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祖國」是用來幹嘛的?──法國、魁北克與追求獨立

$
0
0
台灣總統大選準備開跑,兩黨候選人背後的中國政策也被檢討。 中國媒體不斷宣稱台灣的祖國是中國,我們這週來看看美洲大陸上的故事,討論和「祖國」之間應該要有甚麼關係? 祖國與獨立 “台湾,祖国盼你回家团圆!”这一声呼唤,两岸动容。它从万里长城延展到日月潭;它从朗朗中华晴空流. 溢到台湾的每一寸云空。它仿佛母亲温柔的手,拂动孩子归家的情怀。 –人民網(http://tw.people.com.cn/GB/26741/168623) 在這句話的背後,是猙獰的面孔,是「反分裂法」,是幾百顆飛彈對著台灣的中國。 不管是國民黨或是共產黨,他們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祖國不是台灣,將中國都稱作「內地」(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不是玉山?),而不是南投(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份)。 當然我們也無法說這份認同是對或錯,我們只能提供一些想法,一些文化、歷史做為比較,以思考台灣的荒謬處境。 「祖國」是做甚麼用的?可以吃嗎?好像它沒有甚麼用處,又不可以吃。但是從魁北克的例子來看,「祖國」是幫助魁北克人獨立的。 戴高樂與魁北克 將近五十年的今天,1967年六月二十四日,法國總統戴高樂在蒙特婁的市政廳演講,他大聲喊出:「自由的魁北克萬歲!」(Vive le Québec libre!) 戴高樂的聲明被視為是幫助魁北克脫離加拿大的舉動,不僅讓加拿大聯邦政府覺得震驚,也讓美國和英國感到意外。 戴高樂雖然經常意氣用事,但絕對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特別是在外交和國際關係的平衡上,所以他不會因為衝動就輕率地講出這句話。 關於魁北克的歷史,戴高樂並不陌生,這塊土地以前稱為「新法蘭西」,是法國人在北美的殖民地,由於18世紀中期與英國的「七年戰爭」,法國人吃了敗仗,將新法蘭西割讓給英國人。 戴高樂一共拜訪過加拿大三次,分別是1944年、1960年和1967年。戴高樂1944年底第一次訪問加拿大,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戴高樂在那次的訪問之中沒有機會與群眾見面,而且法國當時急需英國的幫助,加拿大屬於英國的自治領,戴高樂自然不敢在別人的地盤上搞鬼。 1960年的第二次訪問,當時加拿大與法國的關係不錯,戴高樂拜訪了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蒙特婁和魁北克市。然而,在蒙特婁的公開活動上,魁北克人並沒有很熱烈地歡迎這個「祖國」來的總統。 從魁北克人的處境而言,法國當初割讓了魁北克之後,這群講法語、信天主教的法裔加拿大人獨自在北美大陸生活了數百年,法國政府對他們而言,已經是一個遙遠的存在。 魁北克人多少覺得法國拋棄了他們,魁北克人想在新大陸建立自己的家園。 然而,當戴高樂1960年從加拿大回來之後,他想到魁北克或許是他外交政策上的突破口,因為當時法國與英國的關係處得不好,戴高樂不希望英國加入當時歐洲的共同市場,加拿大與英國的關係又很特別,加拿大聯邦的元首是英國女皇,所以在國際關係上,加拿大與英國基本是同進退(加拿大實質從英國獨立是在1980年之後)。 如果能挑撥魁北克與加拿大的關係,一個獨立的魁北克,在國際關係上會與法國走得較近,在北美大陸上將會擁有一個堅實的盟友,一個在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法語國家,勢必對於法國的國際地位有所增加 在戴高樂的回憶錄Mémoires d’Espoir [Memoires of Hope]當中寫道:「不管如何,法語加拿大注定要成為一個主權的國家而我們(法國)必須要將這樣的想法謹記在心。」 自由的魁北克萬歲 戴高樂不僅將這樣的想法記在心中,他還想加速魁北克的獨立。戴高樂選擇的時機非常有趣。在1967年時,為了慶祝加拿大一百周年的國慶,在蒙特婁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個被稱為二十世紀最成功的世界博覽會吸引了世界的焦點。 各國的領袖齊聚蒙特婁,但是他們選擇的方式都是坐飛機,先到首都渥太華與加拿大的政府高層見面之後,再到兩個小時車程外的蒙特婁參加世界博覽會。 但是,戴高樂不這麼做,他搭船從聖羅倫斯河進入,這條水道在十七世紀時稱為國王之路(Chemin du Roy),當時的國王是法國國王。戴高樂想要喚起魁北克人法國的記憶,他的船先在魁北克市停留,接著抵達蒙特婁。 1967年的六月,蒙特婁的天氣跟著炎熱了起來。世界博覽會對於蒙特人而言是個驕傲,讓這個城市贏得了世界的焦點。只要想想前幾年上海世博會如何引起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就可以知道當時蒙特婁人的感覺。 加拿大在二次戰後經濟快速發展,魁北克社會也快速的城市化,隨著經濟的起飛,法語中產階級的大量增加,使得他們對於魁北克的未來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魁北克這個在加拿大之中的法裔族群,受到經濟繁榮的鼓舞,加上戴高樂的精心設計下,六月二十四日,戴高樂站上了蒙特婁的市政廳,以他一貫激昂又帶著煽動力的語調,發表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演說。 我充滿著感情來到了法語城市蒙特婁,我代表著舊的祖國、代表法國,我用我的心向你們致意……一路上,我看到你們對於進步與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在蒙特婁,而且只有在這裡,我可以說,如果在世界上有一個城市具體地表現了現代化的成功,那就是你們的城市。……我們所有法國人都在傾聽、都了解、也都知道在這裡發生的事情。 戴高樂在演講的最後指出如果要讓魁北克人生活得更美好,就只有讓魁北克自由。並且喊出:「自由的魁北克萬歲。」 對於當時正在醞釀組黨的魁北克獨立人士,自由對他們來說就是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一個外國元首、「祖國」總統的支持,無疑為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戴高樂發表完演講之後,知道加拿大聯邦一定會對於他的舉動感到無法諒解,沒有到首都渥太華進行拜訪,隔天參觀了世界博覽會,就搭乘法國的軍機從蒙特婁回國了。 加拿大聯邦對於戴高樂的舉動無法諒解,正式提交了抗議信給法國大使,加拿大總理皮爾森且在國家電視台當中發表聲明,指出「加拿大的人民是享有自由的,每一個加拿大的省份都是如此。加拿大人不需要被解放。而且,很多加拿大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為了法國和歐洲國家的自由喪失了他們的生命。」 加拿大聯邦與法國的關係之後降到了冰點,特別是1980年和1995年兩次的獨立公投,加拿大聯邦政府很害怕魁北克獨立公投成功之後,法國成為第一個公開支持魁北克獨立的國家。 戴高樂在蒙特婁市政廳的演講,成為了一個傳奇,也被魁北克人謹記在心,並展示在公共建築之上。在魁北克省之中有十四條路、兩座湖、一個公園和一條橋都稱作戴高樂。 1992年,蒙特婁慶祝建城350周年時,同時也慶祝戴高樂演講25周年,設立了戴高樂廣場和一座碑紀念這場「祖國」支持獨立的難忘盛會。 新大陸的法裔移民與「祖國」顯示了一種有趣的關係,法國希望魁北克獨立,並且與它們保持特殊且良好的國際關係。 如果「祖國」真的是像父母親一般,應該都會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且也要鼓勵他們盡快地「獨立」。 *延伸閱讀: 胡川安,〈魁北克的下一步:從2012年大選結果觀察影響其未來獨立公投的因素〉,《台灣國際研究季刊》9:2(2012),頁177-93。 www.tisanet.org/quarterly/9-2-9.pdf 胡川安,〈蘇格蘭獨立公投:魁北克的回應〉,《民報》2014/09/28 http://www.peoplenews.tw/news/3da96563-e46a-481e-8b2c-80b77cf9135d 更多故事: 賽德克.巴萊之後,霧社事件遺族的真實故事──《餘生》電影預告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