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約翰哈維(John Harvey,英國小說家與評論家,同時也是劍橋Emmanuel學院終生院士) 許多膜拜眾神的民族,神殿中都有一尊黑神。 這些神祇可能是死亡及冥府之神,比如印地安霍皮族(Hopi)就是一例,也可能像美國原住民切羅基族(Cherokee)的信仰一樣,以憤怒聞名─許多神話中神發怒時會變成黑色。雖然基督教的黑魔王(Devil)演變成只有邪惡可言,但上述神祇卻很少如此。黑神是美國原住民納瓦霍人(Navajo)的火神,同時也是夜之神,還司掌星辰及其誕生。祭典舞蹈中與其共舞的吟唱者頭戴鹿皮面具,以木炭塗成黑色,上頭有一道白印,代表月亮。他將銀河灑滿天空,安排好星座並以他的火焰點亮。 畢竟黑色的神祇也可能是善神。 阿茲特克人有神名喚伊斯特爾頓(Ixtlilton),意思是「小黑仔」。他是行醫治病之神,也能讓疲憊的孩子有個好眠。義大利的好巫婆貝芳娜(La Befana)可能也還保有了古老民間故事中的類似形象,貝芳娜可說是耶誕老婆婆,每年一月會帶著一袋給孩子的禮物降臨,而她之所以一身黑,是因為剛從煙囪裡爬下來。 藏傳、漢傳、日本佛教中都有的「大黑天」摩訶迦羅(Mahakala,又譯瑪哈嘎拉)最初形象駭人,但也常有慈祥之時(圖7)。摩訶迦羅之名來自梵文摩訶(大)迦羅(黑),有人認為因為諸色皆為黑所吸收,大黑天之黑故而代表「全」。正如書中這幅十九世紀的畫作所繪,大黑天有骷髏環繞,頭戴骷冠,並以人頭為帶,但他在西藏卻也是智慧護法。到了日本,他則成為七福神之一,今天市面上仍可見到許多大量生產、易碎的小神像,黑色的部分僅剩一頂扁平的黑帽,蹲坐在幾袋米上頭,笑嘻嘻的,同時也是財富與廚房之神。 我們要想接觸古代信仰當中的神以及黑神,主要是透過某個古老的多神宗教,此宗教至今香火不斷,在全球各地仍有數億信徒,那就是印度教。 在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深膚色代表長年曝曬勞動,多見於低種姓以及原住民族群,因此並不受人推崇。話雖如此,仍有眾多神明一身深色或黑色肌膚,或恆常如此,或是其諸法相中的一個。 死亡之神閻摩(Yama)就是黑的,坐騎則為黑水牛。半神維拉巴德納(Virabhadra)發怒時若死亡般恐怖,而且全身肌膚轉為黑色。火神阿格尼(Agni)多半是紅色,但也可能是黑色。愛慾之神卡瑪(Kama),有「黑少年」之稱,多半也以黑相示人。 更強大的神當中,據說毗濕奴(Vishnu)的顏色多如世界的年歲,依次為白、紅、黃、黑,但一般多將他描繪為黑色或深藍色(據說他亦有積雨雲的顏色)。他的主要化身是俊美調皮的克里希納(Krishna),是男孩形象的神,名字的意思是「黑」,在畫像中多為黑色、深棕色或深藍色。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的主角羅摩(Rama)的名字同樣也代表黑。 印度教的論述賦予黑多種價值,黑既是死亡和毀壞的顏色,又是超越所有色彩的顏色,還代表神性的衝突與神祕。黑代表神力時,也可能以殘酷的形態出現。 女神迦梨(Kali)常於火葬場現身,身上掛著一串骷髏或人頭(圖8)。她近乎裸體,肌膚黝黑,名字的意思就是「黑」。她的頭髮因狂舞而凌亂,雙眼通紅,臉上胸前滿是血汙。但她卻也雙乳豐滿,還會溫柔餵嬰孩喝奶。她既創造也毀滅,兩隻右手獻上祝福和贈禮,兩隻左手持一把染血的寶劍、一顆斬斷的人頭。 她身上掛著的骷髏若是五十一顆,代表梵文中的字母數。若有人認為以此方式鼓勵識字實在血腥,別忘了印度階級分明的社會當中,最崇拜她的就是社會地位低下的種姓。她以斷手為裙,斷手或許暗指脫離生存之苦的靈魂。她雙腳站在丈夫濕婆(Shiva)的身上,彷彿惡夢中的妻子。 跳舞時濕婆是她的舞伴,兩人狂野的舞蹈,足以危及天地。她十分剽悍,她的信徒亦然。信徒享有一項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教徒都沒有的自由:如果祈禱沒有應驗,他們就會到迦梨女神廟去,但不是去上香,也不奉花圈,而是對其惡言相向、潑撒穢物。 她的丈夫濕婆通體白色,一部分是因為火葬場的灰燼所致,但他的白也可能很美,十二世紀的偉大詩人阿卡.馬哈黛瓦(Akka Mahadevi)就曾為其寫過多首情詩: 神啊,一刀切過 我心之貪婪, 讓我看看 你的出路, 如茉莉般潔白的神啊。 他和迦梨一樣是死亡之神,他能毀滅宇宙,但卻也是印度眾神之中最為肉慾者。他化身為男子雲遊四海,俊美異常,女子都趕來欣賞。某個傳說中,村裡的男人因為嫉妒而抓住他、砍去陰莖,結果砍下來的陰莖變得巨大無比,顯出濕婆即其陰莖的神性。雖然他能化為多種形相,比如能變化出五面十手,但廟裡最主要供奉的形相仍是以黑石刻成的男性生殖器像「林伽」(lingam)。 即便是以「林伽」為代表,濕婆也仍是黑色。十八世紀的畫像中,濕婆以頭戴花冠、烏黑的生殖器形式出現,在白色的女陰「胎藏」(yoni)中呈勃起狀。(圖9)畫面幾乎可說是輕快,還斜放著一隻落下的陽傘。雖然以強調陽具崇拜的方式解讀林伽,有時仍有爭議,但較早期黑色短柱狀的偶像頂端往往有特別記號,用以代表龜頭。這樣的雕刻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九世紀,而一般認為濕婆的陽具崇拜是印度教中最早的習俗,甚至可能比印度教更早。 《濕婆往事書》(Shiva Purana)記載,梵天(Shiva)、毗濕奴碰巧看見濕婆巨大的林伽,決定要找到林伽的起點和終點。梵天化身為天鵝向上飛翔,而毗濕奴則變為野豬向下挖掘。但他們雖然持續不輟四千年,卻仍無法找到起點和終點。接著濕婆以五面十手的人形出現,告訴梵天和毗濕奴,三人其實是同一個神祇的一部分。 這種圓頭的黑石短柱在許多寺廟中受到信徒喜愛、奉上花圈,而且多半置於女性器官形象的盆子或胎藏之中,也許正是此物能帶我們回到過去,感受事物的根本,見證那被遺忘的數萬年間、人類剛出現時對本初的崇拜。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黑色的故事:徹底改變人類文明史的顏色》。 更多故事: 兩萬五千年的毛髮之戰!西方女性除毛史(上) 2015-03-21 17:51:54 1 黃阿福與馬來嬌:海外華人的發跡傳說 2015-02-16 09:08:23 1 【每周一畫】借古勵今,威武不屈 ── 徐悲鴻《田橫五百士》 2015-05-01 00:00:22 1 【臺灣吧EP4—延伸閱讀】 大家來做體操吧 2015-02-07 20:07:28 1 斷頭臺的理性與瘋狂:法國大革命的流行 2014-11-03 23:24:21 1 【冷知識週刊】創刊號:可爾必斯是如何誕生的? 2015-02-07 […]
↧