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盤龍城:消失在歷史浪濤中的商代都市

$
0
0
蜿蜒長江、迷濛洞庭,開闊的沃野上,矗立著一座不大的堡壘。紮著小辮的女孩,從村落裡遠遠望著。女孩的祖先很早就來到這片滿盈著水的土地,這裡資源豐沛、氣候宜人,族人散居在平原上,生活如此一天天過著,直到生活在那座新建城堡中的人,在某一天來到此地。那些人穿著不同的服裝,說著難懂的語言,他們挾著武力的優勢擊敗了眾人仰望的領袖,在此落腳…… 「媽媽,那些人是誰?」她拉拉母親的衣角,手指著城堡,疑惑地問著。 「噓!不可以亂指!等你長大了再告訴你!」母親迅速拉下她的手,將她帶進屋內。 首都是權力的中樞、經濟的中心,來自各地商旅絡繹不絕的都市,這樣的大都市最容易在史書上留下紀錄,因此,雖然商代距今已遠,我們仍知道輝煌的商王國歷經數次遷徙,曾經以亳、隞、相、邢以及殷等地為首都,最後落腳今日的安陽,即是富有盛名的「殷墟」。 除了這些曾為商朝首都的大都市以外,地方上仍有許許多多的小城市不見於史書,若非考古發掘,這些城市將永遠消失在歷史的浪濤中。這些「失落之城」中,最令學者驚愕的發現之一,非「盤龍城」莫屬。藏身武漢市郊千年的盤龍城,因取土而再次現身在世人眼前。它位居王朝南緣,盤踞在南線交通的樞紐上,它的現身,改變了學者對於商王朝政治與軍事發展的認識,沉默而傲然地標誌著商王朝曾經的意氣風發與輝煌功績。 江畔小城 1954年,武漢市發生大洪水,因此必須修築長江堤防。修堤需要大量泥土,當時地面上城牆還有6-7公尺高的盤龍城,成了最佳取土場。取土嚴重破壞了盤龍城城牆,但也使這座荒煙漫草的古城,重見天日。 盤龍城位在今日武漢市北邊郊區,南邊緊鄰長江支流府河,盤龍城到長江的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城址近方形,南北長約290公尺、東西寬約260公尺,城內面積約75400平方公尺,約等於1個棒球場。這座城並不大(註一),城牆外環有壕溝,加以城外的墓葬區出土和北方「大邑商」極類似的銅器,所以被多數研究者視為商代前期在南方的軍事堡壘。 經過考古學者們日以繼夜的努力,這座城的樣貌逐漸清晰:城圈內的東北角是宮殿區,有兩座南北並列的宮殿,西南是窪地,當時可能是池塘。城外不同區域應有不同功能:北部區域發現了與鑄造有關的器物,可能是與鑄銅有關的作坊區;東邊的李家嘴原是居址,後來變成貴族墓地,盤龍城現今發現最大的一座墓葬就是埋於此地的李家嘴2號墓;南邊的王家嘴,有二里頭時期的陶器碎片,東部則有燒製陶器的陶窯;西北發現有祭祀坑,西南有較小的房屋遺跡、水井等發現。上述這些與區域功能有關的遺物出土並不太多,當時是否有明確的區域功能劃分,還不是非常明確。 就如臺北市不是一夜之間就變成今日的繁華都市,盤龍城遺址也是逐漸發展而來。約莫在二里頭時期(商代之前至商初),這裡就有較小的聚落分布在王家嘴、楊家灣、楊家嘴、李家嘴等地,直到二里崗時期(商代早期),盤龍城的城牆就被修築起來,周邊原先的聚落也被城堡的主人挪為他用,如李家嘴就變成了貴族墓地,整座城及附屬的城外區域,可能如同商都,有一定的功能分區,但區分不太明顯。 殖民據點?在地勢力? 盤龍城發現後,這座城的性質為何?主人是誰?引起了一場論辯,至今不休。 盤龍城的城牆與宮殿的修築方式,與同時期的商都鄭州商城相同;最大的墓葬李家嘴2號墓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註二)、有殉狗的腰坑(註三),是商人墓葬常見的特徵;出土青銅器與玉器的類別、紋飾,與鄭州商城的產品如出一轍。以上的特徵讓學者們在80年代就提出盤龍城是直接受商王朝控制的軍事據點的看法。盤龍城於是成為商國家版圖中最南緣的要塞,直接控制著商王朝對銅礦、龜、貝等資源的攫取,為商都看守南方的國防大門。 隨後,另一派學者則主張盤龍城代表的是長江流域獨立的方國,這股勢力接續稍早的江西新贛大洋洲(請參見:〈商代的第三勢力〉),往後則開啟第三階段的湖南寧鄉炭河里古城,盤龍城於是扮演南方新興勢力,代表著南方政體與文化的發展高峰。 兩說中以商人南下殖民的軍事據點說較佔優勢。首先,李家嘴2號墓陪葬有矛、戈等兵器,說明墓主的軍事背景,又出土鉞,鉞一般被認為代表著權力與地位;種種跡象暗示墓主生前是一個地位相當高的軍事將領。 其次,盤龍城佔據的地點正好在鄭州商城南下直抵長江的關鍵位置上,沿長江向東南前進,直抵大冶銅綠山、陽新大路舖,再往東則有安徽銅陵、江西瑞昌等與冶銅有關的遺址。邁入青銅時代的商王朝,利用銅製作容器、兵器與工具,尤其容器被運用在各種儀式場合,代表地位與權勢,對商人來說,不可或缺。 用以鑄造銅器的銅礦,在中國北方與商人活動地帶最接近的是山西省中條山的銅礦,但科技調查卻顯示商周青銅器的銅礦來源不在此地,同時,大冶銅綠山鑄銅遺址的年代可上推至商,讓研究者將眼光往長江流域移動,考慮盤龍城的建造是否與銅礦資源有關。遺憾的是,現在這一帶的銅礦資源,還沒有能與盤龍城存在的商代早期對應的開採遺址,盤龍城也未出土足夠的證據證明曾有大量銅礦在此地轉運或提煉。(註四) 無論如何,盤龍城及其遺物,證明在商早期的中心──鄭州商城與南方的長江流域之間,存在著一個文化交流的路線,這個路線的南方端點是盤龍城,人員與物資都曾在這裡流轉。 失落之城 盤龍城至今出土的遺物與遺址,向世人展示一個閃耀一時的南方中心,這個中心在商王朝成立前夕稍露端倪,於商王朝的前期盛極一時,到了商代中期,隨著商的中衰,迅速衰落下去。在整個遺址的範圍內,此後一直沒有其他時代的遺物,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才再度有了人類活動的痕跡。於是,或為商王國的南大門,或為新興方國的盤龍城,隨著商朝的覆滅,竟然完完全全從歷史中銷聲匿跡。 如今,這個失落之城再度進入世人眼簾,隨著考古人的步伐,它曾經的繁華似錦,過往的兵馬倥傯、絡繹行旅交織而成的錦繡圖畫,又逐漸開展在我們面前。 武漢市政府規劃在盤龍城遺址成立盤龍城遺址公園,筆者於2015年9月攝影時,遺址已經整頓一新。(圖片來源:作者於2015年9月10日拍攝) 附註 註一:據稱,盤龍城外圍有呈帶狀的夯土,因此部分學者相信這是盤龍城的外牆,目前發現的僅是內城部分。但外城的存在一直未被正式考古資料證實,因此筆者仍將目前的城視為盤龍城的完整大小。 註二:商周時期常見的墓坑形狀之一是近長方形的直壁土坑,考古學者往往稱之為長方形豎穴土坑。 註三:腰坑是商系墓葬的常見特徵,通常是在棺槨下方的墓底,大約墓主人的腰部處會有一個小坑,坑中常常埋有一隻狗。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商人的墓葬習俗有關。 註四:科技考古學者分析商代青銅器的鉛同位素,發現含有高放射成因鉛,目前中國境內銅礦,以雲南東北的礦床數據最接近,但不完全相同;此外,還沒有證據證明商王朝確實從此地將銅礦運至北方商都。 參考資料: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盤龍城──1963-1994年考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唐際根,〈商代的南方〉,收入馮天瑜、劉英姿主編,《商代盤龍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頁13-19。 張昌平,〈盤龍城的性質──一個學術史的回顧〉,收入馮天瑜、劉英姿主編,《商代盤龍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頁123-129。 張昌平,〈論洞庭湖地區發現的商周青銅器──從皿方罍說起〉,收入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編,《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頁25-34。 湖北省博物館編,《盤龍城:長江中游的青銅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常向陽、朱炳泉、金正耀,〈殷商青銅器礦料來源與鉛同位素示蹤應用〉,《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第4期(廣州),頁323-326。 更多故事: 【電影、城市與歷史】岸上風雲:紐約碼頭的暗黑生活與政治角力 2015-06-18 10:08:03 1 博物館裡的「潮男」:私渡臺灣的移民與他們的海上歷險 2015-08-20 09:14:37 1 為「祖國」而戰?──加拿大、魁北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2014-11-11 09:00:50 1 西班牙帝國為何暴起暴落? 2015-11-13 09:00:31 1 台灣崎嶇民主路:一個追尋理想的故事(二) 2014-07-18 23:56:43 1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