因此,江戶人對鯰魚的態度也是存在雙重性,再按這雙重性將「鯰魚」分成「大鯰」跟「小鯰」,前者作亂引起地震、亂事,後者則是幫助百姓的吉利之物,時人還會將畫有小鯰魚的鯰繪貼在家裡,求免遭災。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這種鯰魚熱潮並不是人人歡迎,當時的武士和知識層都視這個現象為民愚行為,認為這種行為一點都不「科學」,而且這種應運而生的「鯰繪」也沒有在全國擴散開來,可以說是「大江戶」人對世相時局的獨特投影。

到了明治維新時,「鯰繪」便被斥為愚昧、落後的代表,隨著西方科學和思潮進入,曾剎那間引發大江戶人共鳴的「鯰繪」也慢慢地的被遺忘了。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