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詩人泰戈爾將純白大理石建造的泰姬瑪哈Taj Mahal(意思是宮殿之冠)陵稱為「一滴永恆的淚珠」。 本主題:印度泰姬三部曲為《第二十個妻子》、《玫瑰盛宴》、《影子公主》,套句李國修老師為他的「莎姆雷特」舞台劇下的:「一齣與哈姆雷特無關與莎士比亞有染」註解。本主題的三本書即是與泰姬瑪哈陵無關卻與其有染的書目。 三本書的主角分別是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意思是宮殿中心愛的人)──泰姬瑪哈陵的主人、原名艾珠曼德──的姑姑茉荷茹妮莎(第二十個妻子、玫瑰盛宴)以及大女兒嘉罕娜拉(影子公主)的故事。 印度,亞洲次大陸,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孟買寶萊塢(Bollywood)電影發行量為世界之最。旅人們會去學當地人擠火車、去恆河火葬場朝聖,又因為種姓制度的遺毒,洗衣工仍為一獨特行業,由此吸引旅人注意。近年,由於女權不彰,大部分地區仍為教育低落人治社會,女性在印度受害的事件屢屢登上世界版面。 這就是世人眼中粗淺了解的印度。 然而,曾經是世界最後一個歐亞帝國締造者:帖木兒的後代,他們來到印度建立了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1858)。我們以為女權不彰的印度,在蒙兀兒帝國時卻曾出現一位與皇帝平起平坐,由後宮干涉朝政的皇后,一如唐高宗過世前的武則天一般;也曾經有個公主,因為父親被自己的兒子造反而從高高在上的皇帝成為被軟禁的囚徒,寧願埋葬自己的人生也要陪著父親,因為她是她父親畢生摯愛所出子女中最鍾愛的那一位。她的父親在世界歷史上留下鍾愛他母親的印記,公主成為替代品,她永遠是影子,舉足輕重的影子。 因為世人是如此不了解印度而帶著非故意的偏見,所以我選了這個主題,讓我們從「女人」的角度去看看曾經的印度,光輝的蒙兀兒帝國。 印度泰姬三部曲為《第二十個妻子》、《玫瑰盛宴》、《影子公主》雖然是訴說兩位蒙兀兒貴族女性的故事以及蒙兀兒宮廷是如何地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同時也講述了從第三任皇帝到第六任皇帝間的大事紀。因此,在開始講述本主題第一本書:《第二十個妻子》之前,先就蒙兀兒帝國簡史作個介紹: 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1858)是蒙古帖木兒(Timur Lenk)──世界最後一個歐亞帝國的征服者──的後裔巴布爾(Babur)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國。從英文Mughal來看「蒙兀兒」意即為「蒙古」,官方語言為波斯語。 蒙兀兒帝國的統治者屬於帖木兒王朝的一支,總共二十一位皇帝,前六大皇帝較為人所知,第六任皇帝之後蒙兀兒帝國逐步走向衰落。英國、法國、荷蘭和葡萄牙等國發起征戰,最終英國勝利,使蒙兀兒皇帝成為傀儡。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蒙兀兒帝國滅亡。 在印度泰姬三部曲的描述中,第一位皇帝巴布爾征服印度後因為不適應又熱又潮濕的天氣所以並沒有留下來統治,反而北上返回舊帖木兒首都撒馬爾罕。他的兒子胡馬雍(Humayun)在位時曾被印度在地另外的王朝逐出印度,後趁對方內亂時又再奪回。在重新奪回印度的第二年因為從圖書館樓梯上跌下,意外摔死。其子阿克巴(「大帝」的意思)以年幼的十三歲之姿繼位成為第三任皇帝。 阿克巴大帝全名傑拉爾-丁·穆罕默德·阿克巴,十三歲登基,在位四十九年。雖是文盲但對於推動藝術和文化不遺餘力,常常叫人念各式各樣的書給他聽。 蒙兀兒帝國是外來政權,宗教信仰為伊斯蘭教,而印度當地則有多種宗教信仰,包含印度教、耆那教……等宗教。當時非穆斯林教徒需繳交人頭稅(即為自己的信仰繳稅),阿克巴大帝廢除了此一稅制(名為吉茲亞),對所有的信仰給予平等和自由的看待。他任命非穆斯林為高級的行政及軍事職位,平衡印度國土多邦多民族多文化的權力爭逐,是首位獲得本土人士信任及效忠的蒙兀兒帝王,也是蒙兀兒帝國的奠基者。 第四任皇帝賈汗季原名薩林,全名納如丁·穆罕默德·賈汗季·帕德沙·葛赫吉。 也就是《第二十個妻子》、《玫瑰盛宴》主角茉荷茹妮莎的第二任丈夫。曾經因為不耐久任皇為繼承人的身分而舉兵朝向父親阿克巴逼宮,也曾經以為他的兩位弟弟早亡所以繼承人位置穩固,沒想到冒出長子庫斯勞和他爭奪皇位。 賈汗季繼位後,大致遵循父親阿克巴的腳步將帝國持續治理得更加強盛,但晚年他將大權交與第二十個妻子,引起爭論。印度泰姬三部曲的說法是出自於愛,賈汗季把自己的權力和愛妻共享,普遍則認為賈汗季酗酒酗鴉片才讓茉荷茹妮莎,也就是努爾·賈汗取得大權。 第五任皇帝沙賈汗,泰姬·瑪哈陵的建造者,原名庫倫。沙賈汗Shah Jahan的意思是「世界的統治者」。他總共只有三位妻子,慕塔芝·瑪哈是她的第二任妻子,慕塔芝·瑪哈為他生了十四個孩子,四個兒子三個女兒生長成人。因為庫倫和茉荷茹妮莎不合又庫倫曾經反叛,所以他們成親後大半時間都在逃亡,慕塔芝·瑪哈成為皇后的時間只有短短四年便與世長辭。 沙賈汗不僅大手筆興建泰姬·瑪哈陵,還在德里修建「紅堡」Red Fort、在拉合爾建立「夏利馬爾花園」Shalimar Gardens。 沙賈汗的大興土木雖為蒙兀兒帝國留下燦爛輝煌的遺產,但勞民耗財的結果也鑄下了衰敗的遠因。第六任皇帝為奧朗則布推翻父親並且將之軟禁後登上皇位,是個非常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將阿克巴大帝建立的信仰自由平等政策全部廢除,重新徵收吉茲亞稅,並將非伊斯蘭教徒官員驅逐,使得伊斯蘭和非伊斯蘭世界兩者出現重大衝突。加上父親沙賈汗遺留下的財政問題,奧朗則布任內雖然蒙兀兒帝國疆土達到頂盛,但也成了由盛轉衰的關鍵。奧朗則布之後的皇帝平庸,帝國逐步落入西方殖民者的爭奪之中,最後被英國拿下。 ************** 講完背景介紹,讓我們回到本次書目:《第二十個妻子》。本書講述的是慕塔芝.瑪哈──泰姬瑪哈陵主──的姑姑茉荷茹妮莎(意思是女人中的太陽)在成為蒙兀兒帝國第四任皇帝賈汗季第二十個妻子之前的故事。 茉荷茹妮莎,以三十四歲而且非王公貴族之後的身分入宮。 入宮後先被封為「努爾.瑪哈 Nur Mahal 」(意思是宮廷之光),再被封較為後世所知的稱號「努爾.賈汗 Nur Jahan」(意思是世界之光)。她再嫁賈汗季前曾有一段婚姻,育有一女。 故事從她在父親顛簸潦倒的時候出生開始,講述她幼年的生活和她自幼跟著母親進宮對於後宮的憧憬以及欲嫁給皇帝的野心說起。一直描述到她出嫁的生活然後最後輾轉回到印度宮廷,終究成為了皇帝的妻子。在蒙兀兒帝國的後宮,和中國皇朝後宮不同的地方是,皇帝可以有很多位妻子也可以有很多嬪妾。妻子通常是指因為政治聯姻、經過明媒正娶儀式而入宮的女性,嬪妾則跟中國定義的妾很接近,也就是被皇帝看上或受皇帝恩寵而接入後宮的女性。 但蒙兀兒帝國皇帝的妻子並不等於皇后,皇后也不等於帕德夏.比干。帕德夏.比干指的是蒙兀兒帝國後宮的掌權者,對整個後宮發號司令。「比干」是一種對婦女的尊稱;「帕德夏」則有皇帝的意思。皇后則是妻子中的妻子,通常出自於皇帝的尊重,皇后等同於帕德夏.比干,但並非全然皆如此,在《影子公主》中,主角嘉罕娜拉公主成為了弟弟:第六任皇帝奧朗則布後宮的帕德夏.比干。 《第二十個妻子》中愛情占極少的比重,實際上是以茉荷茹妮莎嫁給賈汗季前的人生作編年,去講述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到第四任皇帝賈汗季所經歷的大事紀,直到《玫瑰盛宴》才將二人的愛情以茉荷茹妮莎掌權的方式表述出來。 茉荷茹妮莎成后前的史料很少,作者除找尋當時外國訪者的記錄外也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加上歷史記載去構成這本小說。作者櫻杜·桑達蕾森將想像中茉荷茹妮莎自幼對宮廷權力的渴望以及和賈汗季還是薩林王子時他們之間朦朧情愛的渴慕作為劇情的點綴,藉此沖淡真正歷史事紀中政爭的醜惡。 《第二十個妻子》中,描述從阿克巴到賈汗季即位前期的歷史事紀。 位於帝國中心的亞格拉和德里是帝國的主要首都,但在蒙兀兒帝國初期,皇帝仍有草原遊牧民族的特性,常常遷都。而遷都通常是為了國防需要。 帝國遷都坎達哈是為了和薩法維帝國(也就是波斯王朝)征戰;遷都拉合爾則是為了對付烏茲別克汗國;帝國南邊受德干高原地形影響遲遲無法拓展帝國疆土,所以會遷都布罕普爾作為南攻的根據地;西南的烏普代爾是對拉傑普特王國(一個驍勇善戰的原住民邦國)征戰用兵的據點,阿克巴大帝本身並未遷都烏普代爾而是讓當時還為薩林王子的賈汗季帶兵征討。 阿克巴大帝在位當時的國土西邊有一蘇拉特港,已經交由葡萄牙耶穌會經營日久。葡萄牙的海上實力堅強,航行在印度洋上的船隻都必須持有葡萄牙核准的通行文件才不受侵犯。阿克巴忙於國土征戰,對葡萄牙操控海上貿易一事並未多加處理。到賈汗季時,英國商人也來了,英葡衝突日益加深。 除此之外,阿克巴在位四十九年,人過中年卻遲遲未有子嗣。後求助於伊斯蘭蘇菲教派(一神秘教派派系)聖人才得到將有三子的預言。薩林王子是他的長子也是日後的賈汗季皇帝。 有傳言說薩林王子是電影「帝國玫瑰」(Jodhaa and Akbar)主角阿克巴大帝和拉傑普特皇妃珠妲公主所生,但這應該是電影大賣之後的傳言。在《第二十個妻子》中,薩林王子確實為拉傑普特皇妃所生,但名字叫做哈密妲·芭努。而史上是否有珠妲公主這個人,在電影中也有聲明並沒有史實的支撐。 與前面阿克巴的畫像對比,電影演員顏值超高,完全為滿足觀眾的少女心來著。 咳咳,好的,咱們再回到正題。在蒙兀兒帝國中只要是王子,不論其母親出身為何,都有成為王位繼承者的權利。薩林王子的兩個弟弟比他早死,照理說他的地位穩固,但阿克巴大帝在位太久了,薩林王子不耐久候,多次做出傷害父子感情的事,譬如對父親下毒、想搶父親的財庫、甚至殺掉父親的親信……等。 後來,父子還是和解了,因為阿克巴沒有其他的繼承人了。可是薩林王子的長子庫斯勞這時候浮上檯面。朝廷部分重臣因位是庫斯勞姻親的關係,想扶持年少的皇孫以鞏固自己的權力。阿克巴就在皇子和皇孫爭奪皇位繼承權中逝世,而薩林王子搶得機先順利登機成為第四任皇帝賈汗季。 至於我們的女主角茉荷茹妮莎。阿克巴的皇后茹卡雅非常照顧茉荷茹妮莎,但也十分具心機和手段。她操控了茉荷茹妮莎的第一段婚姻,然後茹卡雅和賈汗季的第二任妻子同時也是皇后佳葛葛西妮不合,所以茹卡雅把佳葛葛西妮的兒子庫倫王子,也就是後來的沙賈汗皇帝帶到自己身邊扶養,還讓庫倫王子叫她母親。然而隨著阿克巴的薨逝,茹卡雅成為沒有任何權勢只等養老的太后,後宮大權落入賈汗季皇后佳葛葛西妮手中。 佳葛葛西妮對於茉荷茹妮莎非常警戒,為了不讓茉荷茹妮莎入後宮,她和前朝重臣互通一氣,安排茉荷茹妮莎家族一連串的失勢事件,讓賈汗季對茉荷茹妮莎一家感到失望。可惜仍舊抵擋不住失去丈夫回到宮廷茹卡雅太后身邊的茉荷茹妮莎的回歸。在茹卡雅太后一手策畫下,茉荷茹妮莎和賈汗季重逢又相戀,最後不是以嬪妾而是第二十個妻子,同時也是最後一位妻子的身分進入後宮並逐步奪走佳葛葛西妮的所有權力。 從茹卡雅太后失去丈夫後的失勢可以注意到蒙兀兒帝國的女性本身是沒有地位的。女性權力皆來自男性的施予。可能是父親、丈夫或兒子,而貴族女性則來有來自於皇帝的權力影響,譬如茉荷茹妮莎的第一任婚姻雖有茹卡雅的操控但合法的命令則出自於皇帝的指婚。沒有父親的女性如同沒有好出身;沒有丈夫的女性如同沒有社會身分;沒有兒子的女性如同沒有後半生依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